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排面

霍林酸酸道:“你可是得了一个大便宜,我来的时候就看过了,这两个阳庄一合并,将来粮食的产量,若是种稻子,得有几万斤,麦子就更多了,还有油菜,玉米,换成红薯,那简直就要堆成山了,你跟着清姐姐,将来也是一方土豪喽!”

牛宝谦虚的笑道:“你别总瞧着好处,咋不说,我担的风险也是极高的,万一差事没办好,姑娘也不会饶我,你呢?真要去边关吗?那还回来吗?”

霍林扯了一根路边的狗尾巴草,放在手心里搓着,“我留在这儿,挺尴尬的,先去看了我哥再说吧!”

牛宝点点头,不再收结这个话题,领着他跑去河边。

小清河河面也有三四十米左右,站着这边,很轻易就能望见河的对岸,但东西流向,还是延伸出去很远。

次日一早,沈清又带着人出发了。

来的时候就他们四个人,走的时候,却是浩浩荡荡。

那些被绑来的姑娘,最后走的时候,沈清数了数,春妮是要带上的,打算让她先跟着,熟悉熟悉环境,回头再去看店。

翠眉跟钟灵都要留在阳庄,还有两个姑娘想留下,还有之后又陆陆续续偷摸着走的,现在她身边就剩下五个,加上柳叶,加上罗琴,沈七,以及毛豆。

范小山还要筹备婚事,先一步带着庄子上的年轻人回家了。

牛宝又给她们备了一辆马车,两辆马车,载着众人往镇子去了。

杨家兄弟俩跟着护送。

在经过来时停留的那片林子时,沈清撩开帘子朝外看去,只见原先足有一人高的荒草丛,都被砍了,荒草堆在一处,还没来得及焚烧。

没了杂草的遮挡,她便可以轻易看见路边的山涧。

那是小清河的上游,与他们所在的道路,足有十米深的落差。

杨二力见她一直盯着河的方向看,还以为她想停下歇息,“东家,咱们才刚出庄子,要不走一段再歇脚?”

沈清穿着姐姐叫人送来的长裙,浅粉色绣着小朵桃花的缎子面料,裁剪出合身的尺寸,一针一线都是沈慧亲手缝制,还在袖口领口绣有花边,很合她的年纪,粉嫩粉嫩的色彩。

杨二力一直都不敢看她,说话也是低着头,一看就要脸红,连自己要说什么都忘了。

“不必!”她只是忽然想起,月底起程去边关,是不是该把霍云州送她的铺子,以及他拖人送来的那些小玩意,一并打包还给他。

铺子倒好说,把地契交给霍林,她这次从孙家手里拿到了三间铺面,位置她是知道的,宅子也在镇上,是孙子明私下置办的一个宅子,她想去瞧瞧,把宅子收拾出来,以后到镇上也能有个落脚的地方。

一路盘算着,却计划赶不上变化,刚进镇子,就遇上一个娶亲队伍。

“咱们靠边,等人家过去再走!”沈七很自觉的把马车赶到路边,后面赶车的罗琴也是一样。

柳叶跟沈清坐在一辆车里,好奇的跑出去看。

沈清没什么兴趣,她还在想着那三间铺子,除了山货之外,还能不能做些别的。

家里田产多了,粮食肯定就多。

眼下就两条路,要么她把粮食卖给别人,让别的什么人,成为青泉镇,乃至整个平川县城最大的粮商,要么她自己开粮铺。

她当然不会让给别人,本来她就想做北夏最大的粮商,以后还要垄断整个景阳府的粮食产业呢!

若自己来做,春妮一个小丫头,怕是担不起这样大的担子,找谁合适呢?

还不等她想明白,外面坐着的罗琴突然咦了声。

沈清掀开帘子问:“怎么了?”

“你猜那马上新郎官是谁?”罗琴的语气中有戏谑。

沈清闻言看去,迎亲的队伍刚刚从她们身边走过,新郎官离她们不过五米左右。

当看清马上一身喜服的男子时,沈清也笑了,“姨母家中办喜事,居然不通知我,是不是太不够意思了,正好咱们的晌午饭也没着落,不如去凑个热闹?”

罗琴垂下眼睛,“我不想去。”她不想看见孟春,以及他媳妇何氏。

“那便算了,咱们先去看看宅子。”

“嗯!”

马车重新动起来,却也是赶巧了,他们要去的宅子,居然跟迎亲队伍是一个方向。

直到快看见孟家宅院时,罗琴才猛的反应过来,“我想起来了,孙子明的那个宅子,好像就在孟家对面。”

“这么巧的吗?”

“上回从孟家出来,我无意瞟了一眼,当时也没多想。”

罗琴说的对面,其实是孟府一侧偏门的对面,在一条巷子里。

而迎亲队伍,是停在正门的。

所以,两队还是错过了。

听着前面传来热闹的嬉笑声,罗琴神色黯然,沈七飞快的把马车栓好,又过来接过罗琴的僵绳,“主子,咱这肯定也有后院,回头我把马牵过去,总不能停在路边。”

罗琴站在一边,见沈清要下来,伸出手扶她。

沈清稳稳的站到地上,五个姑娘悄生生的站在左手边,柳叶站在她右边,毛豆匆匆跑来,他去拿钥匙了,原是搁在冯成成那儿的。

毛豆带的两个小兄弟,都跟他一样,一脸的机灵样。

门锁有点生锈,毛豆费了不小的劲,才打开,两个小子,加上他,三个人一同使力,才缓缓的将两扇门推开。

这是两扇垂花门,红漆都快掉完了,门轴摩擦发出的声音,听的人耳朵发痒。

门被推开,里面的景像也慢慢展现在众人面前。

“我的天,这宅子多久没人住了?”

罗琴淡定道:“像孙子明这种人,为了养女人,外宅子怕是置了不下五六处,估摸着他买过后自己都忘了,只交给手下人去打理,什么时候有外室了,什么时候这里才会启用吧!”

沈清忽然想起之前的王媒婆,她姐差点就成了孙子明的外室,也差点就成了这座私宅的主人,跟这宅子里的一草一木一样,孤独的在这里枯萎。

真真是命运弄人。

院子不大,大约六十平左右,两边有游廊,可供雨天穿行。

有门房两间,用来候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