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小王爷,前方就是应天府

山东济南府肥城。

“咚咚锵。”

“咚咚锵。”

军户经济合作社的带领中,卫司衙门的配合下,当地的卫所掀起了大开荒运动。

歌舞团在工地上,为开挖沟渠的军户们敲锣打鼓。

“人人加把劲,来年多分地。”

“努力干,大力干,干的越多,分田越多。”

工作人员们敲着快板。

军户们推动一辆辆的推车,把挖出的泥土运到已经堆成了小山一样的土坡。

“唱得好喲。”

有汉子推着推车竟然跑起来,脸上满是笑容。

他的全家上阵。

老人小孩妇孺,都在工地上干活。

根据规划。

他们家要分一百亩地呢。

人人都充满了干劲。

整个肥城的卫所,都在进行农业运动。

由军户经济合作社提供工具,农业发展粮票银行提供资金贷款,地方官府和卫司衙门辅助。

“往年征徭役,军户们各个老油条一样的推诿,想不到能看到今日的场景。”

工地上的卫所官员感叹道。

“以前是为官府干活,如今是为自己干活。”

“人家出钱出粮出工具,自己出把力,这么好的机会,哪家军户会错过机会?”

“谁家军户不想要一百亩土地。”

“看来军户们还是不怕劳作的嘛,以前各个都嫌干活累,想方设法的偷懒。”

茶棚。

几名官员不干活闲聊。

周围劳动的军户们,并没有人内心暗骂。

没有人在乎这些官员们偷懒,军户们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田地开荒好了,是分给军户们的,跟他们官员一点利益都没有,人家当然不愿意卖力了。

能来露个面已经仁至义尽。

在这方面,军户们突然通情达理,对事物宽仁起来。

一处洼地。

“轰隆隆。”

挖出的沟渠连接到了远处的河流,蒸汽机正在把洼地的积水抽入沟渠中。

旁边是高高的泥土堆积起来的土坡,人们用手里的铁锹,犹如机器一样不疲惫的一锹锹的劳动。

水渠一日一变。

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高。

技术人员用水平仪测量,工人们挑着沉重的机器。

“嗬哟。”

“嗬哟。”

数百斤的机器,人们靠着肩膀,喊着号子,从大车上搬运到了工地中。

平滑的铁头,下窄上宽。

由四头牛拉动。

把沟渠定型。

多余的泥土被带了出来。

随后是大石滚筒,压实土地。

此时。

“轰轰轰。”

一台“怪物”惊动了周围的军户们,人们张大了嘴巴,不可思议的看着“怪物”。

蒸汽机火车头,竟然被开到了工地上。

大圆筒的轮子在泥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两台蒸汽机机车在沟渠上左右各一台。

他们用铁链拉动沟渠里像犁头一样宽大的机器,在两台蒸汽机机车的带动下,沟渠随着巨大犁头的滑动,留下了平滑的沟渠。

而沟渠两旁的渠面,随着沉重的蒸汽机机车的大铁桶轮子,肉眼可见的被压实。

军户们

“快来看稀奇喽。”

“老天爷呀。”

……

在人们的惊叹声中,两台蒸汽机只用了两个时辰,就干完了数十人一天才能干完的活计。

随着蒸汽机机头的使用,周围越来越多的工地的军户们,看到了这两辆鼎鼎大名的“大铁牛”。

“军户是大明的根基。”

“今日我为人人,他日人人为我。”

“大片井制度是军户们最好的模式,只有大片井制度,才能保障军户们的利益。”

随着宣传的标语,军户们越来越了解什么叫做大片井制度。

新军的整编。

那些去过北平的军人们,为家人们留下了书信。

告诉各地的军户,什么叫大片井制度。

“北平的军户免交粮税。”

“北平的军户们家家都在起楼房。”

“北平的军户们不愁娶不到媳妇,他们的女儿各家都抢着要。”

各地的卫所,军户们都在期盼大片井制度。

一处处的农业大寨,随着开春的气候,又焕发出了光彩。

人们集中在土地上。

不是为了在原来的田亩上劳作,而是开荒更多的土地,为大片井制度打下根基。

……

“这样是不对的,如何能废弃田地呢。”

得知军户经济合作社的计划,竟然要荒废数十万亩的土地,河南布政司的官员大惊失色。

“那些黄河泛滥区的人口,将会移去更好的地区种地,或者加入工厂改善原来的生活。”

军户经济合作社的管事,向河南布政司的官员解释。

每年在河堤的修建,不但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同样也要耗费大量的物资。

靠河的地方,更容易开垦田亩,同样也更容易遭受水灾。

根据军户经济合作社的计划,靠着沟渠的修建,那些容易遭受水灾的地区将会放弃。

“北平行省早就这么做了。”

“涿州放弃了大量的田地。”

“你们一边开荒扩新田,一边荒废熟田,天下哪里有如此的道理,岂不是浪费民力?”

地方官员无法理解。

军户经济合作社的管事也很无奈。

北平模式。

哪怕是中华重工内部的管事,也有不少人无法跟上脚步,更何况地方的官府呢。

有大量能主动接受变化的人,同样也有大量无法适应变化的人。

“早在前年,北平就已经在各行省推动大片井计划,无论是开荒田亩,还是荒废田亩,都是计划之内的。”

工作人员极力解释。

官员无法理解,只能向上面递交不满。

同样。

随着大片井制度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矛盾出现。

“我就不去。”

山东。

一名民户的主人仰着脖子,再一次的拒绝工民联合部的劝诫。

“我就要保住我家的田。”

工民联合部的管事说道:“你家就只有六七亩田,是无法富裕起来的。”

“什么富裕,田就是一切,老祖宗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民户的主人不愿意去工厂。

工民联合部的管事只能警告道:“去年你家的粮食不交去粮点,你说要留着,结果被你悄悄卖给了商人。”

“那是我自己的事。”

干事摇了摇头,郑重的说道:“那家商人已经被查办了,去年也警告了你们家一次,如果今年再犯就不只是警告,除了要没收你家的违法所得,还要抓去坐牢的。”

“老天爷哟,睁开眼睛看看吧,天下哪里有这样的道理,我们家卖自己的粮食竟然要被抓去坐牢。”

家里的老妇人坐在门口的土地上,拍打着地面,吸引了村里的人们。

“岂有此理。”

“老王家还是太固执了,去工厂多好啊。”

和老妇人想象的不一样。

支持她的人有,但竟然还有劝她家的人。

“胳膊像外伸,你还是王家人么。”老妇人爬起来指着那人大骂。

“胳膊扭不过大腿啊,如何跟官府斗呢,还有去工厂要比种地强多了。”

那人解释道。

山东济南车站。

朱高煦带领山东的文武官员,早已等候在车站。

朱高炽走了下来。

“礼。”

武官们纷纷行军礼,王府卫队的侍卫们散开。

“拜见小王爷。”

朱高炽扶起了朱高煦。

十九岁的朱高煦,已经是大小伙子,又高又壮,孔武有力,眼睛炯炯有神。

“大哥。”

“不错。”朱高炽拍了拍朱高煦的胳膊上的肌肉,“是我们朱家的千里驹。”

朱高煦露出腼腆的笑容。

在燕世子面前,没有了高阳郡王的威风。

那家人也在。

什么改革,只要他们家的利益不受影响,其余的都好谈。

谁都知道燕世子入京的意义。

那家人非常的恭敬。

朱高炽安抚了那家人,毕竟名头在这里,有必要给予的优待还是要给予的,否则容易引起没必要的麻烦。

“山东的重要性,是北平与京城的中间地带。”

傍晚。

朱高炽和朱高煦两兄弟在一起吃饭。

“大哥放心,有我在山东,谁敢对父王和大哥不利,我即刻带领大军南下。”

朱高炽点点头。

无论如何。

现阶段他们兄弟三人还是要齐心协力的,目前也有这个信任的基础。

朱高燧在北平,朱高煦在山东。

绝对是震慑力量。

要动朱棣或者动他,必须要考虑这两位。

就像伟人敢去南京,同样是做了事后安排的准备工作的。

不同的局面。

起码现在的形势下,燕王一家才是真正绑定在一起的。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朱高炽笑道。

朱高煦用力的点了点头。

大哥的本事,他从小就佩服,对父王和大哥有信心。

朱高炽向山东的官员讲话。

“山东的工业化发展,必然是有许多的矛盾的,对于发生的矛盾,除了以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外,还需要留给地方充分的理解,万不能强干硬干,相关的官员和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耐心。”

“包括河南各地也是如此,做工作如何能没有耐心呢,如果用高高在上的态度,不但无法解决问题,只能激化问题。”

下午。

朱高炽离开了济南。

“燕世子要来京了。”

一夜之间。

京城仿佛安静了下来。

朱高炽收到了一份名单,看了眼名单,朱高炽嘴角露出了笑容。

十万大军压在京城头上。

起到的威力,比自己说什么都管用。

就如手中这份名单。

仿佛人人都开始期盼他入京,和去年的舆论大为不同。

这就是人性啊。

“小王爷,前方就是徐州。”

“我们即将进入应天府。”

解缙笑道。

“此人能出卖别人,也能出卖我,还是要防上一防。”

朱高炽没有被顺利的形势冲昏头脑。

滁州的广威将军。

此人出卖皇太孙的举动,并没有让朱高炽安心,反而对朝廷的暗流涌动有了更深的认知。

“请王爷下命调走此人,拿下滁州的军权。”

解缙不以为意。

这就是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