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言初无言以对,愣愣地看向他的眼睛,两人对视的那一刹那,她又很快移开。
好在,他没有再不依不饶的。而是撩开帘子,看向车窗外。
眼神专注,唇角微微扬起。从认识他起,他就是这样一副温润如玉的模样。收起储君的锋芒时,就是一个骄矜的贵公子。
运筹帷幄之时,从容不迫,不怒自威。
苏言初不自觉地看得呆了。她甚至想,若是时间能停留在这一刻,该有多好啊!
————
沈清雪正在地里教着大家种土豆。
眼下水稻种了,红薯种了,玉米种了,南瓜也种了。就这么大一片南瓜,到丰收的时候,只怕几个板车都拉不下。
信王也撸着袖子负责放草木灰,一点儿也不介意脏不脏。
顾辞平日里都忙着军务,鲜少出现在地里。
今日他倒是兴致勃勃地跟着大家一起忙活,感觉很新鲜。
沈清雪看着他笨拙的模样,忍不住笑出声。“少将军,种地不比打仗难吧?你看看,眉毛眼睛都皱到一起去了。”
顾辞拿着土豆,不知所措。
种地确实没有打仗难,可他不会呀!
“就这么放进去就行,切口朝上,然后盖上灰,就能发芽了。土豆南瓜玉米都是一样的种的。”
他们哪里见识过这些,行军打仗有火头军,吃食根本不用他操心。就连食物还没煮熟之前是什么样子,他都不知道。
更何况是还没长出来的样子。
太子跟着苏言初走到田间,苏言初指着那片比人高作物告诉他,“那就是玉米了,是不是特别好看?”
太子看了过去,心中无比震撼,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庄稼郁郁葱葱的样子。
“那是南瓜吧?”他指着旁边的一片田问道,因为想起了沈清雪画的彩图。
“是呀,你看,架子手在身前比划了一下。
太子蹲下身子看了过去,果然发现硕大的叶子底下,吊着许多小瓜,如今只有蹴鞠一般大小,长得又圆又扁,一棱一棱的,甚是可爱。
“那边那边是红薯,才种下没有多久,得好几个月,才能挖。”
苏言初一一为他介绍。
太子跟着她的脚步慢慢往前走。
苏言初不知道在想什么,竟突然一脚踩空了,她惊呼一声往边上倒去。
下一刻,一双有力的手揽住她的腰,稳稳地将她托住,她才免于吃一嘴泥的尴尬。
但眼下这个状况,好像也一样的尴尬无比。
她的身体处在失重的状态,自己使不上力气。只能这么僵着躺在他的怀里。
太子看着怀里的人,也愣住了。好半晌才回过神来,拉了她一把,让她站直了身子。
“当心脚下……”
苏言初尴尬地低下头,“知,知道了,多谢殿下。”
苏言初转身,差点把自己的嘴巴咬破,暗骂自己真丢人!走路都走不稳了吗?
太子紧跟在她身后,也感受到了她的懊恼。
他微微一笑,只觉得,她还像小时候一样可爱。
田间的欢声笑语不断,大家劳作的同时,还相互嬉闹。这是在京都,你永远都看不到的画面。
信王远远瞧见太子的身影,举着他那种黑的跟锅底似的爪子用力挥手,脸上还带着憨厚的笑容,“阿兄——”
不在京都,他也不喊皇兄,而是喊的阿兄。
太子也挥挥手表示回应。脚步加快,走了过去。
看着他们往地里放着什么,好奇地问,“这又是什么?就这么放下去,能长出来吗?”
信王开始炫耀他那点为数不多的农业知识,“这个叫土豆,这么一个放进去,能长出好多来呢!”
太子揶揄,“你见过?”
信王嘿嘿地笑了,“没见过,阿辞他夫人说的!她说的,我都信!你瞧见没,那就是玉米!你现在信了吧!”
大家都被他这副憨样子给逗乐了,若是不说,谁能想象出来,这是一位皇子呢?
太子是带着任务来的,所以,无论顾家人回不回京,他都不会在暮云州久留。
他身边的探子已经追踪到杀手的踪迹了。
他们总共分为三批人,一批进了新月长公主府。
一批进了国舅府。
还有一批进了镇国公府。
至于那两个草寇嘛,也是国舅府给他们的消息,让他们在那个时间点出现,烧杀抢掠引起太子的注意的。
这几个府邸,都是京都重府,令人不可忽视的存在。
他们同时动手对付太子,绝非偶然。这国舅府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还有待求证。毕竟国舅爷没有前科,为人一直很低调,而且为了避免有人诟病外戚专权,他还勒令族中子弟,不可入朝为官。
这么多年,除了圣上特诏,他从不主动入宫,对于太与信王两位外甥,他只尽到一位舅父的慈爱,其他的事情,一概不插手。为何突然就变了,实在令人费解。
————
京都国舅府,国舅爷周晋坐在太师椅上,慢慢摇晃着,手边是可口的点心和热茶。
他一脸悠闲,脸上还带着笑意。
听着来人的回报,更是满意地点点头,“进了老顾家的地盘儿,那些人就不敢造次了,希望他们,能够平安度过这一次危机。”
来人脸色凝重,“可是国舅爷,顾少将军在软禁太子的那座宅子里,找到了代表您身份的令牌……两位殿下会不会……”
周晋笑着摆摆手,“不会的不会的,太子和信王都是聪明人,这么明显的栽赃,他们不可能看不出来。行了,你下去吧,注意盯着镇国公府还有长公主府,有动静立马来报。”
“是……”
人走了之后,周晋乐颠颠地哼起了小曲儿来。
没一会儿,就有下人来传,内侍传圣上口谕,让国舅爷进宫觐见。
他懒懒地起身,衣裳也不换了,就这么蓬头垢面的跟着内侍进了宫,一路上大摇大摆的,没有一丝谦卑。
甚至在上宫车前,还对内侍大呼小叫,口出狂言的,这一幕落在了国舅府门前的盯梢的人眼里,回去好一顿添油加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