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奉见到邓艾如此顽固不化,劝解不动,于是也拍马前行,跟邓艾战到一处,大战了一百个回合,两人都不分胜负,
丁奉虽然觉得还能再打四五十个回合,但是毕竟年龄不占优势,体力也跟不上了,而对方,则正是年轻气盛,身体高光时刻,体力再支撑个七八十个回合,也不在话下。
邓艾心里也暗自佩服道:果然是东吴名将,稳如老狗,如果不是自己靠着年龄优势,体力精力好,
说不定这会儿已经败下阵来了,一边想着,一边继续加快了进攻的枪法,丁奉也见招拆招,打得有来有回。
司马昭远远的看到两人打的难解难分,又担心邓艾有了闪失就不好了,于是擂鼓下令全军出击,魏军一下子如潮水一般冲了上来,想要将二人围拢起来。
丁奉一看,尼玛,司马昭不讲武德,欺负我一个东吴的老将军,于是回头吹了一声口哨,东吴军队也手持盾牌和长枪,弓箭围拢上来。
短兵相接,一时之间,战场上硝烟弥漫,尸横遍野,双方是杀得分外眼红,邓艾和丁奉刚刚还是在单挑,
现在已经被潮水般的兵士围拢起来了,只好顺手砍瓜切菜,斩杀了很多小兵,虽然不是刷经验,但是到底为了腾出一条血路。
经过半日的厮杀,邓艾和丁奉互相折损了大半兵士,等到双方罢兵撤退的时候,丁奉才发现,司马昭和他的众人早就逃之夭夭了,好家伙,敢情这是让邓艾的敢死队来给司马昭撤退做掩护的?
既然已经跑了司马昭,丁奉自知负责拦截的任务已经失败,只好撤兵回城,邓艾率领残部也逐渐纵马而去,战场上只留下了到处横七竖八的尸体和杂乱的旗帜和装备。
诸葛恪听闻丁奉没有拦截住司马昭,心里非常生气,责问丁奉为何没有完成自己的部署,丁奉也不为自己辩解,
只说是自己没有料到司马昭诡计多端,还派人送信给邓艾,引来了援兵,经过一番拼杀,邓艾和自己各有损伤,司马昭则趁机溜掉了,愿意领罪。
诸葛恪当然不会直接处理丁奉,他也没有这样的权限,如果贸然给丁奉降职处罚,吴王孙权即使不说什么,心里面对诸葛恪也会有防备之心,
还是要先请示汇报,看吴王的意思,再做商量,在顾大局识大体方面,诸葛恪比他父亲诸葛瑾,以及他叔父诸葛亮都要考虑得周到,小心谨慎得多,
他知道伴君如伴虎,自己再怎么是三军大将军,权倾一时,也都是主公给的,如果惹得上司不高兴,哪一天一句话就能毁了自己的前途,
现在是自己正红,官员们都客客气气,一旦自己不知道天高地厚,嚣张跋扈,跟司马昭一样权倾朝野,那样祸事就不远了。
孙权对于前方的战况也并不是一概不知,虽然自己身居府内,但是对外面派遣了多少的细作和探子,这个除了孙权自己,谁也不知道。
孙权先后接到了两封信,一封是来自丁奉的请罪,一封就是来自诸葛恪的战报,丁奉在信里面没有交代跟贾充交谈的细节,只说自己守住了一个老臣的底线,没有因私废公。
但是在之后的作战当中,低估了司马昭的诡计多端,也没有算到邓艾的星夜兼程和武力值满满,最后让司马昭侥幸逃脱,愿意伏法请罪。
另一封信是诸葛恪汇报前方战况的,说北伐以来,基本上形势对东吴是一边倒的有利,司马昭仓皇出逃,西遁迁都就是证明,
原本想要在半路让丁奉伏击司马昭,直接端掉曹魏最后的钉子,没想到出现了纰漏,丁奉没有完成预计任务,致使司马昭逃脱了,
这里面虽然有丁奉的责任,但是最重要的是他自己这个大将军没有很好的预测到,以及做相应的补充安排,所以如果论起来罪责,他诸葛恪是第一位的,希望吴王能够兼顾公平,不要过于处罚丁奉。
孙权看完了两封信之后,心里面十分的高兴,他在得知丁奉没有拦截住司马昭的时候,原本以为丁奉会推卸自己的责任,为自己辩解和开脱,
诸葛恪会指责丁奉破坏了自己的完美作战计划,导致功亏一篑,但是都没有,双方都站位很高,从东吴大局来考虑事情,
这也许就是东吴能够抵挡曹操和曹丕几次南征,最终兵精粮足,政通人和的关键吧,这不正说明了我孙权任人唯贤,知人善任嘛!
孙权随即给诸葛恪和丁奉都加以安抚,说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计划,胜败也是兵家常事,
如今东吴的北伐已经实现了很好的开局,司马昭能够逃脱,说明命不该绝,何况还要他去拖垮曹魏呢,如果这样,反倒给我们省了很多事。
司马昭从乱军之中逃脱之后,带领着众人和官员来到了长安,天子曹奂早已经被安置过来,原本盼望着司马昭在路上被丁奉给杀死,没想到最后竟然脱险了,天子顿时觉得脑子一片空白,头顶上一个闷雷炸响了。
司马昭劫后余生,很快就又开始嚣张跋扈了,面对着前来迎接自己的天子,司马昭道:“陛下是不是以为我司马昭已经死于乱军之中了,这会儿东吴已经传捷报了?”
曹奂紧张的结巴着说:“晋公说的是哪里话,朕在长安一直盼着你能够打退东吴叛军,早日凯旋,没想到这么快就摆平了,朕有晋公在,曹魏江山社稷无忧。”
司马昭冷笑道:“陛下真的是这么想的吗?”,曹奂拼命的点头道:“当然,当然是,苍天可鉴。”,说着就要举起手来,司马昭拉住了天子的手臂放下来道:“是变好。”
望着司马昭大摇大摆走开的背影,曹奂只觉得委屈不已,脑门上的冷汗也出了很多,急忙用袖子擦拭了一番,然后和众官员才一同离开,心有余悸,惊魂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