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的驿道修建的宽广和坚硬。
朱高炽来到金州城外,与官员们来到小黑山,山上有座庙,庙里的和尚们早就恭敬等候,把寺庙里内外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辽东有几个小黑山,北镇有一个,金州有一个
北镇小黑山的北边,有个大黑山,因此红楼梦里贾府的庄子,不少人猜测是在北镇,也有人说是金州的小黑山,不过未来大概不会有红楼梦这部书了。
毕竟现在的大明,连王府都没有上百的下人,何况勋贵之家,哪怕是徐国公府,在禁止贵族使用奴仆的政令下达之前,就还给了人们卖身契,改成使用佣工。
贾府穷吗?
有俸禄,有祖宅,有赏赐,有庄园,有商铺,真算不上穷,可是呢,一个衰败的勋臣之家,仆人数量有数百乃至上千人,有了这么多的下人,光维持自家门面就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加上各家人情往来,家里门楣这么奢糜,出手能小气吗?所以再多的正常收入,也是满足不了需求的,那么为了维持自己的需求,就促使他们违法犯忌。
越来越多上层违法犯忌,法律制度形同虚设,讲究人际关系,也就形成了明中末时期的社会上层风气,社会效率倒退,张居正在他的奏疏里,对此有很细致的批判。
所以廉政对于大明,关乎大明的未来和根基,所以曹端的地位,为什么在历史上被拔高,以及后世倡导学习曹端的思想。
金州的官员们就很廉明,朱高炽很满意。
于是想到了曹端,虽然朱高炽与此人没有什么交际,可是对此人在北平提倡的新学,以及离开大明一路向西游历天下还是很关心的。
一晃几年过去了,不知道此人到底是活着,还是流落到了何处呢。
太子殿下的态度,让官员们很开心,大家都开心,现场气氛其乐融融,不光商人们也来了,连工厂也派出了工人们来。
工人们脸上充满了自信。
“把工厂当家不是口号,而是工人们自发的拥戴。”朱高炽亲切的请拘束的工人们坐下,让人们为他们送上了茶水和点心。
寺庙的院子里,朱高炽坐在石凳子上,年龄大的工人坐在另外的石凳子上,其余的工人们和官员们,站立在周边,每个人倾听太子殿下的话。
“工厂的生产,为社会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总体经济的增长,先民提出过,财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无论是朝廷还是商人们,又或者你们工人群体,你们的利益,诞生于社会之上。”
“除了自身的勤劳之外,也离不开社会这个大基础,所以工厂需要利润来发展新的技术,以及生产更多的商品,剩下的利益,一部分交给朝廷,朝廷用来发展社会,还有一部分,则是改善你们的生活,为你们安居乐业提供稳定的保障。”
朱高炽说的很慢,想让每个人听懂。
后世有部分人,说什么国家好了,关他几千块钱的工资什么关系,又说商人们挣了多少钱,那也是商人们的本事,凭什么禁止这个,禁止那个。
其实这是不对的,首先要明白,人是离不开社会的,无论是工资还是资本,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上的,而社会又是人构成的,所以双方的关系是密切的,并不是单独隔离的,需要双方的互相满足。
如何让双方各自索取,各自满足,除了文明道德的建设,物资文明的发展也是离不开的,例如社会资源分配的问题。
这个理论是没有错的,错的只能是人。
“太子殿下说的真好,工厂就是我们的家。”朱高炽面前的年长工人,老眼湿润的说道,周围的工人们纷纷感动了起来。
朱高炽也满脸动容。
如果今天的景象,被记录了下来,流传到了后世,可能会有人觉得很假,甚至有人说是因为自己权力的原因,人们畏惧自己,所以才如此激动。
可是朱高炽非常理解眼前的工人们。
每个时代,人们的需求是不同的。
结束了五代十国,宋初的时候,百姓们只在意一件事,能不能有安宁的生活,他们不要战争,受够了军队失去秩序。
明初,人们的需要不少,可是过上好日子,是老百姓们最朴实的愿望。
他们不觉得在工厂干活累。
哪怕干活并不轻松。
可是他们在工厂里干活,不但有假期,还有丰富的娱乐活动,以及稳定的工钱,可以养活他们的家人,让孩子去上学。
所以工人们很激动,他们太激动了,每个人用炙热的眼神看着朱高炽。
这一切都是小王爷带来的。
小王爷是一个符号。
北平的老工业区,金州老工业区,不少的老工人,仍然这么称呼朱高炽,这些地方,只要说到小王爷,人们都知道是指朱高炽。
朱高炽很理性。
他并不被眼前老百姓们的拥戴所欺骗。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同样的道理,老百姓的需求也是不停变化的,日子越过越好,需求变得层次越高,原来的满足已经成为了不满足。
日子越过越差,需求变得越来越低,需求和文明一样,并不是永远在进步,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可能进步,也可能倒退。
如果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那么十年后,二十年后,当人们的需求更高了,而社会的发展脚步没有跟上,现在自己有多么受欢迎,未来就有多么被痛骂。
朱高炽甚至想到了美国。
有人吹嘘美国经济发达,老百姓不晒衣服,规定只允许使用烘干机,以此证明了美国的发达,可是朱高炽从另外的角度,看到了美国百姓高成本的生活环境。
他们收入是高,可是开支也太高,而且没有选择,是法律规定的硬性开支。
所以同样的一百块,不同的时期,老百姓们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例如这一百块,能让国内百姓笑开颜,可放在米国,只能满足老百姓的日常需求,得到他们的抱怨。
同样的道理,当国内发展到新的高度,原来一百块的收入,同样也不能老百姓们高兴。
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因。
从来就没有永恒的社会,相比较周边再富裕的社会,也会有大量的不满,因为需求无止境。
上午的热闹,官员们志得意满,很快在下午的时候,遭到了太子殿下的泼冷水。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金州这些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离不开百姓和各位的努力,但是我发现一个很不好的现象,金州有了自我满足的苗头。”
朱高炽批评道,“根据调研司的报告,金州老工业区的新技术诞生以及普及率,从十五年前的百分之十一,降低到了百分之八。”
官员和掌柜们愣住了,没想到太子殿下,竟然能从这样的角度找到他们的不足,实在是有点鸡蛋里挑骨头。
朱高炽把众人的神色看在眼里,内心忍不住叹气。
任何事物有利有弊,资本的放纵,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的根基,可是在效率上,的确有资本的优势。
大明工局的优势和势头,完全不是民间商行可以比拟的,但是民间商行的发展速度,特别是扩张态势,早就超过了大明工局。
“大明商行在高丽取得的成功是耀眼的,为何不是大明工局呢?”
“这两年大明工局的规模体量,如果不是朝廷的布局,集中全国的力量,拉开铁道等大基建工程,以此带动的煤矿,焦炭,冶铁等大明工局传统行业,很有可能已经被大明商行的发展速度甩下。”
“金州作为最老的工业区,有自己的林木业,自己的造船业,并且很早就是医药行业的研发基地,种种的优势,却一直在吃老本,传统模式上始终没有新的创新。”
“而民间商行们,不但开始融合融资,集中规模和资本,还推陈出新的创办了股份制模式,技术发明和普及的占比上,也开始赶超大明工局,在国内他们不如你们有优势,可是在海外,大明工局的影子,早就被民间商行甩的无影无踪。”
“高丽的各行项目,如果不是朝廷的插手,有大明工局的份吗?”
“我真不想看到那一天,大明工局在竞争的局面下,全面的落败,无法盈利的情况下,大规模的闭门歇业,这不是危言耸听。”
朱高炽大声的说道。
“请太子殿下放心,我们一定改正。”
辽东大明工局的负责人马报周,诚恳的说道。
人们都以为太子殿下巡视全国,主要针对的是地方政务,推动廉政,实际上并不止于此,大明工局的高层们,已经知道他们的好日子可能到头了。
太子殿下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在于体量巨大的大明工局身上。
但是人们不知道,太子殿下最后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只知道太子殿下每到一处工业区,会和当地的负责人们进行长谈和吹风,这样大的举动,可见太子殿下即将推出让人震撼的改革措施。
不久后。
朱高炽抵达了平安都司。
高丽的地理环境,包括倭国,与中国古代一样,可以做到自给自足,矿产资源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总量丰富,哪怕降雨量最少的咸镜道,也超过西部七省的平均年降雨量。
咸镜道与平安道重归中国,让大明多了两个都司,但是主要的资本,集中在黄海道,原来高丽北王行府所在的行省。
后世南北高丽都在发展工业,北高丽主要在平安道新义州和黄海道松林州建立工业,南高丽主要在,全罗道全州和尚庆道浦项建立工业。
两者相比下来各有优势,例如浦项与松林相比,浦项位于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技术先进,海运便利,市场广阔,即区位优势主要为社会经济因素;
而松林靠近铁矿、煤矿,靠近河流,因此原料和燃料较为丰富,水源充足,即区位优势主要为自然因素。
当下是十五世纪的大明,高丽北部没有被大明封锁,所以高丽南部的优势,高丽北部也具备,而高丽北部的优势,高丽南部不具备。
简而言之,高丽北部多山区,少平原,但是矿场丰富,适合煤炭时代的发展需求。
平安道和咸镜道,原来当地的百姓大概有上百万的人口,而黄海道估摸有三百万上下,所以大明没有急于拿走黄海道,其实有些残忍。
高丽国王早就派了世子和勋臣们前来平安都司,地方上的两班勋臣,以及大明商行,都司文武官员,上下迎接朱高炽的到来。
原协守兵团已经解散,取而代之的是都司建立的卫所,以及平安都司和咸镜都司,然后黄海道由平安都司和咸镜都司共同派派兵维持地方治安。
原来的高丽北军,经过裁减后,保留了青壮,维持一万人的规模,由大明军官带领,规制上属于高丽王国,并承担军饷和军需。
这一万高丽北军没有进行新军改革,大明会单独给予补贴,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高丽总督姜宾知,正向朱高炽进行汇报。
“我们并不在本地招募工人。”姜宾知得意的说道。
“为何?”
朱高炽好奇。
“经过与商行们的沟通,为了维持地方的安宁,我们认为,无论是哪家商行,招工只能去忠清道、全罗道、庆尙道三地,但是不限制籍贯。”
听完姜宾知的解释,朱高炽有些悟了。
手段的确有点毒。
如何对待平安都司与咸镜都司的百万本地百姓,以及解决当地的两班阶级,是躲不开的问题,大明又不是圣人,自然不会吃力不讨好。
想要提高两地百姓的生活水平,首先面对的是地方两班阶级。要解决地方两班阶级,要么拉拢,要么打压。
前者容易,后者困难。
于是姜宾知选择了前者。
不改变平安都司和咸镜都司,维持了地方的原貌,这样的平衡,又需要面对大明商行的资本扩张,这也是当下黄海道独特模式存在的主要原因。
英国是羊吃人,高丽是煤矿吃人。
极致的压榨下,高丽方方面面的商业利润被大明商行压榨,利润没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高丽北部的经济看起来发展的很快,人均经济发展迅速,实际上老百姓们过得越发的困苦。
首先是粮食短缺,其次物价飞涨,最后又收入降低。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高丽北部的百姓们活不下去了,百姓们活不下去就会导致流民,流民会让地方不安稳,不安稳的社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于是商人们祸水东引,他们不光去南方招募工人,还在南方开设“粥棚”,又不限制籍贯,让越来越多的北部流民涌入了南部。
南王想要禁止,可是又不敢禁止,他没有这个权力。
其实又与明末老奴一样的套路。
先对付百姓,让大户们不愿意冒险反抗,等对付完百姓,再来对付大户们。
北部的百姓越来越少,大户们手里的隐户和奴隶虽然增加了,可是相比较大明商行从南部吸收的工人数量不能相提并论。
这些不要工钱,从早干到晚的工人们,百倍的为商人们带来利润,而大户们的土地生产的粮食,只能维持他们自己利益,双方的发展速度不可同日而语。
要不了十年,地方勋臣阶级就会破产,自己无法维持下去,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完整与干净的咸镜都司和平安都司,以及偌大的黄海道。
土地上的百姓还是那些百姓,只不过他们这些百姓去一次南方,再从南方回到北方,变成了“工人”。
至于这个过程里,百姓们家家破产,死了不知多少人,并不在商人们的考虑中,风险转嫁给了高丽南方,也让朱高炽明白了,为何高丽的流民爆发在全罗道。
老奴用的是刀子,商人们用的是资本套路。
太坏了。
朱高炽忍不住扫了眼姜宾知。
国内社会经济发达,文明昌足,运输交通便利,大量人口的视线增长,对社会认知水平更深,再此人口大基数上,诞生了更多的“聪明”人,他们想出的主意,比原来体量所诞生的“聪明”人,更要刁钻和毒辣。
贾诩啊。
汉朝的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体量,以及技术水平下,能培养出一个贾诩,如今的大明,像贾诩这类的“聪明”人,可以培养出一百个、一千个。
不光是杨士奇这样的传统人才有了变化,成长于新时代的姜宾知,坏起来同样让人防不胜防。
明白了高丽的形势,朱高炽不置可否。
西部七省、南洋、高丽、倭国、海外,大明需要不断地尝试新模式,才能有完整的进步,知道什么样的做法,带来是什么样的结果,总比在国内实验的好啊。
有了好处,立刻在国内复制,发现了危害,也能及时更正,不至于伤害国内的利益,和妨碍国内的发展。
犹如后世的美国。
他的细菌研究等实验都是放在海外的国家,而不是自己的国内。
——
大明在高丽的商行们,有了姜宾知的支持,以及国内军队海外驻守的安全保障,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垄断了高丽,打败了高丽原来的小作坊。
成套的衣、丝绸、各类瓷器、茶叶、煤油灯、廉价的纸张、笔墨、皮鞋、皮衣、自鸣钟、油伞、音乐盒高丽的市面上全部是大明的商品。
高丽的土地上,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成船成船的运输回大明国内。
高丽的两班阶级们,以购买大明商品为荣,就算有人想要模仿开办工厂,也因为技术和成本的落后,无法与大明的商品竞争。
哪怕同样的毛笔,人们也会以使用大明的毛笔为荣,以使用自己国家的毛笔为耻。
生产一只毛笔。
从毛到杆,提供一百个工作岗位,其中九十个以上的岗位,包括研究新款毛笔等都在大明,高丽只有商铺负责销售这类,提供不到十个的岗位。
高丽的作坊全部破产关门。
高丽的有钱人,通过购买大明的商品,资本流入了大明商人的手中,而高丽并无法管控大明商人们,更不能禁止大明商人们带走资本。
高丽的百姓们,大规模的变为流民,无法提供消费能力。
高丽的田地和矿产,为大明提供廉价的能源,无数的工业原料和煤矿铜铁资源,一船一船的送到大明,让大明的生产力有了更大规模的体量。
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社会资源分配模式,以及工民联合部等制度保障下,大明的工人,普通一个月都有一元八钱的月收入。
大明的市场,国内与海外大量的供应,为之成倍的扩张,需求带来的利益,让商人们使劲一切手段扩大生产。
于是在高丽北部吞并更多的土地,寻找更多的矿区,没有约束,高丽也无法约束的大明商人们,仿佛势不可挡的力量。
那些例如提供销售的商铺这类的东家与伙计,与大明商行的联系越发紧密,他们的日子与高丽的百姓不可同日而语。
他们在家里大鱼大肉,使用大明的商品,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而街道外,满是衣不蔽体,神色麻木,一顿饭就可以换一个年轻女性的高丽百姓们。
这些富庶的精英们,他们牢牢的依附在大明商行的身上,因为他们的利益来自大明商行。
只要五角钱,在高丽什么样的年轻漂亮女性都可以娶到,任打任骂,不光会伺候人,还能干活,又能生孩子。
大明工人哪怕每个月只有一元钱的工钱,可以在高丽过上不敢想的生活。
大明商行们在国内招募到了越来越多的工人。
这些工人们成为大明商行在高丽的核心构架,各个都是班头、管事级别以上的中间层。
哪怕是五十岁的,大字不识,说话漏风,满口黄牙的老汉,只要愿意去的,都能在高丽娶到小媳妇,为他传宗接代。
与原来的金州都不同的社会环境,吸引了国内许多的百姓。
高丽南部水深火热,因为高丽南王无法扑灭流民造反,导致南部战乱规模越来越大,而北部因为中部的缓冲区,加上两个都司的军队防守,稳定的秩序下,却埋藏着极度的两级分化社会。
越麻木只有更麻木。
高丽离文明太近,反让高丽成为离文明最远的地方。
传统农业社会模式的破产,兴起的是资本商业的压榨,而以大明的体量,两者的距离,以及高丽所具备的的地理资源和人口,成为了大明资本的发泄口。
犹如决堤一般,滔天的洪水灌入了高丽,毁灭了高丽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