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赵家败落

向阳镇跟秋水镇是紧临着的两个镇,虽说不是像一个镇子那样时常能遇见,可也不是陌不相闻。两处的镇民间亲戚朋友也是有很多,相互走动,往来联系,近面劲儿来说也不差上多少。

向阳镇荒地被承包,这也是件挺大的事,做为领镇一直都被拿来做比较。秋水镇的领导对这方面也时常关注着,一有消息传出来,立时就吸引去了注意力。

这样的事也不算是多机密,跟着内部人稍加打听就能知道。

消息传回了秋水镇,没用上多长时间就散播开了。

村人们也在一周后听见了这件事,那真是好一番议论,说啥的都有。

“老赵家是真有钱哪,二十多万那是说拿就拿了,连眼睛都不带眨的,可真行!”

“估计就是这两年开店攒的,他们家可是三个店呢,那就是每个月攒上一万,这么长时间也攒出来了。”

“可拉倒吧,你们知道啥,他们家那两家店倒是挺赚钱,可后头开那金店压根儿就没有什么人,也就是听着风光。”

“哎呀,是吗,这可真不知道。还以为那店老挣钱了呢,镇里头可就那店气派,二层小楼装的那叫个有档次,光瞅着就觉着贵。”

“看着好顶什么用,也当不了饭吃。我听说店里可是压了不少的货,那本钱就是一大笔,他们家这几年是挣着些钱,可大多都投在这里头了,哪还有多余的钱去干别个。”

“能是这样吗,那他们家哪来的钱去向阳镇买荒地?那么大笔款子,人向阳镇也不能佘给他们哪。”

“想哪去了,这种事还能有佘的吗?他们家确实是拿了钱的,只是这钱却不是他们自己的,是跟银行贷的钱。”

“啥,贷款哪!哎呀,他们家可是真胆儿大,万一要还不起可就麻烦了。”

“可不是吗,这风险多老大呀,谁能寻思到他们家敢这么干。”

“是不是他们家三姑娘又有什么好点子了,那可是个抓拢钱的小耙子,净往家里捣鼓钱了。”

“对啊,指定是这么事,要不然他们家不能一下子扔出这老些钱。”

“可拉倒吧,什么好点子,就是片荒地,说是准备开出来种地呢。”

“啊——”

一下子惊呆了在场的这些人,他们是怎么都想不到花了二十多万就是要开荒种地,这不是傻了吗,咋想的啊?

“三姑娘的主意一向都挺不错,我还寻思着要不要也像河矿那样也凑点钱过去投个股,跟着赚点钱什么的,这么一说可得考虑考虑了。”

“你快打消念头吧,这要是投钱进去,别到时候赔的连裤衩子都不剩了。”

“真是没想到,这三姑娘会生出这样的打算,是没想开吗?”村子里的人这地还没有种够啊,还现巴巴跑到别个镇子买荒地来种,究意是怎么想的呀?

“要不说花无百日红,这日头也不能可着一人头顶上转,前几次三姑娘的主意是挺不错,大家也都跟着沾光挣着钱了。可这次,哎——”叹了口气,实在没法说什么了。

“三姑娘犯傻,那赵明玉和李翠珍就由着她来啊,怎么不拦着点儿呢。”那可是二十多万哪,普通人这一辈子都挣不到的数目,就这么投到荒地上了。

“要是能拦着,还有贷款这事儿啊?就三姑娘那岁数,想自己办也不成啊,要不是这两人支持,哪里还能办成。”

“这可真是一家人,也不多想想,咋就这么相信她呢。”

“还不是因为之前都挺不错,这次也是这么想的呗。自家姑娘,当然是比旁人更加相信了。”

“三姑娘是挺能行,可这次就真有点儿犯傻喽。”

荒地倒是可以开,却不是以这种承包出钱买的方式。要真是爱干活,想多种粮,也不是非得这样,那荒着的地也不在少数,随便找几块儿,那就开呗,还用得着花这份冤枉钱。

村人们对这件事都纷纷摇头,觉着赵文多这怕是‘江郎才尽’了,做出了这样错误的决定,怕是赔钱就在眼前了。

村子里的这些个议论渐渐的就传进了赵家人耳朵里,说不上火那是假的,毕竟贷了巨款这个压力可不轻松。可既然已经决定了,那就得支持到底。

好在是赵文多这阵子的行事有点儿不合常规,早出晚归神神秘秘的,也不知道在干什么,找了些人频繁往来于两镇之间。

这要是换作别人,那就不一定了,好坏都可能。

放在这里之所以会说是‘好在’那是因为从这样行事的身上看到了曾经河矿的影子,在发现之前她也这样的东一头西一头的忙的不亦乐乎,却又什么都不说。

闷声干大事,就是这个样子。

这样的议论声越来越多,赵家也再次成了村里焦点,跟之前的河矿不同,所有的赞声一片都成了惋惜慨叹,对于赵三姑娘的声评也直线下降,也就是这么个当口,又发生了一件事。

都说人在倒霉的时候,那是喝口凉水都塞牙。

赵家贷款买荒地的事,在村里那是传的沸沸扬扬,大家都在说这老赵家挣了几年好钱儿,这就走下坡路了,眼瞅着就要赔钱,那二十多万就是把人卖了都还不上,这么大个窟窿可怎么能补上哟。

可以说,这会儿的赵家在村里眼里那就是败落了,之前那个村里头一户的风光已经不复存在,现在随时都走在欠债‘负’户的边缘。

也不知道这阵风打哪吹来的,赵家姑娘都没啥厚福,看着表面不错,却都是秧子货,刚开始还行这时间长了可就是漏了馅儿了。

赵三姑娘都说是个抓钱能手,现在不就成了漏勺了,攒的几年家底儿这就都给赔进去了,弄不好还得去坐牢。

赵二姑娘长的秀气,看着却是个没福气的。之前名声叫人给坏了,说亲事都被人挑捡。这刚当上正式工,就叫厂里给刷了下来,第一批减人就让她给趟着了。

最小的赵四姑娘,那扎个针都能给扎麻痹了,就说说她点儿得多正了。

这些个平常中的一件微乎小事,在一些人的别有用心下被恶意放大,慢慢开始在村里传扬开了。

四个姑娘里,唯一结婚的老大赵文英,不知道是因为成了别人家的媳妇,不再归属‘姑娘’之例而躲开被人诽议呢,还是有着后招等着放大呢。

事实证明,就是后者。赵家姑娘的没福风,赵文英成了最后‘压轴’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