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册为王妃

信王被问得哑口无言。

“而且,我爱她。”顾辞一汪深情的,盯着那个穿梭在百姓之间的窈窕身影。

信王被深深触动,觉得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实是不该,“抱歉,我只是,想提醒你,多留一个心眼儿,万一……”

“不会的,她说,她有一日,要让暮云州被青山绿水围绕,百姓们人人都能吃饱穿暖。来到暮云州之后,她一直在做着这样的事情。”

————

顾辞带着信王去了军营,见了那荆乐公主。

她还是被蒙着双眼,堵着嘴巴,五花大绑着的。

信王都惊呆了,“这……”

顾辞轻声道,“她善用媚术,清雪说怕将士们把持不住被她诱惑了。”

信王轻笑,暗道荆乐公主这样的女人,怕是也只有沈清雪那样的性子才能镇得住了。

他命人取下了堵在她嘴里的破布,荆乐公主能说话了,第一句话就是,“告诉那沈清雪,顾辞老娘要定了!她敢抓我!有本事就杀了我!”

信王开口,“荆乐公主,不是本王瞧不起你,而是你如今身为战俘,还如此嚣张,对你可没有好处啊!你该庆幸你是落在了顾家人手中,若是换做其他人,你以为你还能如此舒舒服服的?”

荆乐公主被蒙住眼睛看不见,她也不认识信王。

云照国只有两位皇子,一位太子,一位信王。自称本王的,自然是信王了。

“信王殿下怕是眼神不太好!我堂堂公主,竟被五花大绑扔在这里,怎么能叫舒舒服服的?战俘也应该被礼遇吧?何况我是公主!让那沈清雪来见我!我倒要看看,她除了把我关起来,还能拿什么来对付我!”

信王摇摇头,心道这公主原来也不过如此嘛!并没有传言中所说的那样工于心计,一个沈清雪就能让她阵脚大乱了。

顾辞默默离开了营帐,他甚至都不想看见这个人。

信王看了他的背影一眼,笑着对荆乐公主道,“公主殿下,你一心想要顾辞,可问过顾辞想不想要你?据本王所知,公主殿下豢养的面首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您如此阅人无数,可见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却又是为何,对顾辞念念不忘呢?”

荆乐公主想说,自从认识了顾辞之后,她已经洁身自好,将那些面首全都遣散了。再没有与人寻欢过。

可是,这样的话说出来未免可笑。而且,她为何要在另一个男人面前诉说自己的情事?

“本公主想要的,就没有得不到的。我总会有办法,让沈清雪自己放弃,以我的姿容,哪个男人会不为所动!”

信王只觉得荒唐。

不提她的那些荒诞的过去,即使荆乐还是黄花大闺女,顾辞也不可能会娶她。

见说不通,他也没有了再谈下去的欲望,这个女人已经疯了,她只认定自己认定的。别人说的话,她都听不进去。

“唉……走吧!”信王走出来,无力叹气。

——

“云照国孝安皇帝制诏:兹有顾家女顾笙,英姿飒爽,屡立战功,巾帼不让须眉。温良敦厚,品貌出众,敬告天地宗庙,册为正一品信王妃,赐宝印宝册,入我皇家玉牒,择日大婚!钦此——”

“臣女接旨,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宣读圣旨之后,信王的眼睛就没有离开过顾笙。小姑娘一脸虔诚地接过圣旨之后,低着头,脸上交织着羞涩与欣喜。

“顾伯父,父皇虽没有明旨让顾家回京,不过他让我带了一封信。”他从怀里取出信封,恭敬地递了过去。

顾晏清接了过去,不过他没有急着打开。

“有劳信王殿下。”

宣读了圣旨之后,信王便要去与夫禹国和谈了。

云照国来的是皇子,夫禹国来的也是王子,只不过这位王子,在夫禹国的王都,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只是为了同等规格,才派了他来。

相比信王的意志风发,玉树临风。他显得畏畏缩缩,面对信王时,他连头都不敢抬。

直到旁边的使臣提醒他要注意国体,他才挺直了腰杆,勉强与信王平视。

其实和谈也没什么好谈的,毕竟孝安帝的条件已经摆在那儿了,夫禹国若是想要据理力争,大可派一个得力的人来,可派的却是一个磕磕巴巴,连一句话都说不清楚的王子。

信王并没有得寸进尺加大砝码。

荆樊这么做也是有深意的。

一来,他也不想与云照国大动干戈。

二来,此次进犯,本就是夫禹国有错在先。

三来,若是他不放低姿态,惹怒了云照,顾家的铁骑可不是吃素的。

夫禹国同意了割让两座城池,百年内不再进犯。但是加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恢复两国之间的商贸。

夫禹国虽然不算是强国,但胜在物产丰富,两国通商没有什么坏处。

于是,承诺书开始签订,签订之后,会穿回两国都城,由君主最后拍板定案,盖上印信后交换保管。

若是其中一方先破坏两国约定,那么另一方就可以随时开战。

荆乐公主看到荆淮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只怕是闯下了大祸。

她也不敢发火,只是默默地跟着使臣走了。

已经丢了两座城池,这教训够大了,回到王都,她还不知道要面对怎样的怒火。

“总算走了,希望她不要再回来了!”

信王看着夫禹国的队伍走远,发出一声感叹。

“这回不费吹灰之力,就得了两座城池,你家夫人功不可没呀!回去我定然为她专门请功!李太守上表请功的奏折已经传到父皇手中了,回京之后,父皇定会召见她,给予嘉奖的。”

顾辞可不在意那些虚名,他只想天下太平,不要再起干戈,如此,他就能与清雪朝朝暮暮都相守在一起了。

顾晏清召集大家,说了孝安帝信中表示,希望顾家回京的事情,问问大家的意见。

孝安帝没有明旨要求回京,而是以私信的方式,就是表示,决定权在顾家,顾家想回就回,不想回就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