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将一众大臣召集到了颐和园的仁寿殿,在颐和园还叫清漪园时,仁寿殿还叫“勤政殿”,一百年前是乾隆临时处理朝政的场所。
时隔百年,这个曾经盛极一时,尔后逐渐走下坡路的“天朝上国”,在沐浴了片刻的末日余晖之后,即将迎来至暗的时刻。然而,顶层的统治者对这个时刻的到来,显然有些后知后觉了。
此刻,慈禧坐在仁寿殿的宝座上面,一脸恼怒,却不说话,如今的局面,是她始料未及的。一场原本胜券在握的战争,竟然到了十万火急、兵败如山倒的地步。从她微微颤抖的手指来看,此刻她已然是慌了阵脚,有点不知该如何应对了。
而一旁的光绪则是呆呆地坐在椅子上,六神无主,目光呆滞。面对好不容易才出现的表现机会,原本想要在这场战争中大显身手、树立权威的他,却被崛起的日本打得措手不及,颜面无存,加上刚刚失去了亲生父亲,让他更显得更加憔悴无力了。
而此刻,底下的一众大臣也是噤若寒蝉,头也不敢抬,原本,他们还以为这只是一场不痛不痒的战争,甚至还是一次争权夺势、借机敛财的好机会,像上次清法战争一样,挤走了曾经权倾一时的议政王奕?。
可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事,这次对手换成了众人眼里的“蕞尔小邦”。前线竟然会一泻千里。局势已然是岌岌可危,一时间人心惶惶。然而,面对这种状况,他们心里琢磨的还是如何逃避责任,再借机打压政敌。
慈禧稍稍坐正了身子,下的一众大臣怒目而视,随即用力地拍了一下扶手,底下的臣子吓得纷纷下跪,“你们好大的胆子,这么重大的事情,竟然敢瞒着本宫跟皇上!你们自己说,该当何罪!”
看到了,臣是怎么当的!”
奕劻颤颤巍巍地说:“皇太后……臣有罪,按理说这么重要的事情,不该瞒着您老人家。可是这会恰逢万寿庆典,这种晦气的事情,现在提出来,也不合时宜,所以我们几个就商量了下,等万寿庆典结束后,再来向您禀报……”
慈禧:“等万寿庆典结束之后再禀报?到时候日本人都兵临城下了!你还不如直接拿着投降书去跟日本乞降算了!这是谁跟你商量的馊主意!”
奕劻:“额……这……是几位军机大臣,一起商量的。”
孙毓文身为兵部尚书,知道这次躲不过来,赶紧站出来主动承认过错:“皇太后,臣有罪!
原本,臣也是想着等万寿庆典之后再跟您禀报,谁知道,那日本人来势汹汹,兵锋所指,攻无不克,短短数日,便纵横国界三百余里……臣也是昨日才接到战报,日本在奉天的花园口登陆后,已前进了数百里……”
慈禧直接将那道迟到半个月的奏折甩到他脸上,“你混蛋!当初本宫怎么就瞎了眼吗,让你当这个兵部尚书,你的脑袋是被狼给吃掉了吗!竟然干出这种蠢事来!你们身边,竟然也没有一个拦着,一个个的都是酒囊饭袋!”
荣禄:“皇太后息怒……今天这种局面,是谁都没有预料到的。我们几位臣子,原本想着先给老佛爷您好好过寿,如果这时候跟您禀告这败报,会给您带了烦忧。这都是为人臣子的一番忠孝之心,谁也未曾料到,日军竟然进展如此神速……”
慈禧:“我一直以为你老成持重,办事周到,没想到关键时刻,你也这么糊涂!”
荣禄:“臣是糊涂,但面对此等关系到国家的大事,臣也不敢懈怠,这些日子一直在关注前方军情,督促前方军务。只怪前方的将士,还有后方的统帅,实在是太不争气了……”
奕劻:“是啊,要是兵勇奋战,将帅指挥得当,何至于这般惨败。造成今日之危局,前线统帅罪不可赦,还请皇太后,治李鸿章等人的指挥不力、消极应敌之罪。”
翁同龢:“臣附议,我大清国力雄厚,装备精良,面对疲敝弱小的日本,本该是占据绝对优势。可是无论是前线的主帅,还是后方的北洋大臣,都是消极怠战。
战端未起之时,皇上跟朝臣已经提醒过李鸿章,不能过分依赖洋人的调停,是李鸿章不听,后来,倭寇先发制人,占得先机,我北洋水师已经略逊一筹。
战端既开,朝廷屡次督促北洋主动出击,丁汝昌畏缩不前,皇上严旨训斥,可李鸿章却为其狡辩。
再后来,倭寇更加是肆无忌惮,伺机寻衅,皇上申饬我军,主动出海决战,歼灭于国门之外,可李鸿章依旧屡次搪塞敷衍,结果贻误战机,致使日军在奉天登陆,前线腹背受敌。造成今日之局,李鸿章难辞其咎,罪不可赦!”
慈禧斜眼看了一眼李鸿章,“李鸿章,诸位大臣都在都在说你的不是呢,你还有什么话可以说的?”
李鸿章倒吸了一口凉气,“今日之危局,固由于众寡之不敌,亦由器械之相悬。战前,老臣已多次阐明,日军舰队已经在射速、航速、吨位上全方位超过北洋舰队。且敌舰大多是新型舰船,于五年内分批购造,而我北洋水师,已近十年未增一舰了。
北洋舰队船坚炮大,但是航速跟射速都不及日本,用于防守,尚且勉强;若用于进攻,则过于冒险。海上作战,若是敌快我慢,则是敌强我若。
当敌舰要进攻时,马上就能将我舰纳入射程范围,而当我舰要进攻时,敌舰则可迅速脱离我舰的射程,如此一来,战争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敌军的手里。其中的弊端,在黄海海战中,已经显露无疑。
何况,北洋还存在一巨大隐患,就是舰队年久失修,装备废弛,且弹药严重不足。黄海一战,北洋舰队损失五艘战船,多舰受损,且弹药耗尽,国内目前的军工完全供应不上,新一批的军需,还需数日,才能从欧洲运过来。这种情况,还让北洋舰队主动出击的话,必败无疑。”
翁同龢:“武器固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是绝非胜败之决定因素。据臣所知,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当在伯仲之间,倘若拼死一战,胜负未可知,决定胜负的,乃是士气,人心齐,泰山移,何惧他倭寇之船!
但是,大敌当前,北洋就已经畏敌如虎,退缩不前,如此懦弱之将,萎靡之军,焉能得胜!李中堂统率着的北洋跟淮军都是我大清的主力,今日水陆皆惨败,难辞其咎。朝廷若是不严加惩处,恐前方军心不稳,士气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