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五年。
春。
一支庞大的战舰队伍,从金州出发,途径高丽沿岸,在琉球本岛休整半个月后,沿着岛津东岸北上,在倭国的四国岛与中国地区的海湾炮轰山名。
不光摧毁了幕府军的粮草,也是
幕府军的大型铁铳,不但没有来得及反击,甚至丝毫的抵抗力也没有,而海军战舰上的舰载炮,犹如雷鸣一般,射程最远达到两三里。
威力惊人。
一炮糜烂数人,更甚至十几人。
半个时辰后,海岸线上的防御工事灰飞烟灭,人们讨论的大明舰队的威力到底有多大,众说纷纭,今日倭国终于得见。
当岸边没有了声息后,小船搭乘大明士兵登陆。
海军有两种登陆的船只。
一种是宋朝时期发明的子母船,属于轻型船只。
母船长三丈五以上,前两丈,后一丈五,只有两边舷板,内空,有一小船,上有盖板,有四桨可划,用绳索与母船绑。
母船有柴火猛油,火药火线。
战时母船迅速抵近敌船,钉在一起,点燃母船后人乘子船而返。
子船的船型,成为了金州海军的主要运载船只之一。
另外一种是快船。
航速较快,便于在水上机动作战的战船,也可以用来运输物资。
历史上郑和下西洋时,明朝海军舰队中最大的快船有八桅,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排水量在一点四万吨左右,普通的快船有五桅和三桅的,排水量从数千吨到一两百吨不等。
这个记载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夸大的。
不过呢。
夸大在古代是常事,例如十几万的军队,号称百万。
但是古代有明确的记载,所以大家都知道具体的数字,并且能有完整的判断。
而西方却没有详细的记载。
西方是口口相传的诗歌故事类型。
所以他们把这类故事当做史料,并且认真的研究。
如果古代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那么同样的,后世也会把古代的诗歌故事当做史料来研究,只不过成王败寇而已,谁强大,谁说话的可信度就高。
畏惧强者,也是一种原始的人性。
所以强者在很多人心中,代表了权威。
这些小船,通过士兵们划桨,快速的涌入岸边,士兵们立刻淌水登岸,并且在岸上整理队形,各伍各什,乃至各队集结完毕后,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方阵。
此时。
幕府军试探的派出了一支骑兵。
倭国的战马低矮,和大明的驴子一般大小,所以他们身后插着很高的旗帜,以衬托高大,在骑兵们的身后,是穿着布甲的士兵,还有简陋军备的足轻们。
双方很快展开了战斗。
大明新式的自生火铳,技术上已经逐渐成熟起来。
湖广行省分为湖北和湖南行省,湖南行省的燧石矿质量在世界上并不属于前列,但是在大明本地却已经是最优质的一批,足够军事上的需求。
反观倭国的火器,其实属于火门枪的原理。
这些年来。
不少的国家和地区研究大明的火器,并且有许多的成果,可大明的火器,制作上可以仿制,大规模生产很难,无论是倭国还是高丽,他们都无法大量生产。
简而言之,农工社会的生产力,让他们造不起。
所以哪怕是倭国,幕府军也只有一支三百人的新式火器队伍,并且掌控在幕府将军手中,并不在此地。
不过根据商人们上报的消息,倭国的工匠们已经开始研究
包括大内义弘这些地方大势力。
不过呢幕府才有实力,其余的地方并无法推广。
蒸汽机的推广,并不是技术上的难题,而是市场的需求。
正如后世美国发明了许多的新技术,可很多新技术,却在中国发扬光大,并且市场化。
发明和市场化。
后者更为重要些。
所以中国古代很多的发明,因为市场需求的原因,并没有得到推广开来,同样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不是技术和文化更为发达的法国和意大利等地区,也是英国的地理环境和生产模式,造就了市场的需求。
这是后世许多学者的公认。
包括对中美的研究。
乃至十八九世纪,明明发明技术主要在欧洲,可美国却兴起强大,生产力超过了西方的主要原因。
土地肥沃,地广人稀,人均资源高,周边局势平稳,导致一样接一样的新技术,虽然在英国这些老牌国家发明出来,却在美国普及并发展。
例如十八世纪,美国出台的专利法新规定,无论从哪个国家偷来的技术,在美国都能获得专利,并且获得保护。
包括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派出大量技术间谍前往英国也是去偷纺织机技术,于是日本在德国,美国之后,也成功获取了大量技术,建立本国纺织工业。
后世部份别有用心的人,用这一条来指责,其实他们的目的很清楚,就是为了瓦解而已。
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什么愿意把蒸汽机技术,纺织机技术教给死敌德国和美国,德国为什么把先进的电气技术,教给大洋彼岸的美国。
因为他们都挡不住而已。
包括美洲土著,最开始看见西方殖民者的骑兵和火枪,吓得犹如遇到了神仙,结果才几年的时间,当地土著也骑着马,扛着火枪反抗殖民者。
是殖民者愿意教给他们的吗?
这才是美国把东方视为头号对手的主要原因。
因为一样又一样刚问世的新技术,在中国得到了普及和大发展,让发明这些技术的国家感到震惊,大家都不是傻子,知道长此以往的后果是什么。
大明士兵们用手榴弹摧毁了幕府军的战心。
小船上搬运下来的百子连珠炮,补足了大明士兵们的火力,形成了一道密集的火线,让冲刺的幕府军溃不成军,见火候差不多了,大明士兵们发起了反攻。
刺刀冲锋。
不到半个时辰,幕府留在此地的数千军力已然溃败,还包括了大明士兵登岸的时间。
随后。
明军集结完毕后,两千人的队伍,带上车载炮和百子连珠炮,前往备中城。
备中城的大名早已经得到了消息,并且
面对倭国的城池。
大明军方将领并不陌生。
在旗帜和号角的指挥下,各队按部就班,随后车载炮的炮火声响起。
摧毁了一段城墙后,大明士兵们用手榴弹开道,击退了坍塌处的守军,随后蜂拥的入城,当地的守军并没有形成巷战的组织力和军心。
当大明士兵入城后,守军们就崩溃了。
只用了半天。
大明士兵拿下了备中城。
不过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占领此城,主要是摧毁此城的粮草。
为了打败大内叛军,幕府军集结了十几万大军,其中大部分的粮草堆放在后方,包括备中城,是幕府军主要的补给点之一。
打蛇打七寸。
大明的兵部并没有要与幕府军大战的决心,因为国内的形势目前还不允许。
只是呢。
幕府军已经拿下了山名地区。
倭国南部地区,势力最大的原本是山名地区,后来在战乱中,山名地区的势力衰败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大内义弘,也就是大内氏。
大内氏去年的时候,范围不光包括了山名部分地区,还有武田和毛利部分地区,以及九州国的松浦地区。
原本的历史上,幕府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平叛了大内氏。
不过幕府虽然打败了大内氏,却并没有彻底平息当地的反抗势力,为数十年后,倭国历史上名气很大的应仁之乱埋下了伏笔。
此次的战乱,在倭国的历史上被称为应永之乱。
无论是规模还是动静,都不如应仁之乱。
因为当下的幕府实力还很强大,不像几十年后,已经压不住各地的矛盾,但是今非昔比,通过大明的支持,大内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原本的大内氏,指望的是朝鲜。
最初的倭国西部最强守护是山名氏,属于当地人,如今号称倭国西部最强守护的大内氏,并不认为自己是倭国人,他们认为他们是高丽人。
所以他们希望和高丽结盟,只不过高丽并没有伸出援手。
当下的高丽三分。
高丽南王虽然和大内氏联络频繁,可大内氏更需要大明的支援,而且高丽南王也不敢派出大军奔赴倭国,所以如今的大内氏很矛盾。
大内氏很清楚高丽和大明的区别。
借助高丽的力量,他们还能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但要是倒向大明,那么他们未来很难脱离大明的控制,也是当下大内氏和大明一直没有谈妥的原因。
乃至幕府军突破了大内氏的防线,不光拿下了北部几地,并且大有突击到大内氏腹地的态势。
如果没有外力的帮助,大内氏必败无疑。
基于此。
大内氏终于妥协了,全面答应了大明的条件。
九州国归于大明。
大内氏独立。
但是在四国方面,大内氏坚定的要求归于他们,而大明认为四国的旗帜倒向幕府,并不属于大内氏,所以应当由大明接管。
同样的条件,大明也在和幕府交谈。
相比较大内氏的态势,幕府的家老们毫不犹豫的拒绝,终于促成了此次明军闪击幕府军后方的军事行动。
当备中城的粮草毁于一旦的消息传开,准备趁胜追击,两个月内消灭大内氏叛军的幕府军震动了,密集的攻势猛然停止。
幕府的援军抵达后,大明的士兵已经撤退。
只剩下满城狼藉的破城。
能带走的粮草全部带走,不能带走的就烧毁,不留一粒粮食。
“八嘎。”
备中松山的大名小堀远州,望着前方的黑烟滚滚,忍不住破口大骂,内心也慌了起来。
国内的粮食积攒不易。
为了此次的平叛,幕府将军准备了几年的时间,这些年来,大内氏上蹿下跳,不是幕府看不见,而是心有余力不足,暗中积蓄力量。
虽然幕府的粮草并不只此处,可三分之一的粮草被摧毁,还要担心大明神出鬼没的舰队,这个仗没法打了。
——
倭国本岛南边是九州国,也是一座岛。
九州国的发展,来源于倭国的南北朝,大量的人口和高层迁移到了南部地区,加上失败武士的汇聚,历史上倭寇的主要停留点就在九州国。
在明朝中后期,九州国的实力发展了起来,乃至九州国南部兴起的岛津家族,威逼琉球进贡倭国,在清朝的时候,正式吞并琉球,纳入日本的领地。
目前的九州国,主要势力在北部,其中一部分属于大内氏的范围。
九州国以南。
是奄美群岛,奄美群岛属于琉球王国,只不过因为靠近倭国,而且当地生产力落后,并不是很清晰,大名鼎鼎的硫磺岛就在奄美群岛范围内。
奄美群岛以南就是琉球本岛。
北部是山北王国,中部是中山王国,南部是山南王国。
按照后世部分人对西方的称赞说法来形容。
如果不是大明,这些地区早就充满了战乱,大明的存在,有利保障了世界的和平,所以这三个王国仍然存在,在大明的管理下,互相不敢征伐。
因此大明是文明之光。
至于几十年后,这三国成为统一的琉球王国,并不在讨论范围内不是么。
例如美国的扩张就是历史原因。
总有理由可以解释的。
历史上明朝初期,琉球本岛和大明之间的海域,大明在久米岛设立了真远渤按司,当下并没有,直接由大明海军和当地土著沟通后,成为了大明海军的补给线上重要的维护点。
三北王国的归仁城。
大明海军海外的大本营所在。
上千名士兵正在营区内训练,施行轮休,每班士兵每个月有六日的假期。
几名士兵并没有离开营区太远。
大明海军有十万规模。
其中一两万布置在了琉球,倭国,朝鲜方面,由当地补给粮食。
大明的海军士兵们有钱,不过当地的土著们并没有高级的贸易方式,只有王宫和大臣们才会接受大明海军士兵们的粮票。
他们出使大明,对粮票的需求越来越高。
不过随着商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人带来了商品,土著们也可以通过粮票购买到大明的商品,不知不觉间,大明的粮票已经成为了当地百姓们接纳的货币。
部落头人接待了大明的士兵。
年轻的姑娘们,满怀热烈的眼神看着大明的士兵们。
几名士兵和部落的青壮踢蹴鞠。
蹴鞠是士兵们送给他们的,蹴鞠的活动,也传入了当地,成为了闲暇时的活动。
光着胳膊。
大明士兵和部落的青壮们分成两队,在空地上进行了比赛,头人脸上露出了笑容,笑眯眯的看着他们挥洒着汗水。
“明人讲礼。”
一名首领肯定道。
众人对大明士兵们的印象不错,他们遵守当地的规矩,而且带来了大量的粮票,并且出手大方,送给了部落不少的好东西。
蹴鞠只是一样。
还有锋利的小刀,漂亮的布匹,好吃的牛肉干等。
最重要的是大明士兵们守礼。
他们从来不会做违法的事情,军纪严明,让部落的首领们惊叹,从大明身上,他们感受到了被尊重,没有被侵害的危机感。
长年累月下来,双方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关系。
大明士兵们告诉当地人,连太子殿下都下令过,无论在何地,大明军队都要保持军纪。
如果朱高炽在此。
他会想到美军的做法。
清亡以后,新的朝廷依赖美国,把美国当做绅士,结果是他们的太太和女儿被集体侵犯,一场另类的“某天”盛宴。
新的朝廷从来没有自强的想法,把依赖别人当做唯一的手段。
最早是依赖英国。
乃至英国的历史教科书上都说,九一八是英国的失败。
因为日本入侵中国,当地政府求着英国解决,寄望与国联,而英国主导的国联,并不能督促日本停下侵略的脚步云云。
简而言之。
西方主导世界中心论的洗脑,在英国从小就开始了灌输。
所以英美以自身利益角度出发,插手别国的事情,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因为他们的百姓,从小的教育,就是让他们认为自己是主导世界的管理者。
所以各国都要服从他们的利益规划,违反他们的要求,就是破坏所谓的文明秩序。
而前朝依赖外部力量,遭受的巨大痛苦,为百姓们带来的磨难,前车之鉴下,所以才有后世的发愤图强,决不把命运交给别人手中。
正如后世的某巴。
寄望于国际社会,如何抵抗的住强盗呢。
最让弱小者绝望的是,强盗并没有要接纳他们成为本国人的动作,反而大有驱赶和赶尽杀绝的态势。
还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罢了。
大明的士兵们,成为大明开疆扩土,新土地上生根发芽的种子。
只是呢。
道德枷锁的束缚,让士兵们总体上保持了人性,不敢随着人性乱来,但并不是圣人,私人的欲望,同样在上演的过程。
几名士兵带回来几袋军粮。
士兵们有钱。
他们从国内的商人手中购买许多的商品,包括粮食这些,成为了当地最富裕的人群之一。
部落的宴会后。
士兵们露出了笑容,返回了各自的“新家”。
“阿牛。”
“你力气大,也听话,还聪明,好好学好大明话,等哪天有机会,我带你加入大明军队,成为大明人,以后在大明安家落户。”
一家子人围着大明的士兵。
大明士兵比划的说道。
家里的大人露出欣慰的笑容,壮小子听着自己的新名字,一脸的傻笑,他的姐姐忍不住推了他一把,让他向姐夫表态。
士兵不以为然。
吹了一会的牛皮,领着自己的当地媳妇返回了房间。
琉球岛才多少人口。
比较起大明上亿的人口,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大明内外都不在乎吸收本地的人口,因为大明的人口体量就是最大的优势,所以自古的朝代,例如明朝,对周边部落只有一个要求。
和睦相处。
因为从骨子里,古人就很自信。
他们认为靠着自己的文明发达和生产力,能解决一切问题,包括教化土著。
只有那些经常烧杀抢掠的部落,才会让大明派军剿灭。
例如播州土司。
杨应龙自己关起门来想怎么做都行,大家面子上过得去,大明并不会理睬,唯独此人在周边烧伤抢掠,屠戮百姓,才是促成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根本原因。
对比大军的出征,消灭这些部落,得到的利益并不划算,所以大明并不希望军事行动,从皇帝的旨意到地方官员的思路从来没有变化。
和睦相处。
少数人口部落做不到,近代西方人同样做不到。
他们才多少人口,怎么可能吸纳当地的土著,而且他们并没有道德枷锁的束缚,所以灭绝当地人口并没有心理负担,也是他们必然的行为。
士兵们在土著妻子家里过了夜,又逗留了几日,等待假期临近,才与家里人告别,返回了营区。
此时。
出征倭国的舰队也来到码头上休整。
码头是海军修建的,最初用来军事,后来放开民用,大批的商船抵达码头。
数千人的士兵,加上几艘商船的抵达,让归仁城一夜之间热闹了起来,士兵们结束了海上的劳苦,三三两两的休息。
商人们带来内地的酒水,成为了最畅销的货品。
还有一些士兵会购买衣裳。
“慢点,我手里有镜子呢。”
一名士兵阻挡好友的热情拥抱,指了指手里的镜子。
镜子本来不便宜。
漂洋过海后更不便宜了,除了琉球本土的贵族们,普通老百姓是用不起的,不过海军士兵们消费的起。
“你把这里真当家了啊。”
好友打量了对方手里的礼品,知道对方是送回“丈人”家里的,好友忍不住打趣。
“人家跟了我,我要对得起人家。”
士兵认真的说道。
“不少人可是有两个家,你倒好,太过实诚了。”
“别人是别人,我是我。”
“走,喝酒去。”
两人肩靠肩的离去。
异国他乡。
人生三大喜。
金榜题名时、洞房烛夜、他乡遇故知。
事业、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