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他必将前赴后继,死而后已

苏玉泽被兜头骂了一脸,忽然想起来,他能让方河退让的原因就是他答应暂时在方河面前闭嘴,还方河一个清静。

但刚刚一个没忍住,他差点又说开了。

虽然他觉得自己也没说几句,而且说的都是实话。

但一想到方河刚才那诱人的承诺,苏玉泽还是可耻地心动了。

“好嘛,不说就不说。”他低着头,悻悻道。

随即苏玉泽便使出了浑身解数,忍住了自己即将脱口而出的话。

然而憋着憋着,苏玉泽那张帅气俊秀的面庞,又开始变得丧气了起来。

浑身的每一处肢干都仿佛在叫嚣着他的难受和不情愿。

忍着不说话真的好难哦,比他每年每月每日风雨无阻地起来练剑还要难。

他宁愿出去跟敌人打一架,也不想憋着不说话。

但是不行,他才答应了方河,他要信守承诺。

苏玉泽难过,苏玉泽委屈,但苏玉泽不说话。

方河:“……”

有那么一瞬间,他都怀疑自己是什么欺男霸女的恶棍了。

他忍不住像个老妈子一样地叹息道。

“你还小,不过才十几岁的年纪,再加上战场上刀剑无眼,你家又只剩你一个了,殿下是担心你。”

苏玉泽沉默了一瞬。

他何尝不知道殿下是关心他。

他是苏家的独苗苗,秦桓不愿意他遇险,希望他能平安长大,希望他能安然活至白发苍苍,子孙环绕……这些他都知道。

或者说,没人能比他更知道。

当年苏家也是将门世家,外敌入侵,他父亲和哥哥为皇帝抗击外敌,马革裹尸,家中虽悲恸,却无一人埋怨。

因为父亲与哥哥都是为国为民战死的英雄,是他们苏家的骄傲。

可后来,大雍大败,冉将军领兵溃逃。

大雍最终还是与大金议和了。

而最为这场战役中砍杀金兵将领最多的父亲和兄长,就成了大金国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即便战争已经分出了胜负,可他们对于苏家的恨意却仍旧难以消除。

因为苏玉泽父兄杀的大金将领中,有一个是大金国的皇子,还有一个是大金国战神呼哈赤的亲儿子。

于是,大金国的王要求大雍将苏玉泽父兄的尸首和家人都交给大金,任其泄愤羞辱,曝尸烹煮,以祭奠他们大金勇士的在天之灵。

大雍的将士都很气愤,他们甚至叫嚣着不议和了,他们要再和大金打下去!

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战至最后一个人,他们也决不允许大金国人这样羞辱他们的将军,他们的英雄!!

可大雍的帝王,在沉默了几瞬后,同意了。

朝廷的官员们,也在死寂窒息中,默许了。

所有人都不敢置信,他们寒心,他们愤怒,但还是抵不过皇帝的命令。

肃帝命人将苏玉泽的家眷全都捆了起来,交到了大金国将领的手中。

——这其中就包括苏玉泽父兄的八十老母和糟糠之妻,还有他这个毛都还没长齐的总角小儿。

这般折辱,委实令人心寒。

可谁让那人坐在那把高高在上的龙椅上呢?

差点被大金国的蛮子杀到京都去,肃帝被打怕了。

如今,能用一个小小将领的家眷换回举国的平安,又有什么不好?

就像古往今来,战败国派遣公主和亲,派遣皇子去敌国做质子……

一个女儿,或者一个儿子能换来短暂的和平,这种事真是再划算不过了。

将士们能休养生息,百姓们能安居乐业,帝王和官员能纵情享乐……他们多的是借口。

为了和平嘛。

再多换个几十年,肃帝的在位期间就基本没有什么来自大金的兵戈之祸了,说不定死后还能得到后世中兴之主的美誉。

至于几十年之后的兵祸?

那就是太子的事了,与他这个现任的帝王无关。

好在苏玉泽在祖母母亲和叔叔伯伯等长辈的护佑下长大了,后来又在太子的帮助下逃了出来。

即便那时,苏家还活着的人里,就只剩下了他一个。

他从大金逃回了大雍,可他的长剑却无法向大雍百姓举起,更无法向大雍的兵将举起。

不仅是他自己不愿,即便是已经深埋地底的苏家父兄和其余亲长,也都不会愿意看到他这样做的。

所以那一段时间,他很迷茫,也十分自我厌弃。

他不明白,自己还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为了给苏家延续血脉?还是为了回来亲眼看着那个杀害了他全家的人,依旧坐在权力巅峰的龙椅之上,享尽人间富贵?

他不知道。

他把自己封闭了起来,不见任何人,也不和任何人说话。

只偶尔拿着父母兄长家人的遗物,自言自语,自说自话,就像个小疯子。

殿下没逼他,谢先生也没逼他。

他们就拿他当自家小辈一样看待,即便他那个时候已经不太像个正常人。

他终于不再满心怨恨与委屈。

他开始重新拿起长枪,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自我和解后,再一次成为了那个阳光开亮的苏家小将。

他告诉北境的那些叔叔伯伯们,祖母和母亲是安详去世的,父兄的骨灰也都被火化了,他们死时都没受太多苦。

妹妹还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个远游的侠客,两人一见钟情,互生情愫,他便做主,将妹妹嫁给了那人,希望他们往后余生都能幸福。

至于他自己……

又重新换了个身份回到了大雍,继承了父兄的遗志,继续做这个守家卫国的小将军。

他依旧不会忘记过往的仇恨,但这一次,他守护江南漠北,不再是为大雍王朝而守,也不是为龙椅之上那人而守。

而是为了太子、为了身后的百姓,为了亡父亡母和先祖的遗志在守。

只要手中的长枪还在一天,他就决不允许大金国的铁蹄再入我大雍边陲一步!

战在边疆,死于北境,是他们苏家子弟既定的宿命。

而马革裹尸,则是无数将领殊途同归的命途。

他必将前赴后继,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