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晴觉得自己真是太不孝了,小时候让父母操心,长大了还是让父母操心,什么时候她能给家人撑起一片天。
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杨大娘又怎么不知女儿的压力呢,看着眼里含泪的女儿,她内心叹息也不知道说什么。
俩孩子躲在她身后,小手紧紧抓着杨大娘的衣角,小心翼翼的望着众人,表情怯生生的。
这时,等母女俩叙了两句苏悦才开口,上前提过一个包裹笑道:“大娘,舟车劳顿,辛苦了,咱们别在这停了,先回家休息休息吧。”
“哎!”杨大娘拉着苏悦的手,不住的摩挲着,笑容慈祥,一个劲儿的说:“好孩子,大娘听晴晴说了,你帮了我们太多啊,还要来接我们,大娘谢谢你。”
苏悦:“不客气的大娘,我正好也没事。”
说完又安抚的对着俩孩子笑笑,这才垂眸看向石勇:“石大哥,一路辛苦了。”
石勇就是个普通憨厚的庄稼汉子,穿着一身的确良布做的外套,同色的裤子,能看出来是为了进京新做的。
他瘫痪了两年多,整个身子都软软的摊在轮椅上,可也因为长时间不做农活的缘故,皮肤倒是比常人白点,因为照顾的好,气色看着还不错。
石勇虽说不能动,话还是可以说的,不舍的从自家媳妇儿身上收回视线,望着眼前光彩照人的女人,脸上有些拘谨:“不辛苦,不辛苦。”
他嘴笨,除了这,又因为残疾多少有些自卑,多的话他也不会说了。
苏悦也没在意,招呼着大家出站,杨晴拎着一个包裹,她拿着一个,又接过俩孩子手里的,杨大娘就负责推着石勇,两个孩子乖巧的跟在他们妈妈身边。
见到自家女儿了,杨大娘才松了口气,精气神一下子就回来了,也有心情观察四周了,边走边惊叹道:“真不愧是大城市啊,一个车站都建的这么气派,这装的灯可真多,真亮堂,一天下来得费不少电吧。”
等出去后望着远处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高大的建筑物上还有工人吊着塔上上下下,蓝色的玻璃折射出刺眼的光。
路宽的两三辆公交车可以同时开,路上的行人穿着打扮也是时髦洋气,杨大娘简直眼花缭乱,只觉得一双眼睛都不够看了。
“哎呦,我可算知道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什么心情喽,想不到我老婆子有一天也能来大城市看看,真是现在闭眼也值了。”
闻言苏悦扬唇笑了笑:“大娘,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我给杨晴放一个星期的假,到时候让她带着你们好好逛一逛。”
“哎,不用不用。”杨大娘连忙拒绝,“逛啥啊,我怕迷方向了,我就在家里转转就行了,还是让晴晴上班吧。”
实际上是她想着,七天不上班工资不就少了一小半么,这里她可听说了,买棵葱都要花钱,他们拖家带口的进城,本来就给女儿很大负担了,在钱上能省还是省省吧。
说着话,一行人就到了这车边,苏悦将行李放到后备箱,杨晴和杨大娘石勇一起弄到后车厢里,好在轮椅是李老根专门做的可折叠式,并不太占地方。
俩小孩子个子小,五人座的车勉强能挤下六个人。
来的时候卫珩说要和苏悦一起,苏悦没让,就知道坐不下,来了咋回去,就让他在家里等着。
半个多小时后,车子拐进胡同,远远的就能看到那棵抽出新芽的榕树,风吹过,簌簌作响,底下石桌旁几个大爷正对弈。
杨晴降下来一点窗户,指着外面,语气有些激动:“娘,勇哥,你们看那,经过那往里再走几个胡同,就到咱们家了。”
“哎呦。”杨大娘向外看,皱纹舒展,高兴不已:“这里的房子真好看,黑瓦白墙的,听说古时候都是大户人家住的,咱小老百姓,有一天居然也住进来了。”
进了胡同,苏悦就放慢了车速,又过了两分钟,车子在一扇朱红色小门前停下,此刻门敞着,卫珩和李老根正在外面迎着。
杨大娘还不会开车门,只吆喝着,爽朗道:“李老头,李老头,哈哈,想不打吧,老婆子也来了。”
李老根乐呵呵道:“来了就好,来了就好,总算有个老乡说说话了。”
车停,杨晴扶着杨大娘下车,卫珩三两下的摆弄好折叠轮椅,又将石勇抱下来放上去,推着往里走。
门槛有点高,他直接连椅子带人用胳膊端了起来。
石勇瞟了眼他结实的肌肉,不好意思道:“多谢你了,卫兄弟。”
卫珩表情很淡,微微颔首表示不用客气。
院子不大,青砖铺设,墙角缝隙里隐见青苔和小草,一棵桃花树茂密青翠的枝叶间是绽放的热烈的桃花,粉色的花瓣晶莹剔透,黄色的花蕊惹人娇羞,鼻息处盈满了清雅的桃花香。
上一户人家还开辟出了一小块菜地,许多时令菜都出苗了,因为走的干脆,倒是留下了一些蒜苗韭菜。
杨大娘看着打理的整齐的小院仿佛回到了村里,那一块田地更是让人高兴,“这好,这好,幸好我带了菜种,一会儿我种上,以后好歹能省下菜钱了,这一天三顿,顿顿要吃菜,时间长了,可也是一笔花销。”
杨晴神色无奈:“娘……坐了几天火车,你不累吗?”
还有劲儿折腾呢。
“这有啥!”杨打娘不在意,脸上是抑制不住的骄傲和满足,自己也被女儿接到大城市生活了,没想到老了老了倒是享了女儿的福了,以前觉得自己命苦,原来是好日子在后头等着呢。
就是可惜,自己老伴儿走的太早了啊,没有机会看到这么出息的女儿。
坐北朝南四间屋,杨晴和石勇一屋,杨大娘一屋,俩小孩年纪还小倒不必分开睡,李老根听了苏悦的描述打造了一张带楼梯的上下床,另一间就做厨房。
一家五口能有这么大的房子已经很不错了,外面多少一家三代挤在三四十平的小屋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