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郭氏春秋

宛城仅仅坚守了两天,就宣告失守了,当刘备登上城楼的时候,看到的是千疮百孔的城墙,有些地方甚至已经被炸塌了一部分。

“今后的战争,将会以火药为主。”诸葛亮看着手雷造成的景象,一脸肯定的说道。

众人深以为然,面对这种恐怖的神器,人力已经难以抵挡。

刘备对此只是笑而不语,他记得过来说过,未来会有不用划桨的船,能穿透盔甲的火枪,一直发射而不停歇的机枪,千步之外的大炮.

他在期待,期待那个太阳永远不会落下的帝国。如果他做不到,那就由他的儿子,孙子继续这伟大的事业。

郭嘉教会了他很多,并告诉他一个很严肃的道理,一统天下只是霸业的起点,而非终点。

刘备收起思绪,沉声道:“众将听令!”

“末将在。”

“大军就地休整一天,随我兵发汝南,破孙策,擒曹操!”

随后的一个月内,刘备率军对孙策穷追猛打,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直至汝南变成一座空城。

而在这期间,他也得知了关羽和郭嘉先后击败曹操与袁谭,陆续占据幽州,并州,青州,拿下整个河北的消息。

如果是以前,刘备或许会被这个消息惊到。可如今他已经看开了,吾有此神器,天下何人可敌我汉军?

正当他准备下令攻打汝南之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如遭雷击。

“禀丞相,太尉大人的家眷于日前离开长安,秘密向冀州而去。”

这是刘备手中那部分锦衣卫得到的消息,掌权者正是他的义子刘封。

刘备闻言浑身巨震,满面笑容也逐渐消失,随后变成了难以置信。

这一瞬间,他脑海中万千思绪闪过,与郭嘉联手谋划天下的一幕幕也重现心头。

张飞,赵云,徐庶,刘烨等人也纷纷色变。

郭嘉此刻正在打仗,他秘密派人将自己的家眷带过去作甚?只有一个解释,也只有这个答案有说服力。

他要逃,因为只有想要逃跑的人,才会计划得这么圆满。

可,他为何要逃?

作为一统天下的第一功臣,等待他的应该是无尽的封赏,令天下人羡慕的荣耀,他有必要逃吗?

还有,以当前天下大势,刘备一统天下已是必然的结果,他能逃到哪里去?

刘备忽然怒斥道:“来人,将此人拖下去,斩首示众。”

“丞相饶命,属下不知犯了何错”

报信之人大感冤屈,同时也终于明白了,为何指挥使大人派他前来之时,会露出那耐人寻味的表情。

丞相的第一心腹要走了,丞相的心情应该是无比复杂的,他的悲伤需要发泄,而报信之人无疑是最好的对象。

众人闻言,一时间竟无人开口求情。也许他们是被这个消息震惊到了,至今还没有回过神来。

也许,是因为从未见过刘备的这种情绪,不敢在这时触他的眉头。

诸葛亮站了出来。

“也许,太尉知道丞相不愿放他离开,故而不辞而别。”

其实他,刘备,徐庶等人都心知肚明,他们都知道郭嘉是不想刘备为难,所以选择用这种方式离开。

刘备抬起头,紧紧注视着卧龙先生:“难道备在尔等眼中就这么没有容人之量吗?”

这是他生气的最大原因,郭嘉会离开,是否因为觉得他会卸磨杀驴?

可他从未想过要清除功臣,因为他有自信能压得住这神州!

张飞想了想,笑道:“也许军师只是思念家人,并未有离开之意。”

刘备闻言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过。

以当前局势,郭嘉若真的只是想家,完全可以让关羽自主统筹河北之事,自己返回长安。

这么做虽然于理不合,但是以刘备对他的偏爱,绝不会因此责罪。

“报禀丞相,荀司空来了,还还带了太尉之子。”

刘备平复心境。

“请。”

片刻后,荀彧带着郭弈,郭丕进入殿内。

刘备渡步走下高台,来到荀彧与两位少年身旁,摸了摸二人的脑袋,笑道:“看来你们没有和你们那个没良心的父亲一样离我而去,我很欣慰。”

他知道,郭嘉这两个儿子一直跟他的嫡长子刘禅玩得很好,如今既然出现在这里,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做出了选择,要和刘禅开辟一番丰功伟业。

郭弈和郭丕俱是沉默,两人的眼圈都有些发红,显然是在路上哭过了。

刘备见状不禁叹道:“奉孝,你何其狠心也!”

随后又看向荀彧:“文若,你实话告诉我,奉孝要走的事你可知晓,”

荀彧闻言苦笑道:“奉孝的性子丞相也知道,他从来都是谋定而后动,岂会让我觉察?”

“其实我们早该知道,他让甄宓广造大船不仅仅是为了建水师。”

刘备这时候也已经想清楚这一点,其实除了水师之外,在益州之时,郭嘉的所作所为分明就是在交代后事。

“即刻派人给云长传讯,不得让军师离开如果还来得及的话”

刘备说完便又露出落寞之色,郭嘉准备了这么久,就是不给他挽留的机会,此刻恐怕已经快要上船了。

张飞闻言,心中最后一点侥幸也消失了。

“好你个郭奉孝,俺张飞给你打了这么多虎鞭补身体,你说走就走.没良心的东西我呸!”

说着说着,张三爷不争气的哭了,不过这滴眼泪很快就被他擦掉。

赵云亦有些失落,他与郭嘉也算是半个师徒,对方这一走,虽然只是远走海外,其实对他们而言已经和死了没什么区别。

永别永别,这不就是永别了吗?

郭弈忽然说道:“父亲给丞相留了一本书。”

众人这才注意到,少年怀里一直抱着个木匣子。

刘备闻言接过木匣,迅速打开。

郭氏春秋。

这是一本厚重的书籍,足足装满了整个木匣,可见其中记载了多少文字。

事实上,早在刘备刚进入颍川的时候,郭嘉就已经在准备这本书了。

十年之功,几乎记载了他关于后世所有的知识,乃是当之无愧的价值连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