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谁才是今科状元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买到考题。

虽然历朝历代,对于泄露考题一律严惩不贷,从发配流放到砍头腰斩,不一而足。

雍正年间的俞鸿图就是因为小妾的原因不小心泄露了考题,光荣的成为了华夏史上最后一个被腰斩之人。

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给足好处,上刀山下火海都有人去,何况区区漏题?

为此,朱瞻圻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此次会试的考题,朱棣昨天才确定的,只有他们爷孙两个知道。

昨天夜里,朱瞻圻亲自监工,边刻边印,至黎明时方才印完。

所有参与刻印考题的人员一律由锦衣卫看管,直至考试完毕,方才能够自由行动。

印出的考题也是朱瞻圻亲自带人送到贡院,在开考前一刻,才交到了十几名考官手上。

除此之外,作弊还有买通同考官、“割卷”、“换卷”等诸多手段。

各个环节都不能有一点马虎。

为了最大限度的公平公正,朱瞻圻召集了一大批翰林学士,将每名考生的试卷誊抄三份。

每名考生的试卷均有三名不同的阅卷官。

三人一致同意,方可推荐给朱瞻圻决定是否录取。

若三人中两人同意,一人不同意,则随即挑选第四名阅卷官,经第四人同意方可推荐至朱瞻圻。

少于两人同意的情况,一律按照落榜处理。

只不过按照他的做法,阅卷的工作量比以往大了不少。

足足半个月后,朱瞻圻才确定了榜上有名的一百五十份试卷。

再之后,又和一众阅卷官们讨论了一天一夜,才排好了名次。

这些上榜的考生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贡生。

于谦、曾鹤龄、刘矩等人均榜上有名。

这次放榜之后,考生们再无异议。

金榜题名的自然欢天喜地,落榜的考生默默地收拾行李,黯然退场,准备三年后卷土重来。

七日后,朱棣在奉天殿举行了殿试。

殿试大多数情况下由皇上亲自主持,意思是“天子亲策于廷”,所以又称“廷试”。

凡是参加殿试的贡生,只分等级而不落选,说直白点也就是给大家排排坐次,将来见面好称呼。

相比于会试,殿试仅需一天时间。

皇上出题,日落之前交卷,第二天阅卷,第三天发榜。

第二天傍晚的时候,阅卷官们拿着两份试卷来找朱瞻圻。

这些阅卷官的任务就是将试卷分成三等,以拟定三甲人选,特别是挑选出—甲的三份卷子,其他二甲按照阅卷官的好恶随便分等,无关紧要。

这两份试卷大家争执不下,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将哪份试卷作为第一名状元人选。

其中一份是“富民六策”,此文不仅文风流畅,大气滂沱,而且紧贴民生,六条政策拿出来就可作为富民强国的方针。

只是文中对当前朝政颇有微词,朱棣见后必然不喜。

另一份是“平蒙十条”,虽说行文上非常一般,但十条措施见解独到,可谓是句句能说到皇上的心坎里去。

众人在朱瞻圻面前争执了有小半个时辰,仍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朱瞻圻则一脸奸笑。

“诸公勿争,这两份试卷就由本王去呈给皇上,交由他老人家定夺吧!”

乾清宫此时刚刚点上蜡烛。

朱棣正难得地享受着饭后片刻的闲暇。

他斜倚在软塌上,闭目养神,身边王狗儿小心翼翼地在给他捶着腿。

“孙儿参见爷爷!”

朱棣缓缓睁开眼,笑骂道:“小兔崽子,真会挑时候!”

朱瞻圻也脸上堆笑,将两份试卷呈给了朱棣。..

“爷爷,孙儿这次不辱使命,他们的策论孙儿也看了,这一百五十名新科进士大部分还是有真才实学的!”

“唯独这状元该给谁,孙儿和一众阅卷官们拿不定主意,特来请示爷爷。”

这次殿试的题目是朱棣亲自出的,虽说题目文字绕口,但核心思想很简单,就是如何帮大明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朱棣对大家挑出来的这两份试卷也很感兴趣,于是打开看了起来。

只见朱棣的脸上一会儿阴,一会儿晴,变化无常。

朱瞻圻瞥了一眼,正是那份“富民六策”!

短短一份答卷,朱棣看了足足有一刻钟。

看完之后,朱棣将手在桌子上重重一拍,厉声说道:“这个狂生,竟然把大明说的如此不堪!”

而后气势瞬间又消沉了下来。

“哎,虽说言辞激烈了一些,可他这策论上所说的设立‘平准仓’,整治大河,惩治藩王府中不法官吏等政策的确也是利国利民的善举。”

朱瞻圻静静地听完了朱棣的一番评价,没有做声。

朱棣这才拿起了另一份考卷。

第一眼之后,朱棣眼神瞬间亮起了光芒。

“这名考生真是懂朕,知道爷爷心心念念的就是征服蒙古草原!”

“虽说文笔一般,比爷爷也强不到哪去,可是这十条北上的措施却是深得朕心。”

“尤其是征服漠北之后,如何教化异族子民,使他们诚心归附大明,更是爷爷从来没想过的事情!”

听到这里朱瞻圻真诚的问道:“爷爷是想将这位考生点为今科状元?”

朱棣沉思了一会儿,缓缓摇了摇头。

“不行啊,虽然满朝大臣都知道爷爷的未了心愿,可以你那胖子大伯为首的大多数人都不支持爷爷北伐。”

“朕若贸然点了此人为状元,恐怕朝中那些言官又要乱嚼舌头!”

“那些人平时无风都起三尺浪,更别说给了他们这么一个‘冒死谏言’的好机会。”

“到时候不光爷爷下不来台,估计就连这个考生也会被骂成是一个投朕所好的谄媚之臣!”

“哎!”

话到此处,朱棣和朱瞻圻同时叹了口气!

朱棣满脸疑惑地问道:“你在这跟着叹什么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