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冰冷的童年

在这一天,他最爱的母亲,变成了丧尸。

而他和父亲,不愧是留着同样的血脉,他们都觉醒了动物系异能,即:兽化。

父亲是豹系,他则是狐狸系。

父亲就这样当着他的面,毫不犹豫地将已经丧尸化了的母亲斩杀。

可是,那个时候,身为母亲的周偌,明明还没有完全变成丧尸。

小小的余秋能清楚的感觉到,母亲那已经变绿了的眼望着自己时,那其中还有着深深的不舍和爱意。

他知道,母亲那一刻在努力地克制自己想要冲上来撕咬自己的欲望。

那时的他还不理解,父亲为何这样的绝情!为什么不再等一等,说不定...母亲还有救呢?

就在周偌的头颅被砍下来的时候,他清楚地看到了母亲那微张的嘴唇似乎很费力地说了三个字:活下去。

就这样,在失去母亲的绝望下,余钱辉带着年仅十三岁的他离开了这从小住到大的别墅。

在之后的时间里,余钱辉凭借着强大的实力,在U省的基地中占据一席之位,成为了御三家之一。

而余秋也渐渐的清楚和明白,那时候的母亲是活不下去了,父亲这样做,是为了保护他不受到伤害。

虽然能理解父亲的行为,但...他的心底依然伤心难过。

且失去了母亲的他,即便是心痛父亲当时的做法,却也越来越渴望着父爱。

而努力地变强,就是能得到父亲笑容和夸奖的唯一做法。

但身为基地御三家之一的余钱辉,总是忙于各项事情,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关注他。

就连那偶尔的几次见面,也是在严肃地叮嘱他:要好好提升异能,身为余家的人,就应该为余家做出贡献。

那时的他,确实也是坚定不移地这样想着,直到...

那日,是父亲的生日。

他专门从外面搜集了很多的野花,做成了一束鲜花准备当作生日礼物送给父亲。

植物在末世中多么珍贵想必所有人都清楚,因为它们在末世前期根本就难以存活。

收集这几束花还是他跑遍了无数地方,击杀了无数的丧尸,才辛辛苦苦得到的,他想将自己的心意,传达给父亲。

但他不知道,那日父亲刚好同御三家的另外一家人谈判出错而出现了争执,合作的失败和地位的动摇让余钱辉的心情奇差。

也恰好就在这时,余秋兴高采烈地推开房门跑进了父亲的书房。

“小秋?有什么事快说,我很忙。”

余钱辉烦躁又疲惫地捏了捏自己的鼻梁。

“爸...爸爸,祝您生日快乐!这是我送给您的礼物!”

小小的余秋将藏在背后的花儿拿到了身前,激动又期待地递了过去,放在了父亲的办公桌上。

沉默...

最开始回答他的只有沉默。

在短暂的沉默过后,在余秋开心地准备接受父亲温暖的笑容时,对方却做出了一个让他改变了人生看法的事情。

“啪!”

只见余钱辉皱着眉头,用力地将桌子上的鲜花猛地扫在了地上,他愤恨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到余秋的身前,一只脚就这样恰好踩在了那束鲜花上。

“余秋,你到底要让我说几遍才能明白?身为余家的男人,你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变得强大,继承余家的血脉后支撑起我的产业,而不是去做这些女孩子家家才会喜欢的东西!你有这功夫去采花,还不如多回去练练自己的异能,然后找个合适的家族联姻后好帮我分担些事务!”

那巨大的嘶吼和谩骂之声,让余秋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他有些害怕地后退了一步,抬头惊恐地看着面目狰狞的父亲。

他以为自己会受到感谢和表扬,他以为会看到父亲开心的微笑。

可换来的,竟然是...

眼泪控制不住地滴落下来,这是他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哭。

或许是从小的教育问题,他对于情感的感知总是有些淡薄的。

儿时的严苛他没有哭,母亲的去世他虽然难过却也没有哭...

但是现在,他的泪水,却奔涌而出。

可能是太久了积攒的爆发,也可能是在这一刻他才拥有了感情。

原来,在父亲的眼中,他一直都只是一个维系家族的工具人啊...

“我讲的话你听到了没有,余秋!”

父亲愤怒的语气从头顶传来,余秋颤颤巍巍地点了点头:

“是...是的,父亲,我明白了...”

“明白了就离开这儿赶快回去修炼!还有,身为余家的男子,不要做出哭泣这种软弱的行为!”

“是...”

他小声地回答了一句后就飞快地转身跑了出去。

“呜呜呜...哇哇哇...”

等到没人的地方,他一个哭了好久,哭到嗓子哑了眼泪干了,他才停止了哭泣...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他才决定,要离家出走,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他想抛下这十几年来的生活,他想去感受下世界,为自己而活...

于是,有了这个决心的余秋,便偷偷离开了U省,踏上了漂泊的路途。

在余钱辉得知他逃跑后,则是立刻就发布了寻找令,并且赋予上了高昂的报酬,只为将他找回来。

而在这期间,躲在其他基地的余秋,却因为肯德基的诱惑,跑来了苏兮所在的基地中,这才有了之前的相遇...

他在苏兮的基地中感受到了之前从未感受过的温暖,还有那不曾有过的自由。

当一群人围在一起吃着饭时,他似乎又想起了儿时母亲给自己做的那顿,不怎么好吃却令他回忆无穷的饭菜。

可谁承想,刚刚做出改变的他,竟然又要被带回到那个牢笼中,再次面对那个没有感情却有着血缘关系的冷漠父亲。

想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