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成功的方法也是失败的途径

钱金想了想,问刘大宝:“假如你现在有五十万,那么准备拿出多少资金做短线?”

刘大宝回答:“刚开始投资少一点,先投个一两万,如果收益稳定的话,再追加投资。”

钱金又问:“那如果你连续五次都赚钱了,而且收益还不错,接下来准备投入多少资金?”

刘大宝笑呵呵的回答:“投20万,如果能够连续十次赚钱的话,那我就把五十万资金全部拿来做短线。这样短期内发笔大财,然后日日做新郎,夜夜入洞房,用新闻里的话说就是: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说着两眼放光,嘴角流出了口水,满脸的憧憬。

钱金摇摇头,道:“你有这样的心态就不适合做短线!记住一点:哪怕你做到连续十次、二十次赚钱,也不能把所有的资金全部拿来做短线!”

刘大宝不解的问道:“这是为什么?如果我能连续二十次赚钱,说明已经找到了稳定赚钱的方法,为什么不能重仓出击?”

钱金告诉他:“金融市场瞬息万变,任何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你现在成功的方法也许就是日后失败的途径。”

“比如说前几年有人买入成长股,并长期持有发了财,于是得意洋洋,便错误的认为炒股的秘诀就是选择成长性的公司长线持仓。赚钱就是这么简单!”

“殊不知,当时是牛市,自己运气好赶上了牛市,因此赚了点钱。结果行情一变,进入了熊市,这种买入股票长线持仓的方法就成了亏钱的途径!把之前的利润又全部吐了出来。”

然后,钱金话语一转,又问了刘大宝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你最近正在看电视剧《大秦帝国》,感觉如何?”

刘大宝一时懵逼:“咱们说股市,你怎么突然说起了电视剧?我也就是闲着没事干,随便看看而已,感觉拍的还不错。”

钱金道:“各行各业的原理都是一样的,你理解了秦国兴亡的原因也许可以加深对投资的认识。我问你,你认为秦国灭亡的根源是什么?”

刘大宝道:“那还用说?当然是秦始皇残暴、秦二世昏庸,再加上奸臣赵高使坏!”

钱金道:“其实,赵高并不算奸臣,他本是赵国人,赵国被秦国所灭,他替赵国复仇,灭了秦国也是理所当然。从秦国的角度考虑,赵高是奸臣;但从赵国的角度考虑,赵高则是忠臣!”

“这个太监咱们暂且不说,只说这秦始皇,他焚书坑儒是残暴吗?”

刘大宝疑惑的问道:“难道不是残暴,而是仁慈?”

钱金回答道:“仁慈肯定谈不上,但也不是残暴!仅仅是依法办事而已。”

刘大宝吃了一惊:“什么?依法办事?难道秦国的法律要求秦始皇焚书坑儒不成?”

钱金笑道:“还真是如此。其实,秦始皇的功绩,比如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推行郡县制,这都是秦孝公和商鞅的功劳,因为商鞅变法之时就已经规定好了。”

“当然,秦始皇干的坏事也与商鞅变法有关。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他认为只有法家才能强国,禁止其它学说在秦国的传播,并焚烧儒家书籍,所以从商鞅开始,秦国便有焚书的传统。当时没有坑儒,那是因为商鞅把儒家人物都赶走了,个别人赖着不走,也已经被抓起来当炮灰去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按照商鞅制定的法律,首先要焚书,这时肯定会有人反对,所以秦始皇就要依法抓人,抓的人太多,只能杀掉,因为传播儒家思想在当时属于重罪!”

刘大宝愤愤的说道:“这踏马的就是恶法!儒家思想讲究仁义礼智信,何错之有?”

转念一想,又好奇的问道:“真是奇怪,商鞅为什么要制定这种反人类的法律呢?”

钱金笑道:“这个问题也不能怪商鞅。说来话长,我问你商鞅为什么会在秦国变法?”

“因为秦孝公发布了求贤令。”

“那秦孝公为什么会发布求贤令?”

“因为秦国实力太弱,当时吴起率三万河西军就能把秦国打的满地找牙,秦国被迫割地求和。再不变法,秦国就要亡国。”

钱金道:“你说对了,秦国是当时最穷最弱的国家,秦孝公不甘心当亡国之君,所以才希望变法图强,因此发布求贤令,吸引来了商鞅。”

“商鞅刚开始给秦孝公讲的是帝道和王道,也就是一些以德服人、善待百姓的大道理。”

“秦孝公很恼火,这些方法需要的时间太长,而秦国危在旦夕,根本等不及!如果按照王道治国,恐怕还没有见成效,秦国就没了!”

“所以,秦孝公暗示商鞅:朋友,你能不能想个快点的方法,让秦国迅速强大起来!”

刘大宝一拍大腿,笑道:“原来秦孝公和我是一路人!他想着让秦国迅速强大,我想着迅速发财!大家都想走捷径,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钱金继续说道:“于是,商鞅便向秦孝公说出了强国的捷径:霸道。秦孝公闻言大喜,与其畅谈三天三夜。”

“但是,商鞅也提醒秦孝公:此法乃是战时之法,威力很强,但是副作用也很大。一旦进入和平年代,此法便成了亡国之法!”

刘大宝十分好奇:“同样的法律怎么在战乱年代可以强国,在和平年代却能亡国呢?”

钱金说道:“商鞅颁布的法令虽然很多,但是都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你知道是哪三个原则吗?”

刘大宝摇头不知。

钱金告诉他:“商鞅变法的三大原则就是:阶级流通、利出一孔和严刑峻法,此三点相辅相成,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走向失败!”

刘大宝咧嘴一笑:“你说的这三点,我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