事实上,张郃愿意投靠司马懿,也是因为二人早年间,在街亭大战那时,结下的友谊!
当时的司马懿,虽然名为大都督,可实际上,像曹仁等人这样的大将,根本瞧不起他,不愿遵从调遣,唯有张郃是司马懿手里的一张王牌,听凭调动!同时,张郃也很佩服司马懿用兵如神,奇计百出的非凡本领,二人竟成莫逆之交!
因此,司马懿也是早就知道张郃对曹操心怀不满,虽然这一次政变,没有邀请张郃一同参加,却在事后第一时间联络了驻扎在河间一带的张郃,他也没有二话,便立即率军投靠了司马懿!
这也是为什么司马懿在政变之后,能迅速控制局势,传檄而定的原因之一,有张郃和他的河北军帮忙,地方上的反对势力,也不敢兴风作浪!
那么,郭淮呢?他可是曹操拣拔于行伍之中,悉心培养历练的年轻骏才,怎么也如此轻易转投到了司马懿名下?知遇之恩,就一点都不顾及了吗?
这是因为郭淮受到曹彰叛乱的牵连,被曹操流放边关,直至曹叡登基,大赦天下时,才终于得以回归,却仍是白身,未获一官半职,赋闲在家,他心里冤啊,也是因怨成恨,早就对曹操不满了!
本来么!你儿子造反,我作为部属,岂敢不听命令?根本就不是从叛附逆,也是被逼无奈,即使有罪,也不至于被判流放之罪,彻底毁了所有前程啊!知遇之恩,当然无以为报,但如此不分青红皂白,殃及无辜,郭淮心里肯定有气!他还不老,正值壮年,岂能甘愿从此沉沦,正好司马懿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机会!
于是,郭淮也是没有任何犹豫,便接受了司马懿重新启用的请求,立刻获得重用,拜为车骑将军,成为魏国的骑兵军团司令,统领虎豹骑和轻骑兵!
虎豹骑,一直都是曹操手下的王牌部队,虽然曾经在荆州战役中,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但后来,又重建起来,它的首任长官是曹纯,死于汉军之手,后来的统帅是曹真,在曹彰叛乱时,也遭到牵连,被曹操处以流放边疆的惩罚,就连大赦天下的时候,都没放回来!
与其相似境遇的,还有曹休!他当初也是临时加入了曹彰叛乱,甚至挟持了曹操,最后虽然没被处死,也一并被发配流放!于是,虎豹骑和轻骑兵就没有人统领了,亟需新的统帅,曹操信不过别人,最终把这两支精锐部队,交给了夏侯恩!
夏侯恩,一直都是曹操身边的亲信近臣,可惜的是,这小子能力有限,这几年,把骑兵部队带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士气低落,军心涣散,早已不复当年之勇了!
因此,司马懿夺权之后,第一个裁撤掉的,就是夏侯恩,郭淮成了骑兵部队的新任统帅!
但是,骑兵军团,尤其是虎豹骑士兵,都是曹操亲手选拔的勇士,忠心耿耿,郭淮想要控制这支军队,并效忠于司马懿,难度可不小,于是他掀起了一场裁军运动,把原本三万人的骑兵部队,裁掉了两万人,只保留了一万“精锐”!
这精锐二字,之所以带引号,是因为此精锐,并非真正的精锐,而是愿意转投新主,效忠司马懿之人!而那些死忠于曹操者,都被清洗干净了!现在这支骑兵部队,已经成了司马懿的私人武装,完全值得信任!
时下,司马懿引兵三万,进逼虎牢关,是为主力;张郃率领一万河北军,经壶关,进驻上党郡,郭淮引骑兵,由晋阳出发南下,进驻平阳郡,两路呈钳形之势,威逼河东,战略态势十分明显,司马懿是准备在中原地区,兴风作浪,搞点事情!
魏国如此异常举动,刘纬很快得知,他虽然对司马懿突然用兵,感到十分不解,却也不得不防,连忙调兵遣将,针锋相对!不过,在战略重点问题上,却与庞统领衔的参谋本部之间,产生了不同意见!
军事计划,一般都是参谋本部制定的,经过集体讨论和表决,参谋本部一致认为,司马懿的主攻方向,应该是虎牢关,张郃和郭淮所部,实为侧翼偷袭策应而已!
因此,庞统建议刘纬,调关中之兵两万人,驰援洛阳,协助张任,加强虎牢关防御,如果司马懿敢来进攻,必挫败于关下;河东方向,除吕建统帅的河东兵一万人外,再调姜维统领五千新军支援即可,如此可保万无一失!
也就是说,参谋本部制定的计划,是以守为主,防范为先!这一点,刘纬倒也认可,只是看了这份军事计划以后,他觉得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不可否认,从司马懿摆开的架势上看,主攻方向,确实是虎牢关,而且,情报处汇总的各路消息,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似乎没有什么疑问,可问题就出在这里,刘纬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狡猾多端的司马懿,会这么直白用兵!
现在的态势,就连普普通通一个士兵都能看出来,也太过浅白了吧?要是一般人挂帅,刘纬倒相信其真实性,可司马懿亲自指挥,还能如此用兵?这就十分可疑了!
虎牢关之险,绝非轻而易举便能拿下!尤其是经历上一次中原大战以后,刘纬又命人加固重建了虎牢关,如今那里,如铜墙铁壁,毫无破绽可寻,能抵十万雄兵,司马懿带三万人,来攻虎牢关,岂非自不量力?这家伙,会犯这样的傻吗?
肯定不会!这里面一定有阴谋,虎牢关不是主攻方向,司马懿的目的,应该是河东!可是,河东郡兵马不少啊,且地势险要,司马懿就派两万人去攻,几乎不可能拿下,除非还能派出更多的兵力!问题是,魏国在这个方向上,已经无兵可派,哪有援军啊?
总之,魏军的主攻方向是虎牢关,刘纬万万不信,因此,他更倾向于其目的是河东郡!如此一来,刘纬与参谋本部之间出现了分歧,他又不想乾纲独断,否决参谋本部的意见,这可如何是好呢?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