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曹魏覆灭,大晋兴起

特使离开之后,曹奂已经跌倒在地上,他没有料到司马昭在的时候,虽然嚣张跋扈,但是总归自己天子的名分尚存,这个司马炎逆子,上来就要抢夺朕的江山,难道曹魏真的就这样亡于朕的手里了?

曹奂以泪洗面,他想要反抗和拒绝,但是一想到曹髦被司马昭诛杀,自己就浑身颤抖,毕竟实力悬殊,以卵击石不可取,

汉献帝刘协就能够忍辱负重,最终还落了一个山阳公的爵位,安度晚年,自己只要配合司马炎的表演,禅让给他天子之位,想必也能够保全性命吧,

如此也就这样吧,反正这个天子的龙椅坐下来一直都是胆战心惊,夜不能寐,索性一并推脱了干净,你们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去,曹奂终于跟自己和解了。

另一边,司马炎正在府里面听贾充的谋略,特使进来报告说:“晋公,您的意思已经带到了。陛下没有什么意见。”

司马炎抬起头道:“哦?真的这么爽快吗?我还以为曹奂小儿会跟曹髦一样有勇气呢,没想到是个窝囊废,不过这样也好,

省去了很多麻烦,只是不要让外人说我欺负胁迫他逊位的,给天下人一种我们司马氏家族篡位的感觉!”

特使一时之间怔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心里嘀咕道:这还不是赤裸裸的篡位吗?自古以来,这种事情哪有好看的,不都是在刀光剑影中完成过度的吗?

贾充扫视了特使一眼,挥挥手道:你先下去吧,没有你什么事儿了,给我看好天子,在给晋公禅让这段时间内,不要让天子出现什么意外,好吃好喝的供着,一旦有闪失,小心你们的脑袋!

特使唯唯诺诺地退了出去。司马炎笑道:“贾大夫,还是你考虑的周到啊,不过曹奂真的愿意禅让天子之位吗?恐怕心里面还有怨气吧!”

贾充冷笑道:“有怨气又怎么样,还不是要凭实力说话,自从曹叡以后,其实曹魏的江山都是司马家族给扛起来的,如今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天命。”

司马炎道:“你这样说,我便心里面过意的去多了,不然外人真的把我司马炎看成了跟篡汉自立的曹丕一样。”

贾充问道:“陛下接受完了禅让之后,有什么打算呢?”,司马炎先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用手指着贾充道:“好你个贾大夫,这是提前改口了,朕让你给弄得一愣一愣。”

贾充一本正经道:“我贾充始终以国事为重,就想知道,陛下称帝登基之后,对于东吴和蜀汉各有什么打算,趁着老夫还身体尚可的时候,可以给陛下分忧一二,再晚几年恐怕就油尽灯枯了。”

司马炎道:“贾大夫这是说的哪里话,朕一定会好好的重用你,你还能为朕工作至少20年,我原本打算称帝登基之后,

先要讨伐孙权,东吴尤其可恨,几次三番来寻衅滋事,犯我边境,我们是一忍再忍,如今该轮到我们去打他了。”

贾充摇了摇头道:“陛下,东吴虽然是反复横跳,几次三番挑事儿在线,确实可恨,这笔帐早晚要算的,把我们从洛阳逼到长安这是莫大的耻辱,不过臣建议陛下眼下还是先忍一忍,不要直接讨伐东吴孙权。”

司马炎不解道:“贾大夫,你不是在跟朕开玩笑的吧?我家跟东吴新仇旧恨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如何不去讨伐他,难道要朕这个开国之君做一个废柴?”

贾充笑道:“陛下,您错怪了微臣了,我的意思不是不让你出兵,而是让你出兵出对方向,东吴可以先放一放,为今之计在于夺取汉中和成都,拿下蜀国。”

司马炎糊涂了,疑惑问道:“可是我们跟蜀国虽然没有交往,但是也并没有仇恨,如何先去攻打他,而置东吴孙权于不顾呢?”

贾充站起来道:“陛下,你也不想一想,东吴孙权为什么几次三番越境袭击攻打我们,无非就是仗着自己有长江天险阻隔,

而且兵精粮足,将领才智过人,这点他是占优势的,而我们相比而言,反而处于下风。反倒是蜀汉,

自从刘关张死了之后,庞统,赵云,先后也都折戟沉沙,现在只有大将魏延可以抵挡一二,但是魏延此人骄傲自大,素来跟人不和,

因此蜀汉当中受到冷落,我们出兵攻打蜀汉,基本上是无压力的,可以平推,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孙权也绝对不会坐视不理的。”

司马炎拍手道:“果然是妙计,贾大夫不愧是我司马家的肱骨之臣,可是你说到孙权不会坐视不理,这就麻烦大了,

如果他出兵救援刘禅,岂不是让我们白跑一趟,无功而返,朕新即位,最需要对外展示文治武功来树立威信,务必要做到不出兵则已,一旦出兵必须确保胜利。”

贾充有做下来了,倒了一杯茶喝了一口,然后慢悠悠的说:“陛下所言极是,现在曹奂要把天子之位禅让出来,您一旦登基了,

如果讨伐蜀国能够一举荡平,则对于平息一些潜在的敌人和反对势力,让他们乖乖闭嘴是很有作用的。但是有一点陛下可能没有想到,

东吴确实不会坐视不理,甚至可能直接派兵进入蜀国境内,但是请注意,这不是来帮刘禅保住江山的,

孙权没有那么大的格局和好心,他是来浑水摸鱼的,也要瓜分一杯羹,这才符合孙权的性情,因此我才说推平蜀汉易如反掌。”

司马炎先是低头沉思,然后抬起头仰天大笑,拉着贾充的手道:“贾大夫一言,让朕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如此,朕在无忧虑了。”

三日之后,曹奂在受禅台上面把玉玺亲手交给了司马炎,并且以君臣之礼跪拜,曹魏宣告灭亡,

司马炎命令人竖起了一面大旗,上书一个大大的“晋”字,从此改元,国号成为大晋,所有参与典礼仪式的文武百官都有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