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改变从不止是从一处开始的

山陕交汇,孟门关。

“恭喜默承公再度入阁。”

陕西巡抚陈奇瑜面露笑意,向刘鸿训拱手作揖道,“此次进京赴任,还请默承公能向陛下言明山陕情况。

为协助黄河巡抚衙门,整饬黄河上游河政,再多多争取一些治河银子。

如若我山陕境内的黄河上游,能真正的整饬好,这必将是功德无量之事啊。”

“放心吧陈巡抚。”

刘鸿训神情感慨,撩了撩袍袖,看向不远处的黄河,“老夫肯定会向陛下奏明此事。

叫黄河水患之危,断不会在今后十年,二十年,甚至是更久,再出现于山陕治下。

能够有效解决水患之危,也算办成一件大事啊。”

改变,从不止是从一处开始的。

维新变法的核心,在于多点开花,叫合适的人到合适的位置上,去做合适的事情。

确保所存的众多弊政和毒瘤,能有效的做到清除,并确保先前所存弊政和毒瘤,不会再度出现在原领域。

从朱由检厘清各处河政,特设起一批专职治河巡抚,以黄河、运河、淮河等河系进行区分。

确保所辖河政职权明确,这使得过去相互推诿的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治理河政,整顿河政,整饬水利,是一个周期性长、投入大的繁琐工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砸进去的钱粮众多。

如果没有明确的职权范畴,而是河道官员能管一些,地方官员能管一些,那就会出现严重贪腐,就会出现相互推诿。

在别的时期这都无所谓,反正出现一些水患,也不会导致叛乱出现。

就算出现叛乱,对强盛的国朝而言,是能有效镇压下来的。

可是对处在小冰河时期下的大明,特别是到崇祯朝时期,就必须要严厉杜绝这等现象。

因为时下的大明,已然是经受不起任何波澜。

“过的真快啊。”

陈奇瑜轻叹一声,看向刘鸿训说道,“谁能想象曾经一场流贼叛乱,肆虐并席卷山陕两地。

在陕西和山西治下多数府州县,造成极为严峻的动乱。

现在流贼叛乱被镇压了,以王嘉胤、王自用为首的流贼叛军,被国朝所谴大军,逐步驱赶进青海境内。”

“是啊。”刘鸿训双眼微眯道,“这一切就好像做梦一般。

老夫有些时候都不敢相信,曾经那般动乱的局势,能真的恢复平稳。

倘若有可能的话,老夫是真的不想离开山西,去京城做那内阁大臣,就想在山西巡抚的位置上,多为山西百姓做些实事啊。

现在山西赈灾行署,先前所定的各项谋划部署,都在平稳向前推进着,特别是清查冤假错案,查出那般多有问题的案情。

那般多以权谋私、徇私舞弊、欺上压下的行为,难怪过去在山西境内,会存在这般多的匪寇势力。”

回想起山陕过去经历的种种,刘鸿训也好,陈奇瑜也罢,心里都是感慨多于其他。

毕竟此前山陕的局势,实在是太凶险了,太动荡了。

倘若周遇吉所领勇卫营,曹文诏所领神机营,没有尊奉天子旨意赴陕平叛。

一旦肆虐的流贼势力,渡过黄河杀进山西境内。

那整个山陕地界上,将会被彻底拉进深渊,继而对大明造成严重打击。

“地方官场的吏治不清,是导致地方不稳的关键所在,这也是陛下在所颁众多密旨中,反复强调的事情。”

陈奇瑜神情严肃道,“从天启年间算起,山陕两省的情况就不是很好。

几乎年年都遭遇严重灾情,像旱灾、水灾、雪灾、蝗灾等,可谓是交替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面对这等特殊的境遇,尽管朝廷年年调拨赈灾粮饷,甚至免去一些地方的赋税。

可是地方官却和地方士绅、商贾等勾结在一起,做着欺压百姓,兼并土地等恶事。

山陕治下的大批自耕农,丢掉名下赖以生存的土地,或沦为佃户,或成了流民。

这也是导致流贼叛乱爆发后,为何朝廷调遣大批军队,在初期镇压叛乱时,流贼势力非但没有减少,却变得越来越多的根源。”

“是啊。”刘鸿训感慨道,“不来山西出任巡抚一职,老夫是真不清楚山西境内,竟然存在这般多的问题。

现在老夫就有些担心,新任山西巡抚的傅宗龙,在巡抚山西以后,先前所定的种种部署,是否会持续的推进下去。

就像两省赈灾行署,协助黄河巡抚衙门,联合整顿黄河上游,一旦出现任何纰漏,都会导致整顿黄河河政出现延误。”

“放心吧默承公。”

见刘鸿训这般,陈奇瑜出言宽慰道,“我等要相信陛下的眼光,更要相信陛下的决断。

山陕能有今日的改变,那皆是陛下英明神武的旨意所致。

现在我唯一有些担心的,是山西巡抚一职交接之时,原定裁撤部分卫所一事,在山西这边是否会出现问题。”

“这也是老夫最担心的事情。”

刘鸿训开口道,“虽说傅宗龙是军机处大臣,可毕竟先前没来过山西,对一些情况不是很了解。

要是影响到两省统筹裁撤部分卫所一事,那对后续逐步裁撤卫所,并替换成新的驻防体系,可能会造成一些麻烦。”

人与人是不一样的,特别是接触权力者。

凡是一方父母官,不管是哪一品阶的,其为政理念都是不一样的。

这就会造成一类现象。

往往是上一任的地方官,在任期间所做种种决断,新一任的地方官,就会做出一些否定或干脆不理睬。

特别是遗留下的种种,新一任地方官多数的态度,其实是不想管的。

毕竟就算他帮着做好此事,那政绩和官声也不属于他,纯粹是属于吃力不讨好的行为。

何况初到一地之际,没有先熟悉和了解地方情况,就贸然的这般做。

其实很容易就会得罪一些人,这不利于后续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