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棣在高台之上,看着大伙这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脸色愈发阴沉。
「朕知道你们在想什么。」
「朕去年亲率二十万大军,征讨鞑靼,如今才还朝几个月的时间,怎么又要兴兵。」
「不是朕喜欢杀戮,而是总有人想要招惹大明。」
「为了天下百姓计,为了千秋社稷计,朕情愿担上一个穷兵黩武的名声,也要将那些心怀不轨之人,连根铲除。」
「番国公何在?」
郑和闪身而出:「臣在!」
「将倭国所做之事,原原本本告知列位臣工。」
「遵命!」
于是郑和面向文武百官,用他那细声细气,却颇具威严的声音,将倭国如何劫掠大明宝船金银,杀害随船将士一事,说了出来。
大明的百姓,骨子里都是看不起倭人的。
各级文武官员更是如此。
听闻倭国竟敢如此明目张胆地捋大明的虎须,在场官员大多都义愤填膺。
现场瞬间骂声一片。
就连一向不喜欢对外用兵的太子,都觉得这次倭国做事有些过分了,实在是该给他们点教训。
朱棣见到大家群情激奋的样子,脸色好看了不少。
「朕今天和大家商议的,不是应不应该发兵,而是发多少兵。」
「是将倭国打的割地求和,还是一战将他们亡国灭种!」
户部尚书夏原吉第一个站了出来。
「皇上,臣有话说。」
「讲!」
夏原吉一张老脸憋得通红,朗声说道:「如今大明国富兵强,臣掌管户部二十多年,从未有过现在这种不用为钱发愁的日子。」
「如今倭国不识天命,不仅纵容倭寇肆虐海疆,如今竟敢公然屠杀我大明将士。」
「老臣愿意全力支持皇上跨海作战!」
「而且为表心意,老臣愿意捐出一年俸禄,以充军饷。」
这话非常提气,朱棣站起身来,朝夏原吉点点头。
「夏大人高义!」
「朕代将士们,谢谢夏大人。」
一番话让夏原吉受宠若惊,赶忙跪地谢恩。
「皇上谬赞,老臣愧不敢当。」
「老臣年纪大了,上战场拿刀杀敌是不成了,只能是出点钱。」
郑和感觉时机已到,于是再次出列奏道:「皇上,臣这一辈子在海上的时间比陆地的时间都长。」
「如今跨海征讨倭国,臣愿随军做一名小卒,扬我大明国威!」
朱棣笑道:「番国公何必自轻,论海战,大明能比得上你的恐怕没有第二个人。」
「到时候,自然有你的用武之地!」
郑和大喜。
「谢皇上恩准!」
朱瞻圻上前一步,说道:「爷爷,孙儿也有话说。」
「讲!」
「倭国为祸大明已经有段时间,兴兵征讨,势在必行。」
「只是跨海作战不同以往,必须要做好万全准备,方能兴兵。」
朱棣眯着双眼,点头说道:「不错,朕听说倭人的水军,战力还算不错。」
「咱们深入敌境作战,一应武器辎重,全靠船队运送,若有闪失,将会成为孤军。」
朱瞻圻接着说道:「孙儿以为,倭国一直引以为豪的便是他们水军舰队。」
「咱们若是像对付鞑靼那样,用大明的舰队,与倭国的舰队在海上决战,一战将其主力歼灭之后,倭国必然军心涣散。」
「也省去了旷日持久,一城一
.
地的争夺。」
说完,朱瞻圻朝朱棣眨了眨眼睛。
朱棣稍微愣了一会儿,随即喜笑颜开,心道:莫非是大明的铁甲战船,造成了?
他抬起头看向朱瞻圻,眼神中带着询问。
朱瞻圻则是笃定地点了点头。
这下朱棣心里踏实了大半。
以水军决胜负,朱棣本来没有十足的把我,如今有了铁甲战舰的加持,定能一战定乾坤。
「若是成军的话,尚需多少十日?」
朱棣没来由的一句话,让在场其他人一头雾水。
朱瞻圻回道:「市舶司全力营造的话,不出三个月,便能凑齐十来艘。」
听完之后,朱棣不置可否。
他是个急性子,如今受了委屈,更是急不可耐。
恨不得明天便要率军出征。
朱瞻圻知道他的心思,于是接着说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这段时间,孙儿觉得可以动用一些外交手段。」
「咱们是有道的一方,以有道伐无道的话,若是将前期的声势造足,定能够事半功倍。」
「孙儿建议,爷爷可以先派遣使臣,问罪足利义持。」.
「看他如何答复!」
文武百官听到朱瞻圻的这番话,均是纷纷点头。
「淮王殿下言之有理!」
「不错,若是让倭人们全都知道,大明的正义之师,不日将至,他们定然会吓破胆。」
朱棣想了想,也觉得朱瞻圻言之有理。
于是便命内阁,起草了一份国书,要求足利义持惩治首恶,送还所劫金银,并且赔偿大明白银百万两。
同时要求足利义持严格约束属下,同时选派他的儿子到大明学习礼义廉耻。
大家都知道,足利义持根本不可能答应这些条件。
朱棣这么做,纯属为了恶心足利义持,将他逼到墙角。
朝会之上,兴兵讨伐倭国已经是君臣一心。
然而究竟是要打服倭国,还是要灭掉倭国,朱棣没有下定决定。
散朝之后,朱瞻圻专门到了乾清宫拜见朱棣。
朱棣便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在他看来,跨海作战不能够与征讨漠北一概而论。
当年陆地上无敌的元朝铁骑,曾经也想过要征服倭国。
结果忽必烈两次发兵,一次由于准备不充分,四万大军无功而返。
第二次遇到了台风,十四万大军有一半葬身大海,剩下的残军被杀被俘者,不计其数。
前元部队的战力,朱棣是知道的。
海上变数太多,朱棣怕重蹈前元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