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风烛残年的老人

不愧是邹云棋,太厉害了!

柒小绾瞪圆眼睛,目不暇接地看向洞府中堆放的武器。

这些东西大都运用了火药技术,三年间,对火炮、手雷进行改造和升级。

基于手雷的特殊结构,邹云棋还设计出新的起爆器,将原先制作的开山雷火全部升级为二代开山雷火。

二代开山雷火利用了阵法结构,可以通过起爆器对开山雷火进行远程操控。

这部分开山雷火,由于材质的缘故,自身非常坚韧,稳定性很高,就算被灵气直接击中,也不会爆炸,必须使用特制的起爆器才能操作。

这对柒小绾而言简直是意外之喜。

她完全没有想到,邹云棋在炼器这方面的才能如此出众,不过短短三年时间,竟然已经将火药研究得如此透彻,将火炮和手雷的设计图纸交给邹云棋,是她三年前做过最明智的决定。

如今乾云宗的防御武力,除了方玉城布下阵法,就属邹云棋架设在各处的火炮带来的提升最为明显。

柒小绾太惊讶了,也很高兴,以至于她抱着邹云棋的脑袋就在他额头亲了一下,像夸小朋友似的给予鼓励:“二师兄真棒!”

这一下可把邹云棋亲傻了,表情呆滞,嘴角止不住向上跳,又呆又傻,哪有发明出这些东西时的聪明劲?

“哈哈哈!”邹云棋笑出声,他得了师妹一个亲亲,可得把大师兄羡慕死!

于是邹云棋更卖力地向柒小绾介绍自己这几年的成果,将山洞里每一样东西的制作流程和从中获得的感悟都跟师妹分享。

角落中放着一根半寸长的铁管,造型像缩小版的炮筒,但没有炮架,看上去像个残次品,被其他体积更大的东西遮挡住,显得不怎么起眼,表面还蒙了一层灰。

柒小绾瞥见此物,心生好奇,从邹云棋怀里跳下来,钻进缝隙中,将那铁管取出来,问邹云棋:“二师兄,这是什么东西?”

“这个啊,怎么会在这里呢?”邹云棋抓抓脑门,“这是我仿造火炮的原理,想做一个体积更小,方便携带的武器,但炮筒体积缩小之后,填装的火药量也跟着减小,便没什么威力了。”

说着,他将那铁管儿拿在手里,带柒小绾出了山洞。

但凡沾了火药,见明火遇热就容易爆炸,所以这些东西都是危险的,要演示必须找个开阔通风地方。

到山洞外的空地上,邹云棋往管中装了几枚小小的火药球。

傅天卿和邹云棋都是头一回见邹云棋演示他炼制的武器,傅天卿板正的脸孔上透出一丝好奇,方玉城则云淡风轻地站在一旁,因为眼睛看不见,所以没有表现出那么直白的情绪。

于是柒小绾就见邹云棋点燃引线,铁管里的火药瞬间激发,弹丸带着一股冲力从铁管中冲出来,然后在空中爆开。

空中爆开一朵红色的花朵,火星四溅,流星似的划过很远。

柒小绾眼睛一亮:“这不就是烟花?”

“烟花?”邹云棋表示不解。

柒小绾立即跟邹云棋科普了什么是烟花,虽然烟花看上去威力不大,似乎观赏性高于实用性,但很多武器就是基于这个原理被制造出来的。

想了想邹云棋刚才提出的需求,柒小绾搓搓小脑瓜,当场又拿出一张设计稿。

这是她很早之前就备好的,跟三年前交给邹云棋的火炮、手雷设计图纸是同一批,只不过,这张图纸上绘制的东西,更加精密,制作难度比火炮更高。

邹云棋双手托着图纸,越看眼睛越亮,实在想不到,竟然还有如此精巧的设计,比他那直白简单的想法精密太多了。

“这是……”邹云棋喉咙动了动,咽下一口唾沫。

柒小绾敲敲纸面,告诉邹云棋:“这叫火铳。”

也就是最原始的手枪,如果邹云棋能将火铳制作出来,那手枪还会远吗?

邹云棋对待炼器术有近乎着迷的痴狂,拿到新的设计图,他二话不说就钻进山洞,不知道要捣鼓些什么。

至于先前那院子边角塌下来一块,自有陆虎带着人给他修。

见邹云棋干劲十足,柒小绾也很高兴,于是拉着傅天卿和方玉城,说想看看这三年宗门有些什么变化。

师兄向来不会拒绝她的请求,柒小绾也不好太厚此薄彼,她立志要做一个端水大师,所以这次没再缠着方玉城,而是让傅天卿抱她。

傅天卿自然乐意,木讷的脸孔上都多了几分不自觉的笑意。

“师妹想先去哪儿?”傅天卿主动问道,乾云宗度过了最初那阵子的危难,他近来也不是特别忙,就一日不练剑,陪小师妹四处走走。

柒小绾歪头想了想:“那去执法院吧,不知道韩护法现在怎么样了。”

方玉城微微侧首,傅天卿则是眉头微皱,然后叹了口气。

三年前那场大战虽然让执法队和宗门其他弟子长老达成和解,但韩玉子受的伤却无可挽回。

尽管保住了一条性命,到底还是缺了条胳膊,腿脚也很不方便,几乎已经可以说是一个废人了。

也因此,韩玉子近来不爱出门,时常一个人待在小院树下,一坐便是一整天。

修为到了他这个程度,寿命悠久,不会那么容易死去,却也因此要承受比死去更多的痛苦和无奈。

在韩玉子看来,他所经受的一切都是在赎罪。

所以去执法院的路上,本就惯于沉默的傅天卿和方玉城更加安静。

柒小绾昏迷了三年之久,醒来也不知情况,只从燕南轻口中有些大概的了解,可事实上,当她亲眼见到韩玉子,还是不可遏制地被震撼了。

曾经风度翩翩的老者,虽然是个暴脾气,不讨喜,但身上自有一股严肃的气质,因此受人尊敬。

然而此时树下枯坐的老人,风烛残年,日暮西山。

韩玉子佝偻的脊背如一根干枯的柴,仿佛一阵风吹来就能将他卷走。

他就坐在树下,一动不动,空洞的双眼不知落向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