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风云再起

学海无涯,作为谋主,郭嘉从未停止过探索兵法的步伐,故而书房内布满了历代兵家的兵法战策。

当所有的竹简堆积成小山形状时,高度已经几乎能比拟成人。

张飞瞠目结舌:“如果让俺看这么多书,还不如杀了俺!”话虽如此,但他平日闲暇时还是会研读兵书的。

赵云却是如获至宝,在获得郭嘉许可后,当即拿起一卷兵书研读起来。

第一卷,孙子兵法,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的。)

赵云抬起头,问道:“这些释语可是先生所写?”

郭嘉微微颔首。

张飞不满道:“军师……你这就不够意思了,分明是你念,俺抄。”

赵云沉默片刻,笑道:“难怪这字迹如此潦草,如果是出自翼德之手,那就不足为奇了。”

赵子龙竟也有幽默风趣的一面,郭嘉有些始料未及。

张飞却是气得抢过竹简,愤然道:“嫌难看可以不看。”

两人相视大笑。

郭嘉忽然问道:“子龙可有兄弟姐妹?”

看似关心的话语,却是源自于道听途说,传闻赵云有个叫赵雨的妹妹,格外娇俏动人。

赵云并未多想,认真答道:“云有一兄,名风,如今正在幽州从军。”

郭嘉有些失望,他还想着和赵云拉近关系,原来都是骗人的。

不过他随即发现这名字的异样,赵风,赵云?

于是下意识说道:“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赵云闻言眼前一亮,随即细细品味这句诗,这是暗示主公得了他们兄弟就能鱼跃成龙么?

张飞也拍手道:“大哥若是听到这诗定然会很开心。”

郭嘉想了想,还是没把后面那句说出口。

刘备若是听到“九霄龙吟惊天变,风云际会浅水游”,恐怕就不会开心了。

赵云疑惑道:“军师的意思是……”

郭嘉微微一笑:“兄弟之间在一起总有个照应,令兄在并州定然会比在幽州更有前程,而且子龙不想与兄长并肩作战吗?”

赵云点了点头,这一点他倒是不怀疑,刘备对他的重视已经尽显无遗。

“云回去便给兄长写信。”

片刻后,赵云又拿起兵书看了看,忽然俯身半跪。

“云愿拜先生为师。”

达者为师。

纵观黄巾之战,草原大战,对方的谋略让他信服,年龄相近这一点已经不重要了。

郭嘉愕然。

对方敢拜,他可不敢收,这可是风云……不对,这可是云妹,这要是收了会被读者喷死。

他上前扶起赵云,摇头道:“在下才疏学浅,岂敢言收徒之事,子龙不妨与我做个交换。”

“军师请讲。”

“兵法之事你我尽可探讨,作为回报,子龙教我剑法与马术,如何?”

郭嘉已经逐渐发现自身的短板,虽然身为读书人,却也不能半点武艺也不通,毕竟荀彧,刘晔等人可是都有粗浅剑法与骑术傍身。

再说了,他发现自己正一步步走向原本的道路,身体一天比一天差,只怕真会英年早逝。

郭嘉倒是想学华佗的五禽戏,奈何对方神龙见首不见尾,难!

张飞不满道:“俺也可以教你剑术与马术。”

郭嘉毫不留情的说道:“你的剑法太丑。”

张飞顿时黑了脸,学剑法还得看漂不漂亮?

赵云则有些犹豫。

“军师会不会太吃亏?”

刘备麾下人才济济,如果真想学剑法,有的是能教的人,但是想郭嘉这般谋略的却不多,唯有荀彧,刘晔能与之相比。

荀彧和刘晔忙于正事,这也是刘备把赵云交给郭嘉的原因,毕竟就他最闲。

郭嘉笑道:“无妨,让我骑一下你的夜照玉狮子即可。”

赵云这匹白马同样的顶尖战马,比起赤兔马也不逊色多少了,谁说他骑不了马王?

“自无不可。”

从这句话开口,夜照玉狮子倒是不像赤兔马这么暴躁,看来像汗血宝马这么高傲的只此一家。

张飞仍有些不甘,又道:“俺就不信子龙这剑法能玩出花来。”

郭嘉摇头叹息。

“唉……何苦要自取其辱?”

“俺就偏偏不信这个邪。”

“军师,末将的剑法未必就美观。”赵云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无妨,你长得俊。”

噗……

张飞一口老血差点没忍住。

赵云一脸无言,但还是拔剑走向雪中,缓缓举起手中剑……雪中有佳人翩翩起舞,美不胜收,犹如谪仙临凡,人称——云妹。

张飞看了一会儿就服气了,相比起赵云的剑法,他的剑法的确是丑陋。

这是两人的武艺特性所致。

张飞天生神力,招式上追求的是势,讲究一击制敌。

赵云的剑法则是和枪法相似,讲究灵巧,以速度取胜。

郭嘉可不想学张飞,路见不平一声吼,直接把人劈成两半。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那才叫洒脱,可惜没内力。

片刻后,赵云回到亭内,拍了拍身上的雪花。

“军师觉得如何?”

“很好,不愧是惊云,极具圣灵剑法之玄妙。”

赵云:……

惊云?

圣灵剑法?

郭嘉也觉得自己入戏太深了,于是甩开思绪,缓缓道:“适才子龙读到的计篇,其实在我看来便是一句话。”

“请军师示下。”赵云知道对方这是要和他谈论兵法了,于是也认真起来。

张飞似乎还有怨气,直接跑到一旁躺下呼呼大睡起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话可不是简单的了解自己与对手那么简单,它的意思几乎涉及到整个计篇。

了解对手以及自己的性格,习惯,破绽……这只是一方面。

同时还要清楚对方的兵力,战力,后勤,甚至是大后方的内部关系。

这方面战国时代用得最频繁,其中最著名的是秦,赵之战。

李牧没在战场上输给王翦,但是他的后方已经一败涂地。

又应了那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