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话确实奏了效,这谢成也不是那不识好歹的人,皇上都把台阶铺好了,他还能不顺着往下走?
闻言永平侯谢成稍稍收拾情绪后,再次躬身回道。
“恳求皇上为谢氏讨回公道,决不能让她枉死。”
“除此之外,求皇上将谢氏死亡的原因明示。”
此行谢成来的目的算是达到了,他就是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这件事捅出来,免得朱
元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包庇他的儿子们。
谢氏之死的整个过程谢成已经打探出来了。
秦王朱樉和楚王朱桢二人找人刺杀晋王朱棡,结果失手杀了自己的女儿,反倒那罪魁祸首晋王朱棡却安然无恙。
这让谢成难免怀疑此事是否是晋王朱棡与他的兄弟合谋,借秦王朱樉和楚王朱桢的手害死自己的女儿,为的是帮助晋王朱棡受宠的妾侍抢夺那王妃的位置。
听闻那晋王朱棡之前对府上的一位妾侍宠爱有加,谁知道他是不是答应了那妾侍什么,
抑或想将那妾侍扶正?
这一切都是晋王朱棡府上的下人说的,谢成据此进行推测,以期得到女儿被杀的真相。
若是他女儿的死与那府上的妾侍争夺宠爱有关,那他谢成一定不会放过那晋王朱棡,就算晋王朱棡是朱元璋的儿子都没用。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人神色各异。
之前他们就听闻晋王朱棡的府上出了人命,此事果然不是空穴来风。
原来死的是这谢成的女儿?
谢成这老东西也是活该,谁让他一直作孽?使得家里的独女不得善终。
就是可怜了王妃谢氏了,年纪轻轻的便被人谋害,希望下辈子谢氏能投生于一户好人家,活得长寿一些。
朱标最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让他没想到的是谢成没私下找朱元璋,反而在大殿之上毫不留情的将此事捅了出来。
这让本就不容易的事情变得更加棘手了。
至于谢氏的死因,朱元璋肯定是不能在朝堂上说出来,两位王爷杀害手足、合谋着谋朝篡位,放到哪个朝代都是皇家丑闻,这种事儿朱元璋怎么可能亲口承认?
谢成的话果然让朱元璋觉得头疼,身为皇帝他的顾虑自然多一些。
一个是这谢氏被杀的原因,他可以下令处死老二老六,但是老二老六刺杀老三的真实原因得保密,这朝中的大臣一个个人精似的,要是让他们知道有人敢造他朱元璋的反,他这皇上的面子往哪儿搁?身为大明皇帝的他还有何威仪?他还如何统帅众大臣?
第二个就是如何安抚、补偿谢成?这谢成唯一的孩子没了,将来便是老无所依,于公于私朱元璋都应该好好抚慰,让他晚年能有一个依靠。
其实封官进爵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办法,但不适用于谢成身上。
谢成这人早在民间,在文武百官中引起众怒,若是再给他加官晋爵,反倒让他这个人
更加有恃无恐,不知收敛,这样做恐怕朝堂上没有人愿意,也没人服气。
这才是最让朱元璋觉得麻烦的。
思虑片刻后,朱元璋开口说道。
“经咱的调查,这王妃谢氏之死确实与秦王朱樉和楚王朱桢有关。”
“除此之外,那二人还派出王弼和宇文尘前往嵫阳暗中阻挠靖安王朱允熥治理河道,甚至将靖安王朱允熥置于危险之地,企图放火烧死靖安王。”
“为此,朕认为秦王朱樉和楚王朱桢罪不可赦,已于昨日关入天牢,择日处斩。”
“希望凶手伏诛能给谢大人一点安慰,鉴于谢大人日益年迈,又没有子嗣,咱决定让晋王朱棡继续代替谢氏敬孝道,为谢大人养老送终,让谢大人能颐养天年。”
“至于秦王和楚王的帮凶王弼和宇文尘二人,没收家产并全部充公,王弼已在嵫阳被靖
安王监斩,宇文尘则被押解回京,现被关押于刑部大牢中,择日处斩。”
“在此案中被牵涉到的还有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武林,他暗中与秦王朱樉、楚王朱桢勾结,现关押于大牢之内,择日处斩。”
“现城外驻扎着两个营,骑兵弓兵共计两千多人,由兵部收编并登记在册。”
“这便是这些时日内秦王朱樉和楚王朱桢所犯的事情。”
“但咱也有好消息和诸位分享。”
“相信你们已经知道,被派到嵫阳治水的靖安王朱允熥已经安全返回了。”
“据兖州知府王冲呈上来的奏折可知,靖安王在治水中采用的有着束水冲沙原理的减水坝工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减水坝修建完成后,泗水河又面临了两次河水上涨,但在减水坝的运行下,泗水河平稳泄洪,这就意味着一直困扰我们的河水泛滥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现将这减水坝的工程应用于黄河水患和淮河水系,工部施行,户部拨款,由靖安王朱
允熥负责,太子朱标协助。”
“若是减水坝工程充分运用于河水治理,河道整治之中并发挥作用,这不仅是百姓之福,更是朝廷之福,是大明之福。”
“鉴于靖安王朱允熥的这一功绩,现加封靖安王朱允熥为吴王,择日举行册封大典,由礼部负责。”
吴王!这不是父皇建立大明之前的封号吗?
朱标仔细琢磨着这两个字,父皇真的有心了,竟然给允熥冠以吴。
这个吴的封号对于朱标来说大有来头,他的父皇朱元璋在建立大明之前自封为吴王,于是朱标出生后便被称为吴世子,后来大明建立朱标直接被册封为太子,再没用过这个吴的封号。
如今父皇将允熥加封为吴王,再次冠以吴的封号,而且还是父皇这位天子曾经使用过的,不仅代表了父皇对于允熥的喜爱与认可,也蕴含着正统的韵味。
自此以后允熥便晋升亲王,这身份足以让朱允熥与其他藩王平起平坐。
这儿子的风头马上就要盖过他这个老子了,想到这里,朱标笑着摇了摇头。
除了朱标,其他人大臣也是惊叹不已,有为减水坝惊叹的,也有为朱允熥的加封惊叹的。
但无一例外的他们都默认,自此朱允熥将会现身于朝堂之上,朱元璋又是加封又是大典的,显然就是在为朱允熥步入朝堂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