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要不叫世民?

“恭喜爵爷,贺喜爵爷!夫人诞下了一位小爵爷,母子平安。”方圆数百里最有名的产婆满脸绽开笑容,用襁褓裹着一个婴儿送到外间。

只听轰的一声,听闻该顿时炸开了锅,“恭喜爵爷喜得贵子。”“小爵爷眉宇之间颇有英气,来日必可成就一番事业。”诸如此类夸赞的话不绝于耳。

李悠赶紧接过自己的儿子抱在怀里,看他皱巴巴的样子那儿看出英武之气来?或许是众人的嘈杂声影响到了孩子,这名新诞生的婴儿嚎啕大哭起来,哭声甚是有力,看样子的确身体康健,众人自是又一番赞扬。

将孩子依此抱到周寿夫妇、许光、忠叔等家人,以及李令月、姚广孝、司马错、范蠡、钱飒等亲信观看,然后又让产婆将孩子送回周南房中,还是让他多歇息一会儿吧;李悠也跟了进去,从丹青手中接过汗巾,细心地帮她擦拭额头的汗水,温言安抚一番,哄她进入梦乡。

等他再次出来的时候,众人一下全都涌了上来,既然现在是母子平安,那么接下来就该讨论另一件大事了,还是伺候了李悠父子两代人的忠叔率先开口,“爵爷,现在您看是不是该给小爵爷取名字了?”

自从这小子生出来之后,在忠叔口中,李悠就自动由小爵爷晋升为爵爷了,儿小爵爷这个名号自动传给了这个小兔崽子,对此包括李悠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产生不适应,顺理成章的接受了这一改变。

李悠现在心中满是喜悦,心里乱糟糟的一时之间那还能想出什么好名字?于是他将求救的目光投向周寿、钱飒、许光这些长辈,“我现在心里有些乱,一时之间怕是没什么好主意,不如诸位先拿出几个名字来提点一二?”

三位长辈交换了个眼神,还是年纪最长的钱飒率先站了出来,只见他捋着胡须在大厅中踱了几圈步子,忽然眼前一亮,“有了!此时乃是天下大乱之际,正要有人出来济世安民,依我看不如此子就叫李世民吧!”

噗,李悠刚喝到嘴的茶水差点喷出来,这个名字难道也是敢随便乱叫的?再看再外一圈的姚广孝也是罕见的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当然这间屋子里也只有他们两个才知道李世民这个名字代表着什么,其他人听了最多觉得“济世安民”这个词或许有些僭越,但是一想到李悠的身份和现在天下的局势又转而释然了。

“钱老爵爷这个名字取得极好。”就连周寿也表示了赞同,许光也是连连点头似乎对这个名字十分满意,忠叔手指在空中比划,似乎在研究这两个字究竟该怎么写,其余人等也是纷纷送上赞语以称颂钱飒这个名字取得高妙。

唯独李悠有些不适应,倒不是他觉得自己的孩子未必能达道唐太宗的高度,而是这名字总会让他想起玄武门之变,他可不想自己的孩子将来闹成这幅模样,因此摇摇头道,“钱伯父这个名字虽然取得好,但我们李家向来都是以单字取名,突然出现个双字名似乎有些唐突,还是遵从习惯取个单字名吧。”

这个理由倒也说得过去,于是众人遗憾的放弃了这个“济世安民”的名号,重新做磨器单字名来,当然厅中也有几道目光不断在李悠身上逡巡,似乎在琢磨着他究竟是真的没有让自己的孩子“济世安民”的心思,还是真的是遵从传统呢?

“不如叫李恪如何?”周寿摇头晃脑的说道,“恪者,敬也,礼记有云:严威俨恪,此子既然要继承家业,定要谨慎行事,因此恪字最好。”

李恪啊?这还不如李世民呢,先是矮了一辈不说,下场也和李世民比起来差远了啊?这次不等李悠开口,熟读唐史的姚广孝就出来引经据典指出了这个名字的一大堆不妥之处,让周寿遗憾的放弃了这个打算。

借着许光和钱飒又接连提出方案,只可惜都没有能够让李悠表示认同,至于其他人还没有参与到这件事中的资格,只能在一旁查漏补缺。

最后还是周寿新拿出来的名字取得了众人的一致赞同,珏乃玉中之王,用在这位身份尊贵的小爵爷身上倒也颇为合适;而且姚广孝和李悠想了半天,也没有找出历史上叫李珏的倒霉鬼,因此这个名字就成了李悠嫡长子的名号。

消息传出,整个嘉州城都热闹起来,无数的朝廷官员纷纷涌往太尉府,送上好礼以道贺,就连宫中享乐的福王也派出内侍送来贺礼以及对李珏的封赏,这孩子才刚刚出生就挂上了朝廷的勋位,可以开始领取朝廷俸禄了,此外周南的诰命夫人头衔又往上升了一级。

实在是李悠现在的官职、爵位已经是升无可升了,他刚刚又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一举歼灭八万北虏,收复都畿道,朝廷不加以封赏实在是说不过去,所以就只能放到他的妻儿身上了。

好在这次到访的人都知道李友今天格外忙碌,所以放下礼物送上几句道贺的话就赶紧离去,如此才让忠叔等迎客之人能应付过来,就算是这样,府外的大道也被来往的车马堵了个严严实实。

此外嘉州的百姓也感念李家多年来的恩德,纷纷庆贺李珏的诞生,闹得整个嘉州城竟然比当初福王登基还要热闹数倍。

李悠嫡长子的诞生也让福王小朝廷的无数人生出了异样的心思,有的暗暗窃喜,有的心生疑虑,而有的则开始叹息,或许不久之后嘉州府就要发生大变动了吧?

而正处于喜悦之中的李悠则完全没有心思去理会这些事情,这两日他整天抱着小李珏不肯放手,纵使被尿了一身也不生气。

但是其他人却没有放松警惕,姚广孝、司马错、李令月等人严密地注视着嘉州城最近的变化,将那些四下串联、图谋不轨、试图掀起波澜的人一一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