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意气风发的周国丈

“伯雅,这赈灾钦差非你莫属。”

朱由检继续说道,“赈灾前指隶属于军机处,分留京前指,外派前指两部分,一应职权由卿执掌。

考虑到这次赈灾的复杂性。

留京前指,由伯雅坐镇负责,从顺天府衙及两个京县,抽调一应官吏,统筹调配此次赈灾事。

朕会派黄卿(黄立极),协助卿负责好赈灾事。

外派前指,由孙卿统忠勇军、西苑讲武堂等组成,在真定、保定两府,设立一应的驻兵营地。

另朕会从神机营这边,抽调部分锐士,暂归外派前指负责。

除此之外,大内行厂亦会谴派人手,到留京前指这边,确保整体分流安置事,力保将这次赈灾事,能妥善解决好。

这两封公函,皆有着详细的赈灾细则,两位卿家抓紧看一看,若没有其他的事宜,即刻着办此事。”

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朱由检的眼里,既然灾民潮已然形成,那再怎样焦头烂额的顾忌,都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既然是这样的话,不如调动一切能调动的人手和资源,力争这次赈灾事,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凡是在这次赈灾事,表现突出的,朱由检事后定然会委以重任,尤其是专司赈灾的队伍建设,那更会给予相应的政治待遇。

“哗……”

“哗……”

此时的东暖阁内,响起道道清脆声,孙传庭也好,孙祖寿也罢,都在聚精会神的看着手里的公函。

然里面的诸多赈灾细则,乃至防疫手段,都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比如分流疏导。

比如编组监督。

比如按劳分配等等。

先前大明对待赈灾,是被动的,是广设粥场,维稳灾民情绪,不叫民乱发生,不出现疫病即可。

等到灾情过去了,哪里来的灾民,就回哪里去,但是所耗费的钱粮,往往都是极大的存在。

但是此次朱由检所谋划的赈灾,却是积极地出击。

用粮食调动着灾民,除了前七日,免费领取果腹的食物,之后的日子里,必须要服从安排,付出劳力,以换取全家果腹的粮食。

从各个赈灾所辖机构的创设,再到监察制度的明确,包括钱粮单独设立等等,朱由检要通过这次积极赈灾,来改变大明的赈灾理念。

这种新颖的方式,叫孙传庭也好,孙祖寿也罢,都颇有几分眼前一亮的感觉。

真定、保定一带出现灾民潮,天子乾纲独断,任性的要专断灾民事,且临设赈灾前指,以顺天府尹孙传庭为赈灾钦差,留京主持赈灾事。

且委派九门提督孙祖寿,率部分忠勇军、西苑讲武堂、神机营右掖、左哨,紧急赶赴真定、保定,这在朝堂引起不少的议论,然多数的朝臣,都选择沉默。

对待在朝的文官群体,包括那些东林党人,都很想看一看,一旦这次赈灾事,不能妥善解决,那将会给京畿造成怎样的影响和风波。

届时他们便可寻找机会,奏请规谏天子,罢黜掉先前所做的诸多事宜,毕竟他们自身的利益,被触碰的太多了。

“王伴伴,给北直隶治下八府的皇庄,传达的口谕,都派出人手了吧?”朱由检站在地舆图前,对王承恩说道。

“都派出人手了。”

王承恩欠身说道,“且按皇爷的旨意,一应的人手,包括要筹建的劳工队伍骨干等事。

都着外派的内廷宦官,抵达所去皇庄以后,再三给所在掌庄太监强调。”

“嗯。”

朱由检应了一声。

对当前朝堂的局势,朱由检的心里很清楚,不知有多少沉默的大臣,想看着自己在这次赈灾事上出错。

一旦赈灾事处理的不好,那朝中的文官,就会联起手来,向自己行规谏之事,以叫先前所立一应优势,悉数给裁撤掉。

只可惜对待赈灾事,大明的绝大多数群体,都停留在被动的赈灾措施上,却没人想过积极调动的措施。

不叫内阁、户部等有司插手,就是朱由检想以最快的速度,叫他认为可靠的人手,归属到赈灾前指编制下,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

‘想看朕出丑,那你们未免太小瞧朕了。’

朱由检眸中闪烁着精芒,看着眼前的地舆图,心里暗暗说道,‘别说是三十万的灾民,就算来上五十万,那朕也能将他们都给消化掉。

一个整修京城事,一个分流皇庄,再加上各地整修水利,以及遴选勇壮,编练到忠勇军、神机营等部。

有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