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电闪雷鸣

(三天后,颐和园内)

慈禧把李鸿章找来用膳,李鸿章吃得津津有味,放下了包袱,没有丝毫的拘谨。

慈禧:“看你今个儿心情不错,莫非真的应了那句话,无官一身轻?”

李鸿章:“在其位谋其政,如今臣已不再办理公事,养望林下,自当享常人之乐。皇太后这膳食,属实可口,老臣也不免吃多了些。”

慈禧笑道:“你喜欢吃,就多吃一点。”慈禧亲自给他递了一个小碟子,“你尝尝这个菜丸子。”这样的恩宠连一旁伺候的李莲英见了都不免心生嫉妒。

李鸿章尝了尝说:“嗯,好吃,松软可口,新鲜独特,就是不知道怎么做的,才能做成这般味道新奇。”

慈禧:“这可是用几十种时鲜的菜心剁碎了做成的,这菜心,只取刚长出来的,最嫩最新鲜的那一部分,跟炒熟的肉馅拌在一起,最后,再用面皮把拌好的料包起来,就成了这丸子。上次载洸来的时候,也喜欢吃这个。”

李鸿章擦了擦嘴后说:“这个季节,要想找到几十种菜心,可不容易啊。”

慈禧:“那就得问那些管事的奴才了。”

一旁伺候的李莲英说道:“是内务府专门叫商船从南方捎带过来的,用冰水密封,下了船之后,让人快马加鞭地送进北京,这才有了这丰富有新鲜的果蔬。”

李鸿章:“这下边办事的奴才,可事实用心啊。”

慈禧:“有时候用心也未必管用,就拿你上次给我喝的那个咖啡、蛋糕、鱼子酱,我也让御膳房的人去学着做,虽然样子相差无几,可是吃起来就不是那个味道。”

李鸿章:“我们这些年来,学洋人,也只是学了个表面,里子却没有学到,效果也就没那么好了。”

对面的慈禧缓缓地放下筷子,脸上渐渐沉凝了下来。

李鸿章刚夹到嘴边的菜也没有入嘴,放下手低着头说:“臣冒昧了,说了不该说的话,扫了皇太后的兴致,请皇太后责罚。”

慈禧叹息了一声说:“不关你的事,你说得对,我们这些年来,确实学得四不像,接下来还要怎么学,恐怕得花一番功夫去琢磨了。

本宫就是替你鸣不平,这甲午战争战败之责,本不该在你身上,但是,现在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你一人,朝廷也不得不先免了你的职位,真是委屈你了。”

李鸿章:“臣不觉得委屈,唯有望国家能强盛,摆脱这任人欺压的命运。”

慈禧:“你放心吧,我已经跟皇上说了,不再为难你。皇上是有苦衷的,你不要怪他。”

李鸿章:“臣岂敢。”

慈禧:“这条约一签,搞得全国上下都沸沸扬扬的,不仅官员在上折子,连底下那些士子也跟着闹,闹得人心惶惶。

我还听说,今年春闱结束后还留京的那群举子,都在搞什么联名上书,事都闹到都察院去了,真是唯恐天下不乱。”

李鸿章笑了笑说:“几个愤世嫉俗的读书人而已,太后不必太在意。”

慈禧:“人言可畏啊……就算封住他们的嘴巴也无济于事啊,关键还得想改变现状的法子来。

看样子,国家虽然刚刚经历一场大战,但是眼下又免不了又要再遭受一次血雨腥风了。

在这关键的时刻,事得办对,更重要的是得选对人,依你看,现在这满朝文武里,谁能出来力挽狂澜啊?”

李鸿章低下头沉思了片刻后说:“如果是关系到富国强兵的事情,醇亲王可以依靠。”

慈禧:“可是载洸已经请辞他军机大臣跟总理衙门大臣的职位,这小子一直都是十分上进,恨不得把朝廷里的公事全包揽了,可是如今这副态度,真叫人摸不着头脑啊。”

李鸿章:“老臣在跟醇王爷回国的路上,就觉得他经历了此次挫折之后,已经显露出些许萎靡的情绪了,想必,需要些许时间才能调整过来吧。”

慈禧一听,反而露出些许疑惑来,“你觉得他是真的心生倦怠,想远离这些军国大事了?这可不像他啊。”

李鸿章:“这……确实不太像,不过,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何况,他再怎么聪慧,终究是个少年,遇到不顺的时候,总会失落,假以时日,就能恢复过来了,到时候,再对他委以重任便是。”

慈禧轻笑了下说:“算了,这样也好,我巴不得他放下这些东西呢,就先随了他的心意吧。”慈禧抬头,看着一脸沉思的李鸿章,“怎么了?吃啊,菜都要凉了。”

李鸿章这才反应过来,点了点头说:“谢太后。”

慈禧:“这天怎么暗了?”

李莲英:“看着是要下雨了,奴才这就去点灯。”

突然间,天空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雷声,两人惊恐地望向窗外,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慈禧幽幽地说了一句:“真要变天了。”

~~~~~~

此时,一千多名举人正冒着磅礴大雨,聚集在都察院门口,手里举着赤字条幅,嘴上大喊:“宁死不屈——保我主权——拒绝赔款——严惩李鸿章……”

雨停了,他们的衣裳湿了,手上的条幅也被雨水冲刷干净了,但是口号还是依旧喊得惊天动地。

此时,从人群中间冒出来一个中年人,站到台阶上大喊:“各位年兄!国家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可是朝廷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做出一个顺应民心的举措来!

今日,我等十八省一千多名举子,今日聚集到这里,为救亡图存,必须上书情愿!”

他从旁边一位年轻人的手里拿过一叠像书一样后的信纸,大喊道:“在下康有为,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写就了这《今上皇帝书》,近两万字,字字都是望帝啼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事积弊已久,中日条约不过是前车之鉴,如今已经到了国难当头的地步,我等要是再不思变,大清就真的要亡了!”

说着说着,康有为的眼睛已经泛出了些许泪花了,他将手中的书纸递到头上,振臂高呼:“为了挽救苍生,救亡图存,康某在书中称述了四项主张:

请我大清皇帝下诏,以鼓天下之气;迁都,以定天下之本;练兵,以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一众举人皆备受鼓舞,“说得好!说得好!”

康有为激动地说:“各位年兄!如果你们与康某一样,有此救国之志,恳请各位在这万言书上签名!”

所有人的聚集了过来,在书上面签字。

一位弟子问:“老师,就算是签完名字了,可这都察院不愿意收我们这万言书,各处衙门也都不待见我们,那也是无济于事啊。”

康有为愁眉苦脸,没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