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熿、王洽这些内阁、军机处大臣,相互间看了一眼,他们算是听明白了,天子这是打算对天津下手。
可具体如何下手,他们却不清楚。
是要更换天津巡抚?还是更替天津总兵官?
亦或变动天津兵备道?
至于常设的天津三卫,根本就没再他们考虑的范畴内。
“朕就明说吧。”见众人露出各异的神情,却无一人开口。
朱由检站起身来,朝韩熿他们走去,神情正色道,“天津这个地方,是个很重要的地方。
但是抓好地方的治理,同样也很重要。
尤其是天津是漕运的重要所在。
倘若漕运出现问题,那影响到的就是整个北直隶,甚至间接还会影响到辽前那边!
这对于国朝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朕打算在天津那边,行撤卫设州事,立天津直隶州,除天津三卫外,将武清县至南皮县诸县,悉数划到天津直隶州治下。
同时裁撤天津巡抚,天津总兵官,天津兵备道。
并常设天津将军一职,专司军事,诸卿觉得朕的想法如何?”
“陛下不可啊!”
成基命听闻此言,上前拱手道,“特设天津直隶州,常设天津将军,这在我朝皆无先例可言。
若是真这样做的话,不知天津三卫,会闹出怎样的动静?
倘若发生营啸,最终演变成兵变的话……那对漕运和平辽事,都可谓是不小的影响!
再者说,天津巡抚……”
“成卿,你难道就不能换些新颖的说辞吗?”
朱由检打断道,“朕就是考虑到漕运和平辽事,才会做这样的决断,看看现在的天津都成什么样子了?
地方上没有任何出彩之处,卫所和军队可以说不堪重用!
像这样重要的地方,若国朝置之不理的话。
那任其这般下去,不管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酿成大祸!”
朱由检之所以要特设天津直隶州,常设天津将军,就是要抓住天津,委任良臣、忠将,前去天津。
一方面经营基本盘,一方面为后续开海做准备,再者也为完善漕运和平辽事。
天津这个地方太重要了,必须要赋予更重的职责和担子,才能完成后续的种种谋划。
当前内廷这边变化很大,忙着在做各种事情。
那相对应的。外朝这边也不能一直平静啊!
时常折腾一些事情,打击一下文官群体,对拱卫皇权,经营基本盘,都是有着种种好处的。
“朕意已决!”看着眼前的众人,朱由检沉声道,“天津直隶州知州一职,由顺天府陈延生接任,内阁明发上谕。
天津将军一职,由李明忠接任,军机处明发上谕。
天津巡抚、天津总兵官等,着有司酌情调任,内阁和军机处,即刻着办吧。”
大明总的政治生态,是呈现‘文贵武贱’的趋势,这不是简单提拔几个人,就能随便解决掉的。
尤其是大明的体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相对完美的官场运行机制。
倘若没有小冰河时期的影响,不在大明治下,造成频繁的自然灾害,给大明财政形成沉重的赤字负担。
那区区一个建虏八旗,就算是砸银子,也能将建虏八旗给砸死。
但奈何事情都赶到一起了,这对上下摆烂的大明,多少就有些扛不住了。
‘就先用天津直隶州,来开启新一轮的布局吧。’
看着各怀心思离去的众人,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检,心里暗暗说道,‘在天津撤卫设州,具有较强的政治目的。
倘若此事谋成,并取得相应的成效,那对后续在辽东的布局,乃至是整个北直隶的调整,都会起到极为积极地作用。’
大明卫所制,这个明初时期的镇国神器。
渐渐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五军都督府的逐步架空,成了消耗大明元气的毒瘤之一。
而提及到这件事情,又不得不去提大明铁饭碗般的户籍制度。
同样作为明初的镇国神器,当前却也成了大明的毒瘤之一。
大明僵化的户籍制度,使得祖上是干什么的,那子子孙孙就会干什么。
就好比挑大粪的,世世代代就挑大粪。
种地的,世世代代就种地。
做铁匠的,世世代代就做铁匠……
像这样的一种制度,对明初地多人少,百废待兴,那的确是维稳局势的良政。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口的激增,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
渐渐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就跟着暴露出来了。
崇祯朝的大明,就算应了那句老话。
封建体制下的王朝,建国初期的开明,中期的兴盛,晚期的末落……
恰恰……朱由检就处在没落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