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填补国内的空白

为了攻克实验过程中的各项问题,程诺专门组建了一个攻关小组,集中力量来解决各种拦路虎。

前面通过氧化铁的方式,开始确实如同程诺所预想的那样,将制取气体中的绝大多数一氧化碳给过滤掉,但问题是该项方法并不能将所有的一氧化碳给去除完毕,如此处理之后,氢气中仍含有少量一氧化碳。

面对这个问题,化工小组的众人陷入了沉思。

整个会议室陷入了别样的安静,唯有墙上挂钟的指针,在哒哒作响。

梁启超本来就是局外人,一开始还好,还能当个氛围组或者后勤组,眼下碰上他不懂的学术问题,房间里又太过安静,实在是有些坐不住。

故意咳嗽了一声,梁启超将这份沉寂打破:“那啥,致远啊,眼下我看大家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我看不如咱们讨论点别的,换换脑子,也帮我出出主意。”

“哦?任公请讲。”程诺温和道。

“其实说来也简单,致远你不是让我跟刘湘多多联系吗,我一开始也是照着你说的去做,彼此之间接洽也算是和睦,要不然也不会让我们来他们辖下办场,可眼下这局势,倒是有些让我捉摸不透了。”梁启超缓缓道。

“是因为川内混战吗?那估计短时间内无法平息,不过规模不会太大,短时间内也不会影响到我们,您要是不放心,也可以押一下那个叫刘文辉的,说起来跟刘湘也是本家,并且还是叔侄关系。”程诺犹豫了一下,缓缓说道。

说起来程诺有个习惯,说好也好,说差也差,那就是做事太过投入。

好的地方在于他进行科研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忘记所有的一切,高效率地利用时间,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坏的地方在于他在忙一件事时,会瞬间把身边及外界所有的事都给忘掉,很容易错过一些事,策略应对上比较迟钝。

“是,以我们旁人的眼光来看,这刘湘确实是个人才,但问题是此人太过反复,我怕咱们在他身上投入太多,将来出尔反尔,得不偿失啊,我生平最恨的就是这种政客。”梁启超语气有些急促。

程诺笑着摇摇头,意味深长道:“出尔反尔难道不是政客的必备技能吗?”

“这……”梁启超一时语塞,本不想承认,但联想到自己山上的种种过往,又不得不点点头:“确实如此啊。”

其实怪不得梁启超这般模样,只怪这川内“护国战争”实在是太过滑稽。

靖国之役开始时,刘湘是旧川军第一师的一名旅长。

第一师站在刘存厚这一边,阻挡靖国军西进。

在四川内江的出家场、一泗堆、裨木镇、东街子、白马庙等处,刘湘率领的部队与滇黔军展开了激战。

等到刘存厚的军队战败溃退,国民党人熊克武等乘胜追击之时,旧川军第一师、第二师等立即倒向熊克武一边,立即发出响应护法的通电。

一场轰轰烈烈的靖国之战,便以这种近乎荒诞的方式收场了。

刘湘如此墙头草一般的行为,怪不得梁启超看不上他。

可就是这样的行为,因为原一师师长徐孝刚觉得无颜面对熊孝武,便在战后发了封电报辞官而去,刘湘反而趁着这个机会直接往上爬,直接由旅长升任至师长。

虽然后面整个川军被整编为七个师,但唯有刘湘这一师历史悠久,训练有素,并且比较完整。

而且此时刘湘更多的还是一名职业军人,身上还没有后来政客那种尔虞我诈的气息,算是比较“单纯”。

不过眼下么,“护国战争”还没结束,也就意味着此时过去,正是程诺他们下注的绝佳机会,雪中送炭可比锦上添花来的珍贵。

在梁启超眼巴巴的注视下,程诺一锤落音:“我们不仅要下注,而且还要追加筹码,这样吧,你回头联系刘湘,说是我们愿意把化工厂当地整合起来,建立一座完整配套的工业园区,形成一个小型内循环工业系统。

有朝一日,随着我们产业规模的扩大,这个内循环必将扩大至整个四川,西南,乃至辐射整个华夏大地,大有可为。

在这期间,我们将会产生高额的税收,用来反哺当地,支持地方发展,无论是建学校、医院,我们都可以尽一份力。”

稍稍停顿一下,程诺继续说道:“在我看来,刘湘身上最为我们利用的就是他那颗野心,那颗往上爬,往外扩张的心,毕竟我们科学院虽然来到了四川,但视野可不会只聚焦在当地。”

一席话说完,梁启超深以为然,多问了几句得到想要的答桉后,便转身离开,再次踏上接洽刘湘的路上。

这边等程诺事情解决后,那边攻关小组的成员便再次找上了他。

范旭东笑着脸:“致远,我知道怎么解决残余一氧化碳的问题了。”

程诺也不禁笑起来:“快说说,你们讨论出什么成果了?”

范旭东把移动黑板拉过去,快速把上面的东西擦干净,边演算边介绍到:“都知道一氧化碳有毒有害,不仅影响咱们的合成氨纯度,还会伤害工人师傅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讨论了一下后,

认为剩余少量的一氧化碳用铜离子溶液来进一步清除这些残留一氧化碳……”、

“慢着。”还没等范旭东把话说完,程诺直接将其打断:“想法虽好,但别忘了咱们所使用的装置大都是用铁质零部件制成的,铜离子溶液对铁具有腐蚀作用,我们总不能生产一批化学肥料,就更换一批设备吧。

不仅安装起来比较麻烦,我们的生产成本也会居高不下,到了零售端面对洋货时,我们的价格几乎没有竞争力可言,稍微有点价格战的趋势,就要面临破产呐!”

范旭东仔细一想,倒还真是这么一回事,脸色稍稍有些灰败:“唉,都怪我想得不够深,刚刚讨论出答桉后,就迫不及待找你来了,没想到把这茬给忘了。”

程诺大度的摆摆手:“我看这没什么,不管怎么说,你们都讨论出来了一个结果。让我想想……虽然铜离子溶液有一定的腐蚀性,但并非完全不可以克服。”

皱眉思索了片刻,程诺下决心道:“这样吧,眼下我们也没别的出路了,就先从铜离子溶液上着手,看看怎么解决腐蚀问题。”

范旭东点点头:“也好,那就按照你说的办,我这就安排组员技术攻关。”

说完这句话,范旭东就要准备离开,不过身子还没转过去,就被程诺给拦住了。

“集体行动太慢了,这样吧,你把组员化整为零,每个小组各自负责一个方向,定时整理汇报结果,一个小组有了进展后,其他小组立马紧跟,最大程度提高我们的效率。”

范旭东笑道:“这样更好了,相信不出半个月,这个问题咱们就能解决。”

果然不出所料,甚至有点超出预期。

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仪器腐蚀性问题就被解决了。

只需要在用于去除一氧化碳的铜离子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氨即可解决铁的腐蚀问题。

至此,大量制造高纯度氢气的工艺终于开发完成。

就这样,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也不断被解决。

在廉价高效触媒的开发和高纯度原料气体的大量生产问题相继解决之后,如何设计制造能耐高温高压的大型合成反应装置便成了摆在程诺面前的当务之急。

尽管程诺此前研制出来的实验装置可以给中试反应装置的研制提供不少借鉴,但是中试反应装置只对实验室的装置进行简单放大显然行不通。

研制中试反应装置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大型空气压缩机解决的问题。

虽然重庆当地有着一些规模不小的工厂,但当时最大的空气压缩机是给矿井输送空气用的。这种压缩机的最大压强根本满足不了合成氨反应装置的要求。

至于液化空气用的压缩机,虽然可以进行放大处理,但它无法在高温条件下持续运行,因为其接头都是铜制的,而铜的熔点太低,只有1083.4摄氏度。

以及制冷用压缩机密封性不强,容易产生泄露。

因此,程诺只好死马当作活马医,把正在研究无线电的特斯拉喊过来,根据合成氨生产的需求重新进行设计空气压缩机。

而这种重新开始设计的戏码还没结束,因为合成氨反应容器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

其内部压强通常是蒸汽锅炉的20倍,温度高得可以把铁烧红,在此情况下,还要确保按一定比例持续输入的氮气和氢气不发生泄漏,生成的氨可以很方便地抽到分离器。

因此程诺不得不自行设计制造一批专用监控仪器仪表。

其实中间到了这里,程诺也感觉有些心累,虽然他知道眼下化学工业一穷二白,什么都需要从头开始。

但他万万没想到,就连开路的“刀”国内都没有。

仔细算算,国内第一家科学仪器公司还要等到1925年才能在上海创办,而在这之前无论是教学用还是科研实验用的仪器,都得从外国购买。

这也是当初华声电器制造厂制造出电流表后,能引起社会轰动的原因。

无他,国货当时只有华生能造得出来。

看着这越铺越大的摊子,饶是姜蒋左这个外行人,也不免有些郁闷:“致远,我记得咱们化工问题虽然不断出现,但是也都不停地在解决,怎么越解决,问题还越来越多呢?”

程诺苦笑道:“因为咱们走的每一步,都是国人从未踏足过的领域,也未曾见过的风景。”

姜蒋左心情稍稍好受点:“也是,有了咱们这些人开路,后来者再往前走,也就相对容易多了,只是苦了咱们呐。”

程诺点点头:“说来也是,为了安装这些仪器仪表,还得研制一批特殊接头和阀门。除此之外,如何给合成反应容器加热?如何维持合成反应容器内部的压强?使用什么材料制作?这些问题,都有待一一解决。

不过这些东西咱们也不是白研究,中间咱们一直写的有研究日志,正确的研究成果咱们可以整理起来,将来用作他用。错误的嘛,也有其可取之处,收集起来供大家参阅,免得在同一个坑上掉下去两次。”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在后面的研究中,尤其是研制合成反应容器过程中,程诺他们不仅对当时最先进的蒸汽机车、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等进行了研究,而且还走访了当地钢铁工厂。

择中取优,找了一家炼钢技术看得过去的工厂,花费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设计制造出了两台高达2米4的圆柱形合成反应容器,并将其置于用强化混凝土制成的防护罩内。

当然,优质混凝土还是得买洋货。

可惜该合成反应容器只运行了三天就爆炸了,程诺百思不得其解,还以为是炼钢技术不行,碳素钢制成的反应容器内壁脆化导致爆炸。

后来几经论证,才发现原来是粒径很小的氢原子在高压下钻进了受热膨胀后的碳素钢内部,并与其中的碳元素发生反应造成的。

再好的钢,也挡不住氢原子的反应。

中间程诺还想着施加保护层,防止双方反应。

可论证来论证去,以当时的技术,高强度钢材都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碳元素,无论给内壁涂什么保护层,氢原子在高压的作用下都可以很容易地穿透它,并钻进碳素钢的内部,除非在内壁上涂上一层纯金,而这样成本又太高。

几经周折,三四个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程诺心知不能再这样头铁下去了,破罐子破摔,索性堵不如疏,干脆在碳素钢圆筒上钻一些小孔,直接把渗透到内衬外侧的少量氢气排放出来。

没想到反而出了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