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帝王生前没有儿子,死的又太急,朝中大臣不得不从各地藩王的子嗣之中挑选合适的人来继承皇位。”
大宗正的眼光扫向众人,看到商略时,商略瞬间便想起了这个故事,毕竟方凌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也在场。
商略自然知晓了大宗正的意思,的确这个故事也很适合此刻的情形。
“继承人倒是很好挑选,毕竟全国的藩王很多,这些藩王的儿子也很多。
然而当那个被挑选的王子继承皇位后,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朝中大臣的面前,当这个问题却有不能不妥善解决,一旦处理不好,国家将会陷入动荡。
你们可知晓这个问题是什么吗?”
大宗正不只在问赵由二人,也是在问在场的所有人。
在场的人以修行者居多,他们一般不参与政事与俗务,所以很多人猜不出来。
而商略虽然知晓却不会回答。
赵由与赵宁虽然心思敏捷,却也想不通,因为在之前的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帝王离世却无继承人的事件,诸王政变引发动乱的例子很多。
但明显不符合大宗正故事中所说的情况,毕竟已经有人继承了皇位,朝臣一心,国家自然不会大乱。
唯一出问题的那只能是,赵由眼睛瞬间发亮,他想到了。
他扭头看向赵宁,赵宁同样在看他,很明显赵宁也想到了。
先帝无子,而新帝与先帝只是叔侄,这的确和现在的情况很像,那如何对待先帝以及宗庙内如何谱写族谱就是问题了,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以前也有过很多这种情况,当然解决方式也有很多。
但问题在于大宗正此刻将其提了出来,那就绝不是那么简单了。
所以二人都没有先开口。
“既然你们都不开口,那就让我来说。”大宗正明白这的确是一个纠结的难题。
“你们二人都是先帝的侄子,若是当上皇帝便是先帝这一脉的延续,此刻你们若是祭拜宗庙,先帝便是你们名义上的父亲。
从此之后你们的父亲将不再是你们的父亲,相见之时,你们的父亲需要向你们跪拜行礼。
然而这世上从来没有父亲跪拜儿子的道理,所以我想要看你们的选择。
诚然历史上这种事情发生过很多,但我还是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赵正听着这个问题也陷入了沉思,按理说他和赵钰本是一脉,所以赵钰继承他的皇位在法理上没有任何毛病。
但赵正当年是有儿子的,哪怕当时他的儿子不到一岁。
那时正值大魏存亡之刻,大宗正不会允许,朝臣也不会允许他那个儿子登上帝位。
若是此刻赵正的儿子继承帝位其实也不会有问题,但很显然赵钰和此刻的大宗正依旧不会让这个幼子当大魏皇帝。
毕竟风险实在是太大了,他们不会冒险,大魏需要的是一个成熟的君王。
赵由二人面对的问题在历史上有很多案例。
有的人认先帝为父,更改族谱,父子关系变为君臣关系。
更有甚者,为免自己父亲难堪,从登上帝位的那一天起,父子再未见过一面。
有的人不愿亲生父亲受委屈,与朝臣争议多年。
有的成功了,自己的亲生父亲成为太上皇,死后享受帝王香火。
有的失败,多年不上朝表明自己的态度。
更有甚者最终郁郁而终。
这不只是对赵由和赵宁二人的考验,也是对他们父亲的一种考验。
没有哪个儿子会不认自己的父亲,更没有哪个父亲愿意放弃自己的儿子,更何况是赵由和赵宁与自己父亲的关系又不差。
或许他们之前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但真当此刻他们需要做出抉择之时,任是二人平时如何果断,此刻也下不了决心。
他们的回答很大程度会影响大宗正的抉择,所以他们半晌没有言语。
大宗正并没打算给他们太多的时间,因为考虑的时间越短才能越反映出一个人的本心。
大宗正要的就是他们心中最真实的想法,而非是权衡利弊后的答案。
因为世上并没有卖后悔药的,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决定付出代价,只是看这个代价他们愿不愿意承受。
诚然帝位是世上最大的诱惑,皇帝拥有无尽的权利,金钱,美人,却唯独没有情感。
“赵由,你先回答吧。”大宗正开口道。
赵由脸色凄凄,仿佛下定了决心。
“若是我为皇帝,我愿认先帝为父,延续这一支血脉。”
当皇帝是赵由自入京都以来唯一的目标,他不可能放弃。
大宗正感慨道:“你不想为你的父亲争一争吗?毕竟先帝这一支血脉还是有留存的。”
大宗正看向了赵正,赵由自然明白大宗正的意思。
“那又如何呢,宗庙内是摆不下我父亲的灵位的,毕竟那不合我大魏的律法和礼法。
前朝那位嘉明皇帝就因此事与大臣争执多年不上朝,引发嘉明之乱,自此前朝便走向了衰败。
我不会让大魏发生那样的事情,我想我的父王也会明白的。”
商略也不由的感叹,赵由说的没错,这是大魏高祖建国之时便定下的铁律,任何人不得修改,赵钰好在与赵正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方才避免了这种尴尬。
赵由的选择说不上错,毕竟合礼合法,只要赵由和他的父亲不反对,心里能想得通或许这就是最好的选择。
“你呢,赵宁?”大宗正看着同样苦笑的赵宁。
赵宁开口道:“若是我先回答,我的答案可能就与由兄的一样了,毕竟我只是我父亲的第三子,平素里我父王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大哥身上,这让我曾十分嫉妒。”
“这倒不是因为我父王对我不好,相反他对我们其他兄弟一样很好,所以我曾想哪怕我父王失去我这一个儿子或许也没什么。”
“但直到现在我才想明白,我的父王虽然有很多的儿子,但我赵宁却只有一个父亲啊。”
“哪怕我并不是父王最喜欢的儿子,哪怕他在送我来京都之时便决定断绝与我的父子关系,但他依旧是我的父王啊,我唯一的父王。”
听着赵宁热诚的话语,在场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为了一个父亲的名位,赵由选择了妥协,而赵宁则选择了放弃皇帝之位。
选择并没有对错,选择之人也并没有错,那错的是什么呢?
大宗正仿佛想到了数十年前,他也曾遇到过相同的选择。
清凉观的祖师曾让他在清凉观观主与武帝之间进行选择。
三大道门之一的清凉观观主之位在他们这些修行者眼中比那些世俗中的皇朝帝位不知强多少倍,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特别是在那个世俗王朝受修行者统治的年代,正如此刻的绯水国,他们的每一任帝王继承皇位都需得到金刚宗那位活佛的同意。
同样的父亲,同样的兄弟,他也放弃了很多。
哪怕帝位与自己无缘,大宗正依旧做出了选择,离开了自己从小长大的清凉观,也离开了自己的师父与众多师兄弟。
纵身入红尘,只为了武帝的那一声,孩子,我终于找到你了。
那时的大宗正也很想说一句,父亲,我也终于找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