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苏三嫂的话逗笑了一屋人
黑里镇,现在,大部分农村人还是叫“叫化镇,”只有官家人和城里人才称呼“黑里镇。”
黑里镇只比公社大一点,也就是多一条街道。
街道上的房子是那种低矮的青砖瓦房,街道上的树木全都是光秃秃的,尤如被剥光了衣服的人,等不到救助,最终在烈日下死心。
镇上卖百货的叫黑里镇百货大楼,是镇上唯一的三层高楼。
这个百货大楼,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说在几百年前,黑里镇出了一个状元,这个状元为了感谢家乡的父老乡亲,专门修建了这个百货大楼,方便父老乡亲们买卖东西。
听说在状元的村庄里,还修建有状元府邸。
苏大嫂大概比较常到镇上,她轻车熟路的带着几人到了一个家属院。
苏二嫂和苏三嫂拉着云暖躲到小巷的转角处。
苏大嫂敲响了家属院靠前的一家人大门。
大门很快开了,一个中年妇人开了门,看见苏大嫂,立即眉眼带笑的招呼:“哎,大妹呢,你好久都没来了,快进来,真是稀客。”
云暖的神识跟着进入房间。
这是一个两房一厅人家,两个房间都有人躺着,一样的皮包骨。
“大妹子,这次有啥好东西?”妇人有点急迫地问。
“没啥好东西,就有一小包大米,其它都是米糠,不知有人要不?”苏大嫂打开给妇人看。
“哇!这米粒真大,真白。你哪弄到的好东西?还有吗?太少了!”妇人抓着米爱不释手。
“没了,就这2斤,给钱可得高一点,不能照以前的价格来。”苏大嫂盯着妇人说。
“行,这个我知道,给你翻倍,不会亏了你。这个米糠,我照以前的米价给你。”妇人开口就是高价,完全没有压价的意思。
苏大嫂2斤米,按照以前,食品站是1毛4到2毛1之间,那是有票的情况下。
黑市不要票就6毛,要票就3毛。
那个妇人给苏大嫂翻倍算,每斤米就1块2,2斤米就给了2块4毛钱。
苏大嫂背了5斤米糠,米糠算是按以前黑市的米价,每斤6毛钱,5斤就3块钱。
“大妹子,你这米糠很新鲜,现在连米糠都没得买,所以才给你算米价。以后有粮食了,可不会是这个价了。大米也一样,到时候价钱跌了,可不能说我欺负你。”妇人还给苏大嫂解释。
“我懂,现在灾荒年,特殊时期,理解。”苏大嫂又期期艾艾的问,“你,你有票吗?就是工业票,买铁锅的那种。”
“有一张,5块钱换给你,要不要?”妇人有点不好意思。
刚给了人家5块4毛钱,这一张工业票就又把钱收回来了,感觉有点故意的意思。
苏大嫂也有点舍不得,这还没捂热的钱又要送出去,怎么都不想再给出去!
但一想到四弟妹,又一想这些粮都是四弟妹送的,她咬了咬牙,递回5块钱,接过工业票,与妇人告辞出来了。
云暖越发觉得这个年代的人真的重感情!
苏大嫂出来,到了云暖几人面前,四人就默默地离开了这里。
“四弟妹,今天运气好,换到了一张工业票,给你。”
四人到了家属院很远的地方后,苏大嫂把工业票给了云暖。
云暖接过,递了一张大团结给她。
“大嫂,那我用十块钱跟你买,我可不能白要。”
“要不了这么多,我是用5块钱换的,你照样给5块钱我。本来,是不应该收你钱的,但是,但是……”
苏大嫂把钱递回给云暖,有点不好意思,话也卡壳了。
“大嫂,到了你家的东西就是你的,卖了钱,钱也是你的。给,5块,收着,下次不许说这些见外的话,自家人,可不新说那些。”
云暖把10块钱又放回荷包,重新拿了张5块的钱出来給她。
四人又开始去苏二嫂的亲戚家。
“四弟妹,你那么多钱呀!随手一掏就是10块5块的。”苏三嫂双眼亮晶晶的看她。
“嗯,你四弟的抚恤金,两百多呢!”
苏三嫂双眼一下就暗了:“对不住啊弟妹,瞧我这张笨嘴。”
她还用手轻拍了一个嘴巴子:“笨死你!”
“三嫂,没事的。现在我已经想开了,我要为儿女们考虑,不能一味地伤心难过。
再说,我就当他在当兵,只是没有了假期,也就没啥了。”
云暖给了一个以后不为原主老公伤心的好借口。
老公活着,只是没假期。
哈哈!自己真是天才!
天才云暖高兴的跟着苏二嫂到了她亲戚家。
这次,苏二嫂没有让几人在外面等,而是带着她们直接到了一家独立的小院。
这是一座土木结构的三合院,苏二嫂的亲戚住在右边厢房。
这座三合院竟然住有3家人。
苏二嫂的表妹外貌与她有点像,只是比苏二嫂看起来年轻,两人竟然是真的亲戚。
“表姐,你们怎么来镇上了?听说最近不太平?你们回去可要小心点。”苏二嫂的表妹把她们迎进屋。
屋里炕上躺着一个男人,男人看起来无精打采有病的样子。
“表姐,几位嫂子,随便坐。”
“表妹,妹夫怎么啦?没上班?”
苏二嫂拉住表妹低声问。
“唉!别提了,就是被流民打的。”
苏二嫂表妹把她男人送水去其它公社,路上遇到一群逃荒的人。
那些人抢他们的水,他们去阻拦,然后被打伤的事说了。
“你们不知道,外面好多逃荒的人,零星几个人还好,要是遇到人多的,东西被抢是小事,最怕还是人受伤。”
云暖几人这才想起自己来镇上好像没看见逃荒人。
“我们这个镇偏避,又是有名的叫化子镇,逃荒的人又不傻,自然少有人往我们这边逃。
再说,我们这里的人都在往外逃了。”
表妹这样一说,几人才恍然大悟,人家是嫌这个镇太穷,讨不到饭,也抢不到粮食。
“不来好,我们也不希罕他们来,看不起谁呢!”
苏三嫂的话逗笑了一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