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世事无常

李儒站在营帐前,怔怔的看向浓郁的夜色。

今夜月光皎洁,却照不亮他心中的灰暗。

曾几何时,他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自信。这是因为他所谋无一例外的取得了预期内的效果,前途一片坦荡。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便屡屡受挫,每一个计策都会以失败告终。

最终李儒得出结论,不论是他还是董卓,最后都是输给了刘备。也正是从与其为敌开始,他的计谋便再也无法奏效。

恍惚间,他好似已经看到自己的未来,那是抱憾而终的场景。

长叹了口气后,他转身走进营帐,来到桌案上坐下,开始苦思未来之策。董卓是他一手栽培的树木,哪怕这棵树已经腐朽,他也要用尽一切办法让其重获生机。

也许最后的希望来自于外力,如果能设法让曹操,袁绍等人再次出兵,通过围魏救赵之计为董卓续命。

想至此,李儒便准备奋笔疾书,向曹操等人致信。

嗯?

就在这时,他忽然觉察到桌案上有些许怪异之处。

作为一个谋士,李儒的洞察力自然缜密,再加上平日喜欢将桌案收拾得整整齐齐,所以只要有人动过,就会下意识觉察到。

层层书卷下,赫然藏着一面锦书,露出的一角就像是刻意让人发现它的存在。

李儒搬开书案,取出锦书。

“文优兄如唔……”

这是一封来自韩遂的信,信的内容大致是些叙旧之言,却又掺杂着一些别样的意思,就像是有什么约定将在回到长安后实现。

李儒猜测,这应该是今日送来的信,因为昨夜他并未发现这封信的存在。

可,他与韩遂素不相识,对方为何要送来这封信?

信中到底是在暗示什么?

也许,这封信根本不是韩遂送来的,乃是以韩遂之名,达成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时李儒又发现,脚下火盆似乎还残留着些许书信残角,就像是被烧掉大半后意外残留。

来者不善!

以李儒之才智,很快觉察到异样之处,仿佛有一個阴谋正铺天盖地朝他袭来。

“文优可入睡?”

帐外传来董卓的声音,不等李儒回应,他便大步走进帐内,身后跟着个李肃。

李儒盯着二人看了许久,随后忽然笑了。

人证物证都齐了,他也已经明悟,这是一道冲他而来的“离间计”。若是以往,董卓绝不会在这个时间来拜访他。

董卓并未注意到李儒怀疑的表情,他此行乃是为了寻找证据而来。若是证实了李儒有反叛之心,他绝不轻饶。

而若是发现李肃诬告,此人也同样难逃一死。

李儒将“韩遂的信”放在桌案正中间,这位置异常显眼,一眼就能看到。

董卓见状疑心更甚,因为李肃向他告发李儒的证据正是其与韩遂暗中勾结。为了证实这一点,他毫不犹豫拿起书信翻阅。

越是往下读,便越是容易让人浮想联翩,董卓的脸色也愈发难看。反观李儒却是一言不发,只是目光饱含深意的注视着李肃,看得对方心中发怵。

不知过了多久,董卓握着书信指向李儒,沉声道:“文优,你作何解释?”

李儒收回目光,笑道:“此乃刘备之离间计,主公觉得是在下可信,还是李肃可信?”

李肃的职位并不算高,可以说,他甚至没有资格跟在董卓身后。如今却一反常态,李儒怎会觉察不到异样?

辩解的方式有很多,李儒的选择却并不算明智,甚至可以说是挑了一种不算好的说辞。

这正是人性。

离间计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君臣之间存在着隔阂,以及缺乏信任。此时此刻,李儒忽然想知道,董卓是否还信任自己!

若是多年辅佐之功尚不及小人谗言,他又何必再浪费心血去想着力挽狂澜?

离间计?

董卓听到李肃的辩解不禁一怔,本该是证据确凿之事,却又忽然充满了疑点。

“你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在下问心无愧,何须多言?”

李儒反问。

按照一个谋主的角度,这种任性的行为并不明智。可若是站在一个人的角度,付出了一切却被猜疑,这无疑是十分伤人的。

“主公,万万不可轻信此言,也许是军师眼见事情败露,欲反其道而行之。”李肃进言。

虽然被李儒看得心里发毛,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开口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不能坐实李儒叛徒的身份,死的一定会是他!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董卓被他提醒后,又追问道:“文优,咱问你,当初你既然已经知道贾诩之才,为何不向咱举荐?”

这个问题来自李肃半道上进的谗言,却又不全是出自他之手,确切的说,他只是一个传声筒。

利用贾诩的事打击李儒,这是郭嘉的计策,那时也曾开玩笑的询问贾诩的意见,后者却是欣然应允。

如今各为其主,岂能顾及旧情?

贾诩同样很清楚,李儒活着,他们的很多手段就会难以施展,何况这招离间计针对的不仅仅是李儒。

事实上,李儒也的确被这一招难住了。

他总不能直言相告,贾文和看不上你董卓,不举荐也有我本人的私心,避免被贾诩盖过风头。既然他贾文和想韬光养晦,那我便顺水推舟,让其继续隐藏。

“贾诩此人喜欢蛰伏,不愿扬名天下。”左思右想后,李儒给出这一答案。

“那他为何去了刘备麾下,便不再蛰伏?”董卓继续追问。

这话再次让李儒难以回答,总不能说你还没有获得贾诩的认可吧?

可以预见,以董卓的性情,若是实话实说,他必然会恼羞成怒。

正待回答,却又听李肃说道:“军师莫不是故意让贾文和投向刘备,好为自己准备退路吧?”

“哦?在下也有一问,刘备究竟给李将军许诺了什么赏赐?”

事已至此,李儒已经能确定,李肃必然已经倒戈,否则绝不会如此想要置他于死地。

李肃心头一跳,他没想到李儒会这么快洞悉,让他有些猝不及防。

他的确已经投向刘备,李儒的项上人头正是他的投名状,也是晋身之姿。

除此之外,还要借李儒之死挑拨董卓与韩遂之间的关系,如果这些事能够办成,刘备许诺的“侯爵”就会实现。

至于他是如何与刘备取得联系的,这就不得不提起他的少年好友,人中吕奉先了。

世事总是如此奇妙,前世吕布是在李肃的蛊惑下杀死义父,投向丁原。如今在刘备和郭嘉的影响下,却变成了吕布蛊惑他。

这也许正是“天道有轮回”吧!

不过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虽然被李儒点破,但李肃很快稳住思绪,嗤笑道:“军师这是眼见事情败露,想要祸水东引不成?”

李儒冷笑道:“我与韩遂素不相识,你觉得此事可信么?”

“这倒也未必,也许军师和韩遂有共同利益。据在下所知,军师在月前已经偷偷将家眷送出长安城,看来是有所图谋。”

李肃话里话外无一不在暗示,李儒这是要勾结韩遂倒戈,将董卓的人头作为投向刘备的晋身之姿。

李儒大怒:“李肃,你竟敢动吾家眷!”

他心知肚明,这又是出自刘备的手笔,要么是李肃的人,要么就是那蛰伏的锦衣卫。

董卓的脸色已经彻底阴沉,他本就因为李儒近来屡次失手而不满,如今又是证据确凿,压抑的情绪瞬间爆发:“来人,将李儒押下去。”

李儒心中失望至极,但还是劝道:“主公,绝不可轻信李肃此人,若是与韩遂反目,受益的必然是刘备。”

“事已至此,你还敢为他开脱,带下去!”

俗话说,忠言逆耳。

董卓原本就对韩遂不明不白的落败而心存不满,如今被李肃这么一挑拨,愈发怀疑今日之败是因为内部有叛徒。

李儒这苦口婆心的劝告,在他听来却是维护同谋。

李儒被士兵带下去后,董卓又看向李肃:“你所言可属实?”

因为连番失败,多年基业正被逐步蚕食,他现在看谁都像叛徒。

李肃一脸义正言辞道:“末将对主公忠心耿耿,日月可鉴。如今证据确凿,主公难道还认为末将是在诬陷李儒吗?”

“如果末将猜得没错,韩遂此时已经和刘备暗通款曲,若不加以防范,我等只怕是回不了长安!”

董卓盯着他看了许久,忽然露出笑颜。

“你说得对。”

也许这个时候,顺着董卓的心思去说,才能获得他的认可。李儒不是不懂,而是不能这么做。

唇亡齿寒,如果将韩遂推向刘备,他们就真的彻底没有机会了。

董卓随即又下令道:“即刻派人给马腾传信,让他密切监视韩遂的动向。只要他们有勾结,就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

“是,主公。”

李肃暗笑,自然会有蛛丝马迹,因为刘丞相会为他创造呀!

……

“为何选择将丞相的书信送给韩遂,而非李儒?”

营帐内,两道身形相对而坐,煮茶论政。

其中一人是郭嘉,另一人则是苏哲,锦衣卫暗部密探的执掌者,这次离间计正是经他之手,层层布局。

苏哲心中一直存着疑惑,在他看来,李儒更聪明,也更容易识破他们的计谋,应该把最重要的罪证放在他身上。

郭嘉笑道:“因为董卓是聪明人。”

聪明人?

苏哲不解。

若是聪明人,又怎会中他们的离间计?

郭嘉并未急于解释,而是忽然问道:“你觉得此时的董卓心里在想什么?”

苏哲想了想,答道:“如今形势对他愈发不利,他定然是如同惊弓之鸟,疑心重重,这也是我们的离间计得以施展的原因。”

“是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不信任李儒。”

“那不是更应该加重他的疑心么?”

“加重他的疑心并不一定要更多证据,而是要逐步引导,让他自己怀疑李儒,这也是聪明人的通病。”

郭嘉继续道:“我们把所有证据放在他面前,他反而会不相信。可若是让他自己查证,他就会认定李儒已经背叛他。”

“有时候,信任与怀疑只在一线之间。当他得知自己信任的人背叛自己的时候,就会恼羞成怒,做出错误的决策。”

苏哲一知半解,于是追问道:“奉孝为何对董卓如此高度评价?”

“因为他值得,如果没有主公,你觉得他会止步于此么?”

郭嘉的语气有些唏嘘。

他从来不会轻视任何对手,如果不是他与刘备介入,董卓的前半生应该是顺风顺水,成为天下第一诸侯,同时也是当世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

只可惜他后来被酒色磨去了雄心壮志,死在了王允手中。不然以关中为基,设法吞并益州后,同样有机会成就王霸大业。

可惜历史从不眷顾失败者,输了之后,你的缺点会无限放大。曾几何时,董卓也是礼贤下士之人。

苏哲点点头,的确,如果不是刘备横空出世,董卓能够直接掌控洛阳与关中。

郭嘉又道:“而且相比起董卓,马腾更容易被挑拨,因为他和韩遂本就有嫌隙,看到书信必然深信不疑。”

“为何?”

“因为韩遂所部是今日之战的三方兵马中,伤亡最少的。”

董卓面对的是刘备的主力,马腾中了徐荣的埋伏,二者俱是伤亡惨重。

反观韩遂,他被黄忠击退的原因是大将被斩,而非兵败。

如果没有这道离间计,马腾也难免会怀疑他是故意不出力。

若是再看到书信,就会更加怀疑韩遂的立场。

“奉孝对人性的把控还真是细致。”

尤其是女子。

苏哲暗自补了一句。

……

马腾韩遂与董卓的军营本就相距不远,马腾很快收到了董卓的书信。他本就对韩遂今日之败心存疑虑,见到书信更是加重了疑心。

“这老匹夫竟敢与刘备勾结,难怪今日败得这么快!”

马超本就与韩遂有仇,得知此事后瞬间大怒,瞬间认定韩遂有异心。

“孟起,不可轻易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