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在得到了属下一帮谋士和将领的拥护之后,大大的加快了篡位的速度,但是汉献帝刘协此时已经人到中年,做了几十年的傀儡皇帝,骑在他头上的人可以组成一个加强排,曹丕又算得了什么。
因此,当曹操薨了之后,天子虽然以便下令要举办国葬,而且下诏对曹操的生平给予了高度评价,还说魏王的爵位可以世袭罔替,
如果按照以前大汉强盛的时候,这是何等的恩荣,但是现在不过是一纸空文,曹丕对此不屑一顾,想要继续做天子,恐怕有点儿不太行。
当司徒王朗来见汉献帝的时候,刘协已经觉得可能是来者不善,本来想着闭门不见,但是王朗告诉门卫说陛下不可不见,是奉了魏王的令找陛下有要紧事情,不可耽误。
刘协只好请王司徒进来,王朗先是施礼参拜之后,便开门见山道:“陛下,如今魏王已经深得天下民心,这江山社稷已经不适合再有陛下来坐,还是及早的退位让贤为好。”
刘协大吃一惊,冷汗直流,他在梦里面多少次梦想着奸臣曹操死掉之后,自己能够重新掌握大权,恢复大汉天子的威严,如今曹操不在了,但是自己的处境好像一下子更坏了。
直接上来就要他退位,连绕弯子都省了,可见不给他留一点面子,毕竟自己也是名义上的天子,还做了几十年呢,这也太......
但是刘协明白,曹丕不比曹操,曹操虽然奸诈飞扬跋扈,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给天子留面子的,除非有旧臣联合起来反对曹操,不然一般都是相安无事,
天子大可以做一个甩手掌柜,把军国大事都扔给曹老板,曹操也是上进心太强了,南征北战,西进东伐,硬生生把东汉末年诸侯群起争霸,割据一片的局面给收拾了个干净,
只剩下仨核桃俩枣,刘协原本对于曹操这种务实的做法还是很支持的,毕竟这样可以累死人,等曹操薨了之后,这统一的天下朕直接捡漏过来就好了,
这原本是多么完美的想法,但是现在好像出现了偏差,怎么曹丕才一继承爵位,就敢这样对待朕?刘协困惑不解。
王司徒见天子沉默不语,心里好象在想着什么,于是上前一步捉住天子的袖子道:“陛下,你究竟答应不答应,给个准确的话,
魏王的耐心是有限的,天下百姓的耐心也是有期限的,如果陛下再不早早做出决断,只怕会不仅社稷累卵之危,到时候恐怕陛下的身家性命也难保障了。”
刘协道:“司徒大人,朕有何过错,为什么你们竟然这样对待朕?你们可是食我大汉俸禄的,怎么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就不怕有为圣人之道吗?”
王司徒把眼一瞪道:“陛下竟然能说出这样厚脸皮的话,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也,
尧舜禹尚且知道禅让,陛下何故为了贪恋皇位,置天下百姓于不顾?何等自私自利?快说,让位不让位?”
此时,宫门大开,一帮文武百官也进来了,一起把汉献帝围了个严严实实,人人都随声附和道:“还请陛下快快决断,以免祸及自身,到时候悔之晚矣!”
刘协自认为是见过大场面的,当初董卓霸京师的时候,自己也是受到过多惊吓,然后曹操百般欺辱,仍然不敢篡位,只能处理身边拥护大汉的旧臣,
于是竟然一时之间很头铁道:“大汉天下自从高祖斩白蛇起义时候,已经延续了近四百年,朕归为大汉天子,谁敢杀我?”
太史令上前道:“陛下,微臣近日以来夜观天象,北极星晦暗不明,说明大汉江山气数已尽,又有占卦所得,鬼在边,委相连,曹魏代替大汉不仅是天意而且合乎民心,还请陛下早早禅位,上合天心,下顺民意。”
刘协道:“天象都是虚妄之说,怎么能够相信呢?诸位还是再议一议吧?”王司徒大声喊道:“想不到陛下竟然如此不识时务,还要违背天意,退位不退位?
说着拔出了腰里面的宝剑掷在大殿之上。”,汉献帝刘协吓得脸色发白,只好哭着道:“朕决定,决定退位。禅让大位给魏王。”,
众人见到天子终于吐口愿意让位了,才兴高采烈的离开了,有人去上前扶起来天子道:“虽然如此,还是要早早让人拟旨,同时命令修建禅让台,及早进行仪式交接,以安天下人的心。”
曹丕收到了天子的禅让诏书,大喜过望,穿着龙袍就在镜子面前来回试穿,忙的几个侍女一头大汗,司马懿在旁边道:“魏王,此时还不能接受,要退回去。只有三辞三让之后,方可继位。”
曹丕脸色逐渐晴转多云,然后挥着手道:“你们先下去下去。”侍女们唯唯诺诺的告退了。曹丕道:“仲达,还有什么地方不妥?”,
司马懿道:“魏王既然要接受禅让,必须让天下人知道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迫不及待就有失本意,历来的规矩也不是这样的。”
曹丕道:“好吧,朕再忍一忍,先退回去吧。”,三日之后,众臣纷纷劝魏王接受天子的禅让,汉献帝刘协的第三道诏书也到了,曹丕见到不可再次推辞了,只好“勉为其难”接受了。
这一日,风和日丽,三军仪仗队军容威严,汉献帝和主持仪式的官员先是登上了禅让台,祭拜天地之后,曹丕也在百官的簇拥之下,登上了禅让台,接受刘协的参拜。
看着昔日的天子跪在自己的脚下,曹丕心里乐开了花,感觉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毕竟父亲曹操征战一生,也才封了魏王,自己现在直接做了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和天子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感觉,
名垂青史,百世流芳,曹丕为了缓和矛盾,并没有杀刘协,只是把他封为山阳公,又追授曹操为魏武帝,百官封赏,万民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