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要扯啊!”顾英华斩钉截铁的说道,“到时候扯个电线,再安个电灯泡儿,那晚上就跟白天似的亮,那缝衣服啊都不用摸黑儿了。”
“真有你说的那么厉害啊?”车燕有点儿不信,“那晚上又没有太阳,怎么可能那么亮了。再说了,家里不是还有煤油灯吗?”
“我说你还不信,他们县城里的学校这几年都用的电灯,那电灯一照,屋子里亮堂堂的,啥都能看清。煤油灯哪能跟电灯比啊,电灯比煤油灯亮多了,还不熏眼睛。”
顾英华看车燕儿还是不敢相信的样子,“不信到时候等二狗子回来,你去问一问。”
她说的话车燕不相信,她儿子说的话总该相信了吧。
顾英华回家之后把鱼炖上,又煮了一锅二米饭。
姜尚回家第一件事儿就是掀锅盖,看到里面白花花的鱼炖豆腐惊喜道:“娘!家里哪来的鱼啊?”
“小草送过来了,她们在河里抓了两条鱼,给我们送过来一条。”顾英华说道。
吃鱼的时候顾英华还特意把鱼眼睛夹到姜尚的碗里,都说吃鱼眼睛对眼睛好,虽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总是没坏处的。
姜尚吃完饭睡了一觉,就拿着课本去小草家了。
小草看见姜尚就笑了,“姜尚哥,你吃鱼了吗?”
“吃过了,你吃着了没?”
小草兴高采烈的点了点头,“吃了,婶子给了我一块儿豆腐,鱼炖豆腐可香了。你要是想吃鱼的话,我还和姐姐上河里抓。”
姜尚看了她一眼,敲了敲桌子,“你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学习搞好,鱼那种东西不吃也饿不死,没必要。”
小草点了点头,她也听话,也不说要去抓鱼了,乖乖坐在桌子前面听姜尚给她讲课。
电线扯完之后的半个月,电厂的工人才过来往他们家里扯电线。
刘福老早之前就统计了队里要安电线的人家,顾英华是第一个报名的。
姜大娘和孙家他们家也都报名了。
剩下没报名的人家,刘福去劝过一回没结果之后就不劝了,只告诉他们说这回是跟着大队走,以后要是想扯电线,就要自己去电厂找人了。
人都统计完之后,刘福就往电厂上报了,排了两个月的队这才轮到他们大队。
顾英华又等了一个星期,这才等到她们家。
顾英华家里是老房子,之前也没有埋过线路,现在只能装一个明线的线槽。
从窗户框穿进来,然后分到三个屋里。
等着线装好了,顾英华立马把早就买好的灯泡安上,试了试好不好使。
她拽了一下炕边的绳,屋顶的电灯就亮了。
现在的灯光都是发黄的,只有二十瓦,看起来也没有特别亮。
但是看到灯泡亮的那一刹那,哪怕是在现代化社会生活过的顾英华心里都有一点小激动。
“这就是电灯啊,可真亮!”来顾英华家看热闹的车燕说道。
这队里其他人家虽然电线早就拉上了,但是也就那么几家安上灯泡了,还舍不得花电费钱,也不怎么开灯。
“英华,你这电灯泡多少钱一个啊?”
“四毛钱一个,还要电灯泡的票。”顾英华说道。
她这电灯泡是在田甜手里买的,没要票,不过比寻常的电灯泡贵了一毛钱。
车燕咋舌,“四毛钱一个,可真贵啊,你也狠得下心买,还一买买三个。”
东西两屋各一个灯泡,再加上伙房屋里,三个灯泡对顾英华来说也不多。
“能用得上就值得,而且这一个灯泡能用好久呢。”顾英华说道。
“你当老师一年也挣不少钱,我家按一个灯泡就行了。”车燕说道。
她们家就在她们睡觉的东屋安一个灯泡,她缝缝补补能方便一点。
晚上这灯就派上用场了,顾英华看他趴在桌子上,提醒了他一句,“别爬桌子上,小心眼睛。你别看现在有灯了,你要不注意,你那眼睛一样得坏!”
“我知道了,再把这页看完我就不学了。”
顾英华听见他答应了,就回去睡了。
第二天顾英华抱着衣服去大河套洗衣服。
衣服也不脏,就一股汗腥味,用水投一投就行了。
顾英华洗完衣服放在大盆里回家。
现在正是八月份,下午太阳挺足的,顾英华嫌弃晒得慌,就搁后山小路走的。
现在正是农闲,又是下午大太阳的,外面也没多少人。
顾英华一个人走在阴凉的树林里,听着树上的鸟鸣。
她一抬眼就看见了二牛上面走着,她刚想出声叫二牛,就看见他旁边跟着一个女孩子,刚才被二牛遮的严严实实的的。现在二牛一让开,那女孩子的身形就漏出来了。
眼见着二牛往这边瞅了,顾英华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脑子一热,下意识抱着大盆就蹲下来了,还好现在植被长得挺茂盛的,顾英华前面的草长得都有半人高了,顾英华也能藏起来。
她也不知道二牛看没看见她,等过了一会儿,顾英华寻思着大牛应该走了,探头往外面看了看,发现二牛的身影已经不见了,她这才直起身子抱着大盆往家走。
回去的路上顾英华就在想二牛和她旁边的那个女孩儿,他觉得那个女孩儿很眼熟,长得有点像那个知青周默默,但是距离太远她也不敢保证。
那个周默默倒也是个挺好的人,虽然不爱说话,但干活儿挺麻利的,也能吃苦,还是个不吃亏的。
顾英华没少在朱丽口中听到周默默的名字,知道她是朱丽的好朋友,朱丽人不差,看人也挺准的,能成为她好朋友的人肯定也是优秀的。
顾英华回家把衣服都晾上,姜尚去了小草家还没回来。
顾英华有点按捺不住自己想吃瓜的心,想去姜家旁敲侧击一番,但又害怕姜大嫂不知道这件事,万一弄巧成拙就不好了。
她强忍到姜尚从小草家回来,还没等姜尚进屋把书包放下,顾英华就把姜尚拉到了她那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