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退市新规中,从两个方面对微盘股进行了打击。
第一是提高了市值标准。
按照新规,A+H总市值低于5亿元的上市公司将会被强制退市。
不过,这个规定几乎可以忽略,因为满足这个退市标准的股票总共只有两个,分别是ST民控和ST美讯。
它俩本身就是垃圾股,业绩连年亏损,净资产为负,营业收入也低,就算市值超过5个亿也要退市。
只要基本面不是太垃圾,总市值都不会低于5个亿,因此市值退市的规定可以不用理会,压根就没有这样的票。
如果总市值只有5亿元,那么实际流通值应该只有两三亿,在业绩不是严重亏损的情况下,自然会有资金去炒作,把市值给拉起来。
对微盘股打击比较大的是第二个指标:营业收入。
按照最新的规定:利润总额、净利润或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这个规则给出了ST的两个条件:一是业绩亏损,二是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
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会被ST。
如果营业收入很低,但是利润为正,也不会被ST。
这个比较狠,可以这么说,对微盘股打击最大的不是业绩、不是分红,更不是市值,而是营业收入。
业绩亏损不要紧,只要净资产为正,也不会被ST。
不分红也不会被ST,这些都无关紧要,很好解决。
唯独营业收入这一关比较狠,因为微盘股都是小公司,而小公司的营业收入一般都比较低。
由于2023年的财报还没有披露结束,因此只能以2022年的财报为标准,进行估算。
按照之前的规定,营业收入不足1亿元的企业将被ST,满足条件的股票仅有6只,不算多,踩雷的概率不大。
但是,如果按照新规的话,以3亿营收为标准,那么满足条件的股票数量一下子激增到了96只,增幅达到15倍。
这意味着明年退市以及ST的股票数量肯定创历史新高,一年退市300只股票的宏伟目标很快就会实现。
按理说,这样的规定也没有问题,但是和上市标准发生了冲突。
前些年,为了鼓励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取消了营业收入和利润的限制,许多公司没有营收也能上市。
这其中,名气最大的是首药控股。
在2022年的一季度,首药控股曾经狠狠的出了一回风头。
该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只有700块钱,就这还是卖废纸的钱。
这样的公司能够上市,股民也就认了,毕竟人家是科技创新型企业,正在搞研发。
可是呢,研究了几年,公司也没有什么科研成果,没有像样的产品,至今营业收入也只有几百万元,而且业绩亏损。
现在,又突然修改规则,说营收低的企业要退市。
一边是没有营收的企业可以上市,一边是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的公司要退市。
这不是闹着玩吗?
比较合理的做法是新老划断。
过去的上市公司还按以前的标准来,但是以后IPO收紧,营收低于3个亿的公司就不要上市,上市之后,如果经营不善,营收低于3个亿,也会被摘牌退市。
这样才合理。
否则的话,之前上市了一大堆小公司,现在又说这些公司是垃圾,必须退市。
那么,股民的损失谁来承担?
游戏规则不能随意更改,这是基本的原则问题。
可以预测,未来会有大批企业因为营业收入不达标而退市,因此,在选股的时候要增加一个营业收入的指标,把营业收入低于5亿元的股票排除。
为什么把标准提高到5亿元?
因为凡事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一家公司今年的营业收入是3.5亿元,勉强达标,那么明年销售收入下滑一点,就有可能面临ST的风险,为了安全起见,所以选股时要提高标准,把营业收入改为5个亿。
营业收入和市值退市的标准打击的是微盘股,因此,许多人又高兴了起来,兴奋的大喊:“要远离微盘股”。
说这些话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不炒股的人,纯粹博流量,他们根本不会去分析股市的基本逻辑,就是看新闻起哄,赚流量的钱。
第二类是持有白马股的人,比如有些人买入隆基、中免、比亚迪,现在深度被套,眼看解套无望,而微盘股持续火爆,所以眼红,恨不得把所有的微盘股全部退市,然后资金回流白马股,好让自己获利出局。
可惜的是,这些人最后只能空欢喜一场。
因为退市规则是大小通杀,白马股、大盘股肉多,怎么可能放过?
除央企垄断性企业之外,其余的大盘股都面临一大威胁,那就是面值退市。
面值退市坑的就是大盘股!
……
2024年4月16日,星期二。
在史诗级利空面前,钱金选择观望和等待,采取“三不”原则:不抄底、不补仓、不割肉。
可还是有许多人询问,要不要割肉?能不能补仓?
钱金也是好笑,在昨天的公众号文章末尾已经说的很清楚,昨天的上涨是刻意为之,机构不能净卖出,必须买权重股稳定大盘。
但,这种强制性的上涨没有持续性,吸引不了跟风盘。
短暂的护盘之后,个股要轮番下跌,一个也别想跑。
这时候,休息比什么都重要。
当然,钱金也在寻找有潜力的股票,比如业绩增长的福莱新材、高分红的华阳国际,国企绩优小盘股开创国际,准备择机买入。
对于这类股票,暴跌是好事。
股市暴富都源自于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