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修厂,国库越发有钱

不知何时,马三保竟也学会了拍马屁。

但一翻马屁下来,却也听得朱允熥飘飘然的,难怪有句话叫做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呀。

不过马屁虽然听了,可是事情还是得交代,于是朱允熥便告诉马三保此次出海,务必要将辣椒和橡胶树大量带回来。

尤其是橡胶,可以在当地雇佣一些人,让他们对他们就地的橡胶树里面的橡胶进行开采。然后,加工一番,将加工后的橡胶带回来更好。

马三保知道这一次又是肩负着重任,于是便郑重的对朱允熥说道:

“臣定不辱使命。”

朱允熥满意的点点头,让马三保先行退下,马三保离开之后就回去休息,并且准备再一次出海。

而朱允熥和朱元璋这才开始了,正式的议论朝纲。

正事谈完之后,朱允熥将工部尚书叫到东宫,嘱咐他大量生产自行车及三轮车,然后投入到市场之中。

定价不可以太贵,朱允熥根据成本计算一算,发现一辆自行车制作成本大概在一百文,一辆三轮车,是两百文。

如此这般,朱允熥定下自行车的售价五百文一辆,而三轮车则是一千文,也就是一两银子。

三轮车可以坐三个人,一个人骑两个人坐在后面,当然也可以根据需求多加一些位置,比如五个人七个人,但版本不同,价格不同。

定价之后,这件事情,由工部去制作,赵青竹去负责售卖管理。

虽然全大明所有的售卖自行车的店铺,由赵青竹管理,但卖的钱交给国库。

期间成本给户部,一点点的零头由赵青竹当做管理费。

就这样,大明又多了一个国有的资产和产业,那就是制作售卖自行车。

之前的花露水,就已经为大明带来了一笔很大的收入,上千万两银子可以算得上是大明小半年的赋税。

如今这自行车一旦售卖,无疑又会给大明的国库增加一笔不菲的收入。

尤其是这自行车呀,还有着文武百官做宣传,文武百官天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

随着工部对自行车及三轮车进行量产,很快便在京城之中投入了售卖。

这段时间,百姓们都看到了那些官员们骑自行车,早就这个对这个东西无比的好奇和向往。

如今,市面上开始出现了这种官老爷们骑着的自行车,自然立马就引起了这些百姓们的注意。

寻得价格之后,百姓们都觉得能够接受,毕竟才五百文,在京城之中普遍算得上是大家一周左右的工资。

除了这些普通百姓之外,在京城之中,大多数住的都是一些是有钱人,或者达官显贵,这区区五百文在他们眼里,根本就不是事儿。

所以都争先恐后的去店铺里进行购买,而在购买的时候,店员也非常清楚的向大家解释,两款车有什么区别和不同之处。

自行车相对需要技巧,但是速度更快,骑起来会更方便,去什么地方也都更顺畅。

只不过只能坐一个人,最多后面再带一个。

说白了这自行车呀,主打的就是一个个性化和便捷化以及操控。

适合那些年轻人追求速度,善于技巧的那些人去购买。

至于三轮车嘛,主打一个骑行简单,稳当和舒适,定位不同。

故而两者之间差别也很大。

对此,来购买的年长者,几乎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三轮车,而年轻人绝大多数都选择了自行车。

于是乎,这仅仅一天时间,几百辆自行车和几百辆三轮车,就被抢购一空。

府中的人,找到赵青竹汇报这个情况的时候,赵青竹直接当震惊了。

要知道,自行车和三轮车毕竟是新鲜事物,却没有想到能够这么快就被百姓们所接受。

而且的愿意花钱购买。

这可不是花露水呀,花露水大家都一眼能够知道它有什么效果和用处,也不用去学习使用,往身上一撒就行,价格也便宜。

但是这三轮车和自行车,就已经算得上是奢侈品之中的奢侈品了。

然而购买力却依旧如此庞大,不免让人感到震惊。

这还不算,甚至还有很多没有买到的,提前就交了钱预定了自行车和三轮车。

这把赵青竹震惊的有些不知道说什么了。

照这个事态发展下去,五百万一辆的自行车,和一千文一辆的三轮车,在市场上的需求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比任何产业都要可怕的地步。

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卖下去,能够给大明带来的财政收入,简直是不敢想象的。

于是乎赵青竹就将这个消息立马告诉了朱允熥。朱允熥听说几百辆自行车及几百辆三轮车,仅在片刻之间就被抢购一空之后,也是意识到了,这市场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好。

当即便作出决定,下了一个命令,让工部负责直接建立自行车及三轮车的工厂。

修好之后招大量的工人,批量生产,并且为了把速度提上去,将工厂的制作工程,弄成流水线状态。

不同的车间,负责生产不同的零件,并且对生产的流程,和工艺不断的进行完善。

比如,做自行车把手的木工,就全部只做自行车把手。

如此一来,熟能生巧,光做着一件东西,便能够迅速将速度提升上去。

而制作车轮的就专门制作车轮,负责锻造自行车大梁的铁匠,就专门负责锻造自行车大梁。

每一道工序,都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工厂,里面几百上千人,不停的制作各自手上的零件。

最后将零件全部汇总,由一个组装车间的工人进行组装。

仅仅一周之后,朱元璋所计划的这个流水线工厂,便彻底在京城的东边彻底成型。

并且工厂的名字叫做:自行车制造厂!!

而这个厂全部成型之后,每天几乎可以生产几千上万个自行车。

这些自行车出厂之后,要经受质量检测,确定没有问题,就在自行车的齿轮上刻上编号。

这样一来,就算这自行车以后丢了,也能够凭借编号进行寻找,而任何人都不能够对齿轮上面的编号进行篡改、涂抹、掩盖等等。

这样的一个体系制度完成之后也可以避免这个重要的私人财产,会被偷走。

尽管每天,这自行车工厂能够制造出几千上万辆自行车,然而也仅仅只是勉强,能够供应京城之中的市场需求。

在京城之中,住了恐怕得有几十上百万人。

其中能够买得起自行车的占了一大半,剩下一部分虽然并不富足,但是稍微努努力,拿出个十天半月的工资,也不是买不起。

所以朱允熥预料,这京城几十上百万人,其中至少每个家庭可能都会有一到两辆的自行车或三轮车。

那么需求量便是二三十万辆自行车,或者三轮车。

如此一个巨大的市场,纵然是工厂的制造速度惊人,短时间内也难以满足。

这还不算,其他地方的市场,还没有进行开拓。

但是其他市场也一定是一片大好的情况,因为京城附近的一些其他的县城的百姓们,在见识到了京城之中的人所拥有的自行车之后,也都开始迅速传开。

附近的不少百姓,也能赶到京城来,排队交定金抢购自行车和三轮车。

如此这般,一个月时间过后,总算整个京城之中的,自行车需求量得到了一个满足。

甚至逐渐趋于饱和状态。

而由此所引发的改变就是,大明的财政收入了一大笔银子。

一辆自行车五百文,总共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卖出去了四十万辆自行车,共计二十万两银子。

而一个三轮车价值一千文,也就是一两银子,卖出去了二十万辆三轮车,共计二十万两银子。

所以这一个月的时间,自行车及三轮车的售卖,仅仅在京城这个范围内,就给国库增加了四十万两银子。

除去掉成本,人工和赵青竹的管理费,到国库的还有三十五万两银子。

这样的一个为国家增加的收入的路子,简直是用可怕来形容,都有些保守了。

而且京城的车子售卖,也只是暂时得到了一个饱和状态。

但以后这样的一个销售额度,还是会缓缓的保持住。

因为自行车和三轮车,它是一个消耗产品。

半年一年的,它总会因磨损而坏掉。

如果仅仅是一些零件部位坏掉了,可以到店铺里去对相应的零件进行购买,然后换掉。

而若是整个车子都坏的不能再骑了,那就要买新的。

所以可以想象到,这是一个长久生意。

工厂里的生产速度还是要继续提高,只是京城之中达到一个饱和之后,需求量少了一些,总算可以将其他的一些自行车,批量的向大明的其他地方进行运输。

朱允熥想到,要往全国各地运输自行车和三轮车时,便决定把三轮车再进行改良,在后面人坐的位置改成几张板,用来运输东西。

当然由于这个车辆,还是要靠人在去登动它,这样的一个拉货的三轮车,自然不能够拉太多的货。

只要能够方便,简单的运送一部分的货物,就算是可以了。

所以这个东西一上市之后,价格和人坐的三轮车是一样的。

这东西依旧也是受到了百姓们的欢迎,因为对于那些摆摊摊的百姓来说,这样的一个三轮货车简直太方便了。

可以将货物放在上面,随着电动三轮车随意的移动位置,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推着板车那么麻烦。

而对于一些做生意的人,用这种三轮货车运输东西也特别方便。

毕竟现在整个大明的道路情况非常的好,一些做生意的人拉着一些货,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池,简直不要太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