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才有了孙儿所听到传闻!”
朱棣微微一笑:“不错!毕竟听没听到兵戈之声只有太祖皇帝一个人知道!”
朱瞻圻思索了一会,悠悠说道:“此计虽妙,不过可惜了那些工匠。”
“糊涂!”
朱棣面色突变,开始训斥朱瞻圻。
“心存妇人之仁,如何能成大事?”
“况且那些工匠也算是为了朝政而死,死得其所,有什么可惜的!”
朱瞻圻已经好久没见过皇上朝自己发火了,心中虽然仍旧觉得似有不妥,但也不敢再多做辩解。
“爷爷教训的是,孙儿受教了!”
此刻,他们已经行至了承天门,眼前便是中都的皇城。
朱棣见朱瞻圻认错,便不再板着脸:“爷爷知道你是仁孝之人,朝堂上的血腥之事见的多了,也就习惯了,走吧,进皇城。”
朱瞻圻默然不语,紧紧跟在朱棣的马屁股后面。
进了皇城之后,朱棣第一件事自然是先去太庙拜了他的老子朱元璋。
朱瞻圻则非常好奇地在皇城之中四处溜达,中都皇城与南京紫禁城大体相似,不用人引路也不会走丢。
太庙之中,只有朱棣一人,他拿起祭文读了起来:
“孝玄孙嗣皇帝朱棣敢昭告于列庙皇祖考妣太皇太后:气序若流、时当孟夏。谨以牲醴庶品、用荐时祫之礼。以申追慕之情。伏惟尚享!”
一通咬文嚼字之后,朱棣长舒一口气,耳边仿佛传来了朱元璋的声音:老子读书不多,说人话!.
“爹啊,儿子又来看你了!”
“如今儿子也干了十几年的皇帝了,这他娘的真不是人干的活,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
“儿子有点后悔了,还不如让建文接着当这个皇帝!”
此话刚一出口,朱棣恍惚间听到大殿之中嗡的一声,吓得他一个激灵,赶紧转身向后看去。
“什么人如此大胆!”
可身后空空如也,诺大的殿中只有他自己。
朱棣寻思道:莫非是在祖宗面前说瞎话让祖宗不开心了?
“爹啊,您别当真啊,儿子也就是随口一说,发发牢骚。”
他叹了了一口气接着说道:“不想当皇上的确是假的,可如今儿子难啊!”
“最近儿子做了两个特别真实的梦。”
“其中一个,几十年后蒙古人居然又打进了长城,最可耻的是我的重孙,爹的玄孙,竟然成了蒙古人的俘虏!”
“要真是这样,儿子死后,怎么去见你啊!”
想起梦中之事,朱棣仍然心有余悸,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
他擦了擦额头接着说道:“另一个梦更离谱,您非常喜欢的大胖小子朱高炽,登基之后竟然沉溺酒色,只比儿子多活了十个月!”
“照这样看来,我要是多活两年,岂不是当年大哥先你而去的事又将重演?”
“我那个老二你也知道,平生处处学我,但处处学的不像,万一老大走在了我前面,老二肯定得将大明搅得天翻地覆!”
想起自己几个不争气的儿子,朱棣面带遗憾地接着说到:“早知道儿子就该像爹一样,趁着年轻的时候,生上三五十个儿子,这样也能好好扒拉扒拉,总能找到一个跟我一样英明神武的接班人!”
此时朱棣感觉大殿之中又是嗡的一声。
有了刚才的经验,他已经见怪不怪。
“你紧张个什么劲儿啊爹,我英明圣武还不是因为爹的种儿好!”
朱棣稍微喘了口气,继续对着朱元璋的神像自言自语。
“其实儿子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准备,前几年就立了长孙朱瞻基为皇太孙,可万一老大先一步去了,我怕这小子镇不住他的两个叔叔!”
“要是他们叔侄兵戎相见的话,大明的江山可就垮了!”
“老二就更不用提了,他要是得了江山,以他的性子,都不用别人添乱,三五年自己就会搞得天下大乱。”
想到自己曾经给予厚望的朱高煦,朱棣气恨交加。
“儿子也曾给过老二机会,这次出来,甚至试着让他监国,他要是还没有长进的话,这辈子是不可能坐到那把椅子上了。”
“不过老二家的老二,上次跟爹提起过,叫朱瞻圻,倒是个不得了人才!”
“小小年纪,筹款赈灾,平定倭寇,立下了不少功劳。他做事有板有眼,甚至比太孙还要高出一筹,前段时间儿子已经破例,封了他为亲王。”
一想到继承人的问题,朱棣脑子里就一团乱麻,只听他愁容满面地说道:“老大多活几年一切都好,老大早逝的话那就麻烦了!”
“改立老二,那么咱大明先逝国本,再废国本,而后再立国本,三异国本必将江山不稳。”
“像您一样坚持让太孙直接登基的话,第二个靖难之役则在所难免!”
“咱老朱家的刀上不能再沾自家人的血了!”
说着说着,朱棣脑中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若是立了朱瞻圻会怎样?
这种想法一闪即逝。
就连朱棣自己都摇头苦笑,因为实在是太过荒唐。
以朱高煦的体格子,再活个三五十年一点问题没有,哪有老子尚在,儿子登基的道理!
“唉,太难了,儿子还得好好考虑考虑。”
一通感慨之后,朱棣朝着朱元璋的神像磕了三个头。
“爹,儿子走了,不管你对我有没有意见,但为了咱大明的江山,咱朱家的江山,您在天上可不能袖手旁观!”
出了太庙,已是夕阳西下。
一路奔波劳顿,加上心神激荡,他有些累了。
“哎,一时想不通那就不想了,先休息再说!”
他自我安慰了一番,便在随行人员的指引下,来到了皇帝专属的宫殿。
美美睡了一觉之后,第二天他的心情果然好了很多。
他让人将朱瞻圻喊了过来,准备带着他去看一看大明最真实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