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的感觉,一点没错,他就是中了曹操之计!论政治经验,两人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曹彰的水平,与曹操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曹操心里十分清楚,大局稳,对自己有利;大局乱,对曹彰有利!只要能想尽办法,稳住局面,最终的胜利者,肯定是曹操无疑!毕竟曹彰是曹操的儿子,只要不撕破脸皮,他不敢伤害父亲;可要是闹僵了,曹彰这个愣小子,能做出什么事来,就很难说了!
因此,曹操才摆出了一副慈父面孔,无论曹彰提出什么要求,皆悉数应允,使曹彰的拳头,就好像打在了棉花上,疲软无力,曹操便可保全自己,并寻找曹彰的失误和漏洞,以反败为胜!
曹彰的最大失误,就是非要把自己的造反,说成是正义之举,结果让曹操钻了空子!既然是正义的,你若废黜天子,篡夺皇位,是不是就说不过去了?你的所有政治诉求,我全都答应,还有什么理由继续作乱呢?
由此,曹操略施小计,便成功转移了曹彰的注意力,白费半天唇舌,到最后却几乎等于什么也没说!平定乱局和册立太子,可是两回事,不可混为一谈,曹彰没机会提出,曹操也就故意打了个马虎眼,成功躲开了这个问题!
不过,事已至此,可能有个疑问。既然曹操,只是想稳住曹彰,而且什么都答应他了,难道就不能答应立他为太子吗?反正是虚晃一枪,权宜之计,故意诓言,哄住曹彰,不也是良策?何必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不行的!曹操是天子,一言九鼎,岂能朝令夕改?别的事也就算了,像立太子这样的大事,倘若板上钉钉,可就很难更改了!曹彰也不傻,一个口头承诺并不能哄骗于他,肯定会要求曹操正式下旨,宣示天下,将来曹操若再想反悔,将威信扫地,颜面尽失!
况且,这场乱局,尚未平定,形势晦暗不明,说不定会发生什么意外!万一曹操真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却预立曹彰为太子,不就等于让这小子名正言顺地继承了皇位么!
曹操心里如同明镜,曹彰这小子就是想当太子,乃至大魏天子!只要自己一天不下旨,曹彰就不敢轻举妄动;可一旦曹操正式下旨,立曹彰为太子,估计自己也该离驾崩不远了!
这就好比一个劫匪,逼问你保险柜的密码!你不说,劫匪也不会杀你,因为你掌握着他最想知道的一切;可一旦你说出了密码,在劫匪的眼中,你便是毫无价值的废物了,不杀你,难道还留着你去报警抓他吗?
因此,曹操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立曹彰为太子,尤其不能下达明确的旨意!这是他自保的底线,虽说曹彰不敢明目张胆地杀害父亲,却难保不会暗中用卑劣的手段除掉他,不得不防啊!
那么,曹操的性命,暂时得以保全了,可又能如何反败为胜呢?玄机,就在徐晃和贾诩的身上!曹彰不是要求曹操下旨,命令他们放下武器,俯首称臣么?正是可以利用的机会!
怎么利用呢?难道曹操还能下达明确旨意,令徐晃和贾诩勤王护驾,剿灭叛逆?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曹操下达的任何谕旨,肯定都会经过曹彰之手,若内容对他不利,曹彰绝对不会送到徐晃和贾诩的手中!
可事情却恰恰如此,曹操的旨意,写的就是平定叛乱,不过却明确说明,让徐晃和贾诩配合曹彰,去剿灭叛逆!这可真是咄咄怪事,造反叛逆的人,不就是曹彰吗?那还剿灭谁呢?呵呵,曹彰说谁是叛逆,谁就是叛逆!
表面看来,这份谕旨,确实是让徐晃和贾诩,听从曹彰调遣,可实际上呢,却等于是给徐晃和贾诩通风报信!曹操太了解贾诩了,这是个粘了毛比猴都精的家伙,岂能看不懂其中的深意呢!
事情也果然不出曹操所料,这份谕旨,表面看来并没有什么问题,曹彰得到以后,如获至宝,以为可以借此降服徐晃和贾诩,就派人颠颠地给他们送去了,可结果呢,贾诩却从中悟出了曹操的真正用意,那就是命令徐晃和贾诩,见机行事,擒杀曹彰,平定叛乱!
贾诩又是如何参透其中玄机的呢?起码有三点关键的信息!
其一,这封谕旨,是曹操亲笔书写,足可以证明,曹操目前已经苏醒,且安然无恙,状态良好,却可想而知,处于软禁状态,写下谕旨,也是被逼无奈;
其二,在这份谕旨中,曹操虽加封曹彰为讨逆大将军,却只字未提册立他为太子之事,足可以说明,曹操目前并未妥协就范,还在坚持,贾诩也是因此而立刻明白,曹操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立曹彰为太子的底线;
其三,曹操虽然明确要求徐晃和贾诩,听从曹彰调遣,却并未打乱原有的军事建制!也就是说,徐晃和贾诩,仍是四万大军的统帅,曹彰没有资格剥夺他们的兵权!
这个信息,就令人十分玩味了!试想一下,若你是曹彰,岂能容许徐晃和贾诩这样的人,继续掌控兵权呢?其实他是希望曹操剥夺二人的兵权,把指挥权交给自己,可曹操却打了个擦边球,让徐晃和贾诩听曹彰的调遣,但实际上,却是天壤之别!
如果徐晃和贾诩真的被剥夺了兵权,交给曹真和曹休统帅,那曹操可就真的是万劫不复了!可现在呢,指挥权还在徐晃和贾诩的手里,那么二人到底听不听从曹彰之令,就有很大的发挥余地了!
另外,曹操命令徐晃和贾诩,跟随曹彰一起平叛,也是很明显的信息传递,贾诩那么聪明,肯定能明白!谁是叛逆?曹彰就是叛逆,难道徐晃和贾诩,还能真的跟着曹彰一起,去平定那些忠于曹操的臣子和将领吗?指向的目标是谁,不是一目了然么!
就这样,一封意思含混不清的谕旨,成为了关键!徐晃和贾诩,经过一番商议,终于开始行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