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是时候派兵去马尼拉了

江南地区以及宗藩们缴纳的赋税,有很大一部分被存留在了当地官仓之中。

因为京师的库房根本无法装得下如此巨量的粮食,这就是为何各地官仓需要扩建的理由。

就拿山东来说吧,青州的衡王府、兖州的鲁王府、济南的德王府,这三个宗藩名下共有田地一百六十万亩。

这次夏收共缴纳赋税五十余万石,在加上衍圣公府缴纳的十余万石。

山东布政使司凭空就多出了七十万石粮食,而这些粮食被全部留在了山东,大部分被用来支应关外移民路途所用。

而当年受灾最重的河南布政使司更是有福王、周王、汝王、伊王、郑王等数名近枝亲藩。

他们名下的田地可是比山东的宗藩还要多出不少,这些宗藩处征收来的赋税也同样被留在了当地官仓。

周王由于投诚最早,所以王府名下的田地被特许享有了三十万亩的免税权.

这也让知道消息后患得患失的周王感激不尽,并特意上本谢恩。

除了山东、河南两地以外,山陕两地的宗藩赋税也都被朱由检下旨留存本地.

用以确保土地贫瘠地区的百姓口粮,维护当地的稳定局面。

太仓粮库腾出的库容,主要用于储存江南士绅以及南方诸藩缴纳的赋税,其中有很大一批粮食被四海酒坊所消化。

现在国内事物基本布置妥当,也是时候派兵去马尼拉了。

就在朱由检筹划着海外战略之时,后宫中却有人正在为他操心着选妃的事宜.

而且这几个为他的“幸福”生活忙碌的不是外人,正是周后与懿安皇后张嫣。

说起大明皇帝选妃之事,就绕不开太祖朱元璋他老人家。

有感于历史上有诸多家族势力庞大的后妃干政,致使外戚坐大而严重威胁到皇权的恶例.

朱元璋在登基之初的洪武元年,特地命人编纂《女训》,作为后代子孙管理后宫的家法。

《女训》中规定,在后妃的遴选时,“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

慎选良家女为之,故妃、后多采之民间”。

为了让自己身后的皇帝能够时刻铭记历史教训.

朱元璋命工部制红牌,镌戒谕后妃之词,悬于宫中.

并要求后代君主对后妃严加管理,不得违背。

事实证明,老朱这套方法还是很管用的。

之太祖太宗之后,有明一代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从未出现过强汉盛唐时那种后宫干政、外戚坐大的恶性事例。

除了太祖太宗两朝之外,不管是后宫还是外戚,存在感都是极其微弱。

甚至微弱到几乎被所有人无视的地步。

不仅如此,大明有不少皇帝就连每三年一次的选秀活动都很少举行。

不管此举是有意还是无意,总归是减少了诸多民间骨肉离散的悲剧发生。

周后与张嫣之所以动了要给朱由检选妃的念头,原因就在于前几日周后得到的一个消息,田弘遇田国丈收养了一个养女。

据说,此女色艺双绝、艳压群芳,可谓是一个绝世美人。

这也就罢了,毕竟收养义女是人家的私事,谁也无权加以干涉。

可是有确切的消息证实,此女是准备送入宫中的。

这就意味着,一旦传闻为实,那田贵妃就在宫里多了一个名义上的妹妹,这就打破了目前后宫中周后、田妃、袁妃三足鼎立的平衡局势。

若是此女受宠,那承乾宫的势力或许就会逐渐压过坤宁宫一头,这可是周后万万不能接受的。

虽说皇帝一直对自己非常敬重,并且早早的给朱慈烺定下了太子的名分。

但要是夫妻之间长期见不上面,彼此之间的感情难免变淡,甚至疏离。

一旦有人在中间搞事情,说不定就会引发一系列无法想象的恶果。

甚至会严重到朱慈烺的太子地位也会被动摇的地步。

这个又不是没有先例。

万历朝的国本之争不就是如此吗?

神宗皇帝宠信郑贵妃,随后在有心人的蛊惑下,便想将朱常洛的太子之位给拿掉。

把他与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立为太子。

因为群臣反对的缘故,神宗一气之下甚至几十年不上朝,不见朝臣。

虽说最后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得保,但这期间担惊受怕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

更何况,现在自家的夫君可不是神宗皇帝能比的。

手握剿贼平虏安抚天下等逆天功劳的朱由检现在非常强势,行事大有顺之昌逆之则亡的气势。

要是太子长大成人后行事不尽如人意,田贵妃的儿子再表现的出色一些,说不定就会有糟糕的局面出现。

“皇嫂,妹妹我并非妒妇,并无反对皇上纳妃嫔之意。

妹妹我现下已是人老珠黄,而皇上正值壮年。

对女色再节制也是有所需求,故此那名陈姓女子入宫也是无可厚非之举。

可是,就像我刚才所言那般,将来之事谁敢保证?

诸多事端都是从无到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若真是到了那般田地,妹妹我可如何自处?

烺哥儿又该怎生是好?

妹妹我现下已是心里一团乱麻一般,思来想去,还是想让皇嫂给我拿个主意!”

懿安皇后张嫣所住的慈庆宫中,周后一脸忧愁之色的对着这位皇嫂道出了自己的担心。

当初朱由检还是信王时,选妃的过程就是由张嫣主持的,也正是张嫣将周玉凤定为了信王妃,并且在朱由检登基后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从这一点上讲,张嫣确实是周后命中的贵人,也是她在后宫中的精神支柱之一。

每每遇到难以开解的难题时,周后都会前来慈庆宫寻求帮助。

时间久了,张嫣和周后之间宛如亲姐妹一般。

“皇后莫要过分担心。

俗语说知夫莫若妻。

你二人相濡以沫已有十余载,期间更是给皇帝诞下了数名子女。

皇帝是个重情重义之人,更是一个睿智英武之明君,岂会行出毫无道理之事。

田国丈收养义女预备送入宫中一事,所为无非是为帮田贵妃固宠、

此举虽是有些小人之心,但也很难说是多大的错事。

宫外之人怕是不知咱们后宫之事,天下怕是有许多人以为,我大明后宫之中会与民间那些大户人家一般。

因着家主妻妾众多,所以妻妾子女之间整日勾心斗角、斤斤计较,想尽法子邀宠固宠。

岂不知大明历代帝王,包括今上在内,基本上都依祖宗之规行事,哪有因专宠而废弃大义之事的。

如神宗爷爷宠爱福王那般之事例,于我皇明可谓是绝无仅有。

以皇帝之睿智,岂会做出如此糊涂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