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东厢房。
内阁。
太子与皇太孙联合推动,成立的新衙门,虽然成立的时间短,但是重要性却越来越高。
几名小黄门提着茶壶,为阁员们添置茶水。
文华殿大门的对面是文渊阁,相当于皇家图书馆,为政策的制定提供资料。
内阁有七人。
东厢房的三间厅,厅内除了陈设外,七张黄梨案台打磨的油亮,光滑整洁。
文房四宝,书画舆册。
“解阁老。”
小黄门露出笑容,从茶几上的茶盘里、把茶盖子掀开,已经凉了的茶水被他倒入盆中,重新换上了新的热茶。
朱元璋让人查,没有查出证据,然后要求高龄老人刘三吾改名单,取几位北方人。
大户里面来算,十家至少有三四家是有的吧。
文官和乡绅的权力削弱。
无论是广东的朱允炆,又或者其余的藩王,都具备号召力,至于打不打得赢。
其中洪武二十七年的状元张信,坚持不改,其余想要顺从圣人的官员,见状元如此态度,因此不敢改。
所有的奏疏要经过内阁,他们会附上自己的建议,然后由太监们呈交到文华殿,由皇太孙批复。
“圣人微服出访的事情,并没有对外透露过,我们内阁也是今日才知道。”
想要打造强盛的文明,就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前提是遵守人们的共识,而不是破坏诚信。
有内鬼。
“真想对咱下手。”朱元璋不可思议,吹胡子瞪眼的骂道:“他们是怎么敢的呀。”
朱元璋冷笑道:“咱按照你们的想法,只给三个月,三个月的时间到了,咱就亲自来办。”
里间的胡广,听到外间的动静,出来关心的问道。
听到这件事的
“不。”
几名阁员一起去了文华殿。
在结果没有出来的时候,谁也不觉得自己会输。
朱高炽沉吟。
“大哥让我去广东监视朱允炆那小子?”
朱元璋也来了。
“臣等领旨。”
使唤人家,一口气也不让别人歇歇。
太子远在万里之外。
朱棣在年关的时候,应该也就回来了。
“走吧。”
那么皇权当然也得要让步。
朱元璋恶狠狠的说道:“以为朕老了,就敢违逆朕。”
“什么!”
来到了比较陌生的南方,他已经急不可耐。
可目前还没有彻底进入工业社会,那么自己这个君就还是父。
“有人要图谋不轨,欲加害圣人。”
他现在老了,权也放了,国事不管,还能干什么?好不容易才有个让他喜欢的爱好,否则他一天里就闲呆着不成。
还是自己保守的猜测。
胡广三言两语说出了关键。
办了许多的事情,什么人敢对抗过?
既然为父,就不该仇视子女。
天下有多少对自己不满的人呢。
“有人敢打皇爷爷的主意?”朱高燧惊讶的合不拢嘴。
乾隆为何杀害上奏三条治理良策的大臣,因为乾隆不认为自己是天下的君父。
众人看向朱元璋。
洪武三十年的事情,自然说的是南北榜案。
所以朱高炽不会像清朝一样治理国家,以杀戮来治理内部矛盾,而是选择以治理问题来解决矛盾。
有个人在沿海打工的时候,因为与人发生矛盾,用刀刺了一个人,换了一个地方,过了二三十年。
并且位置很关键,能知道许多寻常官员不知道的消息。
不知道的时候可以不问,既然知道了,必然要问,这才是忠心的表象。
只要圣人出了意外。
如今朱元璋旧事重提,可见他内心的愤怒有多深。
“见过了。”
后世在网上看到的故事。
君代表民意,根据民意来惩治内阁。
所以朱高炽并不想通过杀戮来达成治国方针,而是用互相妥协的手段。
朱高燧长大了,更加的深沉。
皇太孙名不正言不顺,反而是最有利的时机。
根据皇太孙的调令,北平的朱高燧南下。
明年年初,安南也要开始闹事,正好让朱棣和朱高煦父子俩去收复安南。
自己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大哥把弟弟从北平急招来,肯定有什么大案吧。”朱高燧急迫的问道。
然后朱元璋杀了张信,流放了刘三吾等官员,然后亲自下场,全部点了北方人,所以又被称为北榜。
黄淮忙急忙慌的走了进来,没有一丝内阁阁员的气度,打破了内阁的平静。
那么到了工业化社会,内阁制度的健全,错的就是内阁,君虽然不再是父,可君也不会在错了。
解缙内心“咯噔”一下。
“从洪武三十年就有了苗头。”
自己都不带头,怎么能指望别人遵守规则呢。
朱高炽也松了口气。
朱高炽没有在意。
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
他们认为圣人呆着皇城里,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有史以来。
突然。
六三吾不改。
他也不愿意办成特大案件,更相信只是极少数的人。
二弟和三弟都已成婚。
“大哥。”
其余的阁员纷纷点头。
“既然知道了此事,吾等大臣应当去。”
从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到秦朝,秦汉到隋唐,隋唐到宋朝,乃至后世,是一部上层权力不断下放的历史。
藩王和勋贵的世袭削弱。
怎么突然有人敢这么大的胆子。
朱高炽有些不好意思面对朱高煦的目光。
“何事如此慌乱?”
当年的圣人好像又要回来了。
朱元璋羞怒的说道。
因为嘉靖认为自己是天下的君父。
朱高炽一脸的苦笑。
解缙先开口,询问了此事,然后拜向圣人,诚恳的说道:“圣人安危关乎国家社稷,因此臣恳请圣人不要在微服私访,以免让宵小得逞。”
朱高炽笑道:“要辛苦你去广西。”
“见过母妃了?”
“好啊。”
内阁大臣们已经知道圣人也在文华殿,进来后先拜见了圣人,然后再拜见皇太孙。
现在可不是后世,有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随时调查录像,可谓是天罗地网。
更何况现在的大明。
朱高炽忍不住想笑。
正如天下之言,君为父。
解缙的笔掉了下来,弄脏了奏疏,急得他满头大汗,又心急黄淮说的事情。
朱高燧摇了摇头。
皇爷爷那是什么人物。
嘉靖为何不杀海瑞。
简而言之,认为是子民,与不认为是子民的区别。
朱元璋更恼怒了。
朱元璋老了,放权多年,人是健忘的,更是会猜测的。
没有几日。
朱高炽忍不住想到。
锦衣卫打探到的消息,有人在圣人常去的地方,向人们打探圣人的动静。
通过发展生产力进入工业社会,提升军民的组织性,增加军民的权力。
然后朱元璋命几位新进官场的官员去复查试卷,并作出了暗示。
朱高炽笑着解释了一番。
解缙主动开口说道:“国家富强,百姓安宁,国泰民安,一些硕鼠罢了。”
胡广配合道:“可以下旨五城兵马司,锦衣卫联合督办此案,务必揪出元凶。”
复试的结果就是维持原判。
不光是解缙,其余的内阁大臣都是饱学之士,无论自身具备的知识储备量,还是对国家朝政的了解,都不是一般的人可比。
通过圣人的愤怒,还有皇太孙的态度,他们感觉到了一场危机。
但是前提是建立在有效的秩序与规则上,形成良性的循环模式,如今有些人想要掀桌子。
朱高炽没有说话。
“大哥什么都好,就是你对
南北榜案,中考的全部是南方士子。
解缙颔首感谢。
沾了墨迹的奏疏,让他心里沉甸甸的,不知道自己会受到如何的处罚。
“时间是良药,能改变人们的想法。”
小黄门这才去下一处。
朱高燧问出了关键。
不能办成牵连大案。
实在是时局不等人啊。
“让他们进来吧,看来他们都知道了。”
应该是自己吧。
但不满归不满,难道就因为人家内心不满,所以要杀别人的全家不成。
太监静静的走了进来,告知内阁大臣们在门外等候召见。
“他们如何知道圣人在外使用的名讳?还有他们又如何知道,圣人常去的地方呢。”
内阁不分高低,也没有安排实权,但是最受皇太孙信任的是解缙,太监们也格外客气。
解缙皱着眉头,看着手里的奏疏。
还是朱元璋的‘凶名’厉害,官员们比自己还要着急。
其余的内阁大臣纷纷劝诫。
朱高炽忍不住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太过“柔弱”了些。
就差脸上写着特务两个字,在这个行业,朱高燧干的很开心,仿佛找到自己人生的志向。
南北铁道的通车,消息的传播很快,人员的流动也开始了高效,不至于从北到南往往需要几个月,乃至半年的时间。
李道信今日阻止他出门,朱元璋从李道信的口中知道经过,气愤的来到了文华殿。
天下人的共识。
“大哥,你要办到什么程度?”
根据刘三吾坚持不改的说法,北方因为前元治下,所以文教落后,因此文章不佳。
“哐当。”
里间和外间办公,并不分高低,不过是格局的摆设,解缙喜欢外间的明亮。
山东坐镇多年的朱高煦也入京了,三兄弟团聚文华殿。
北平太稳了,没有他的用武之地。
文华殿内。
文官竟然主动提出锦衣卫。
安南之战,明军打的很漂亮,可是战后文官的治理却太差劲。
朱高炽笑了笑:“参与的人一个不放,而没有参与的人,不能牵连无辜。”
文官的能力,朱高炽不太信任。
思来想去。
到底还是自家人好用些。
也就多辛苦朱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