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未来是谁做皇帝,在朱元璋看来,只要自己不在了,这些功高震主的武将们就极有可能难以被压制。
所以虽然朱元璋几乎已经认定朱允熥就是自己的皇位继承人,但是他依旧对朱允熥以后做了皇帝,能否顺利而感到担心。
毕竟他看过历史书之后,也知道了这朱允炆便是前车之鉴。
自己帮朱允炆杀光武将,可最后朱允炆依旧没能坐稳皇位。
这其中虽然有一些原因是朱允炆自己作死,但这并不说明朱元璋杀掉那些武将们就是错的。
朱元璋看了历史书,得知自己帮朱允炆杀了那么多对他有威胁的权臣。
那种情况下,只要朱允炆脑子正常点,好好的把控朝局,不要做一些作死的行为,就算是要削藩,也从最强的燕王朱棣他们开始。
那么就不会把自己的皇位给弄丢。
在朱元璋看来,朱允熥没有朱允炆那么傻。
如果自己将朱允熥扶上皇位,再帮朱允熥杀掉那些权臣,就算以后朱允熥登基削藩,只要他操作正常,不像朱允炆一样做一些脑残行为,那么皇位依旧是可以做的稳稳的。
所以说,在朱元璋看来,只要自己帮朱允熥登上皇位,朱允熥不要有任何的骚操作,那么对于朱雨桐有威胁的便只有那些权臣武将。
于是,他还是生出了要将这些武将们还是要杀掉的想法。
虽然朱允熥所展现出来的实力和能力确实让人感到满意和震惊。
但,以后的事情谁又说的清楚。
如果把那些骁勇善战的武将留下,万一朱元璋去世之后,朱允熥压不住他们,又该如何?
朱元璋的考虑,也不是没有原因。
只是朱允熥却不想将这些全权杀掉。
他和朱元璋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他并不知道朱元璋此刻正一心一意的要让他当皇帝。
他只知道,朱元璋杀功臣,似乎又开始符合历史了。
历史上的朱元璋,杀了武将权臣,不就是为了给朱允炆铺路吗?
现在朱元璋又开始有了这样的想法,在朱允熥看来,这似乎正是在贴合历史的轨迹。
他甚至认为,朱元璋依旧是想要立朱允炆为未来的皇帝的。
所以此刻的两个人站在了不同的角度,那么既然是不同的角度,朱允熥自然是不想让朱元璋把这些武官们杀掉。
在朱允熥看来,这些武官们自己将来还要用到,绝不能现在就死了。
要知道培养一个武将远远要比好好的利用一个武将要难的多。
朱元璋看着朱允熥说:
“傅友德和冯胜两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和徐达常遇春汤和他们,是一个级别的存在。
无论是说在军事能力和领军才能,以及勇猛方面,都是当之无愧的将帅之才。
只是可惜,这两人都不是省油的灯啊。就说傅友德,此人贪得无厌,非常的爱慕虚名。
仗着自己有功,曾多次向咱讨要封赏。是众多将领之中,最恬不知耻的一个。
今天向咱要一些良田,明天向咱要一些豪宅。甚至在其封地对百姓们各种压榨,此举,实在让人寒心啊。”
朱允熥没有说话,其实在他看来,傅友德这个人虽然有些贪婪。
但只要有皇权稍加施压,也并非管不住,完全不至于将其杀掉。
但是朱允熥也理解此刻朱元璋的想法,毕竟人已到了暮年,说不定哪天就会离开人世。
而他一旦离开,这大明的江山,如何才能守得住呢?
若是太子朱标还在世,那么这个问题自然不会存在。
以朱标的手段和魄力,就算这些文臣武官们再功高震主,也绝不敢在朱标面前敢入任何违逆之心。
可一旦朱元璋去世,皇位给了朱允炆或者给了其他的孙子辈的人,那么这些武将们真的还会安分吗?
尤其是像傅友德这样贪得无厌之人,会不会因为一点点的利益而威胁到皇权?
而且傅友德的小女儿,还嫁给了朱元璋三儿子朱棡的儿子,所以傅友德和晋王朱棡是亲家。
那么等朱元璋去世之后,他的这个三儿子晋王朱棡,会不会因为不服气自己的侄子做了皇位,而起兵造反?
若是起兵造反的话,傅友德这员大将,是帮助自己亲家,还是帮助一个外人?
这一点,似乎已经毋庸置疑了。
确实,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看下去的话,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是很大的。
但是却有一点朱允熥心里很清楚,那就是晋王朱棡在洪武三十一年就会去世,那时候的朱元璋还在。
所以这晋王朱棡到时候都已经死掉了,又怎么可能会在朱元璋死后威胁到他孙子的皇位呢?
在众多藩王之中,实际上也就到了最后只有朱棣,对朱元璋孙子的皇位会有危险。
毕竟老二和老三,这两个朱元璋的儿子都会死在朱元璋的前面。
所以朱棡活不到后面,就不可能造反,那么傅友德也就不可能帮一个死人去造反。
也就没有了帮谁造反的可能。
这样一个将才,便也可以因此而留下。
所以想到这里,朱允熥这才开口对朱元璋说:
“皇爷爷,我知道你在忌惮什么,但是我却有不同的看法。”
朱元璋疑惑地说:“哦?那你说说看。”
朱允熥说:“傅友德虽说贪得无厌,但这种人稍加管教,也并非不可约束。说到底,武将终究是武将。比那些脑子灵活的文官,要好对付的多。
所以我认为,只要未来的储君,未来的皇帝,有一定的能力,是完全可以压制住这些五官的。就比如父亲朱标,他不是就能够完全做到吗?”
听到朱允熥的话,朱元璋沉默了良久。
旋即说:“咱就怕未来的皇帝镇不住啊。”
他说这话的时候,看着的是朱允熥。
其实他自己表达的,就是担心朱允熥以后镇不住武官。
朱允熥却说:“总会有方法的,若是连一个区区武将都镇不住,何以执掌天下?若是如此那这坐皇位之人,未免太不堪了。
您就算是为他铺好了所有的路,说不准,也会是一个功亏一篑的局面。说到底,与其帮人铺好路,还不如踏踏实实的让这个人拥有自己去闯出一条路的能力。
毕竟未来瞬息万变,只有真正的自己拥有了能力,才能够一条路走下去。要是靠着长辈铺路,显然是走不长远的。”
这一番话可以说是直接说到了朱元璋的内心,朱元璋激动的看着朱允熥,他真的很想说朱允熥说的对。
因为他看了史书之后,朱允炆不就是朱允熥说的这个下场吗?
史书之上,朱元璋给朱允炆铺好了所有的路,可朱允炆呢?
只因自己一些骚操作而行差踏错,把朱元璋给他建立的一切,全部都毁灭,并且拱手让人。
这让朱元璋每次想起来,都无比的愤怒啊。
沉默了良久的朱元璋,郑重的点了点头说:
“你说的对,是咱格局还是小了,这路啊,咱可以铺的又宽敞又平坦,可却不能一铺到底!终究最后还是需要自己去走啊……
若是走惯了平坦而宽敞的路,面对了一条没有路的荆棘塞途,需要自己去开辟的时候,岂不是就不会了?”
朱元璋自问自答一般说着,接着他站起来,双手背在身后:
“既然如此,这傅友德便不杀。不过依你之看,应当如何处理才是?”
朱允熥想了想说:“这人既然贪得无厌爱慕虚荣,那么便给他做一些警示,敲打一下他。”
朱元璋此刻颇为在意朱允熥的看法,毕竟朱允熥刚才说的那一番话,确实让他觉得有道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人开阔出道路,不如教人如何去开辟道路。
杀掉一个可堪大用的将才,不如教自己的后人如何去降服这个将才。
所以朱元璋迫切的想知道,朱允熥会如何给自己建议去处理傅友德。
朱允熥想了想,这才认真的说道:
“赏罚并行,先按照他的功劳给他论功行赏,事后又对他做出的一些不好的事情进行处罚。既然他爱慕虚荣,贪恋享福,那就让他去苦寒之地做任务。”
朱元璋说:“苦寒之地做任务?”
朱允熥点头说:“不错,北边的战事虽然平息了,但是燕王朱棣手下的兵马,想必也损失严重。不如这样,让傅友德前往北方苦寒之地招兵买马,训练兵卒。
在那样的一个苦寒之地,他想要享乐,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皇爷爷也要给他一个任务,就是训练出一只能够遵守北方边疆的军队。
这样一来,他会更加的辛苦,这便是作为给他的一个警醒和惩罚。同时,由他在北方招兵买马训练兵卒,可以有效的遏制燕王朱棣的势力发展。
您既然想要在孙子之中选出继承人,那么这些各地的藩王,就不得不防范。燕王朱棣虽说如今还稍显嫩作,但其能够展示出来的军事才能着实不低。
若是再由他自己在自己的地盘招兵买马训练兵卒的话,那么他又会训练出一支只效忠于他的士兵。这绝对,对未来的皇帝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而让傅友德去进行招兵买马训练兵组的话,燕王朱棣就无法让这支军队,成为他自己的心腹军队,而这支军队将来就只属于朝廷。
就等于说,从燕王朱棣的手上,夺过了他实际拥有兵权的权利。”
朱允熥的一番话说完之后,朱元璋心底无比的震惊。
他仔细的把朱允熥所说的事情想了一遍,最终竟震惊的发现,朱允熥这个计谋,居然是一石三鸟。
不仅有效的打压惩罚了傅友德,还同时让傅友德在边境训练出一只强大的军队,同时这支军队还不属于燕王朱棣。
朱棣想要将之掌控,也几乎不太可能。
这也算是变相的继续削弱了北方燕王朱棣的实力。
看过史书之后,朱元璋知道朱棣有造反的意图和潜力。
如今朱允熥这个做法,无疑是对朱棣进行的一个削弱,绝对的是一石三鸟。
于是他立马点头说:
“好,好计谋,允熥,你再次让咱感到震惊好,便就按你说的做,明天早朝,咱就对他进行一个赏罚分明。”
朱允熥笑了一下,旋即见没什么事,便起身告辞,离开了朱元璋的御书房。
朱允熥犹豫一下,就离开皇宫,便直接去了傅友德的颖国公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