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朱高炽下午还要返回世子府坐镇,在中华重工的时间不多,小半月旬

毕竟有些事,需要他来一趟总部。

“工人规模超过了两万,而且厂子真不少,事情太杂了。”周世丰感叹道。

从原来的蒸汽机厂小掌柜,到如今中华重工的大掌柜,不但是北平绝无仅有的,对他也是全新的考验。

朱高炽明白周世丰的为难,后世的集团,有完整的构架,成熟的模式。

健全的组织分工,为上层的管理提供了支持。

而中华重工在大明是新事物。

简而言之,全靠个人的能力,单兵作战,没有形成自我完善的风格模式。

面对这种情况,周世丰提不出有效的建议,所以默不作声,显得很气馁。

朱高炽没有觉得是周世丰能力不行。

周世丰真要是解决了这个问题,朱高炽反而要怀疑周世丰的来历了。

在后世。

集团构架分保守型,风险型,分析型,面对的企业环境,分别为保守稳定,复杂多变,综合。

保守型讲究稳定、纪律和秩序,风险型讲究灵活、快速多变,分析型讲究纵向横向平衡,需要大量的沟通协调。

风险型朱高炽不会使用,不适合中华重工。

分析型对人的要求高,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具备后世优越的沟通协调能力。

中华重工的人才不少,但因为眼界的限制,达不到这个要求。

所以还是要采用保守型。

保守型构架的优势,是生命期长,可以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品和制定标准。

而中华重工无外部竞争对手,属于垄断寡头,的确适合保守型。

保守型的战略目标,是扩大产品市场份额,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样符合中华重工的目标。

至于风险型的目标,开发市场,升级技术,反倒不是中华重工最急迫的。

最好的自然是分析型,在保持已有市场的情况下,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和市场。

可中华重工提供不了大批需要的专业人才不是么。

“建立总部吧。”朱高炽提出了解决方法。

周世丰露出好奇的眼神。

“建立总部,严管财务,维护关系,负责战略,制定政策。”朱高炽笑道。

企业集团保守型组织架构,对总部的要求最小,然后是风险型组织构架,对总部的要求高,最后是分析型组织构架,对总部的要求最高。

“总部管理职能部门,职能部门管理业务部门,构建三级模式。”朱高炽仔细向周世丰介绍。

周世丰连忙翻开笔记本,提笔记录,朱高炽主动把砚台推过去,方便周世丰。

最后用了半个时辰,才和周世丰谈完了此事。

“组织的构架不是一日之功,你可以与财务部,大厂的厂长多协商,发挥下调研司的作用,为你提供帮助。”

周世丰连连点头。

虽然还有许多不明之处,不过已经有了方向,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

“明年春季大招工,是否仍然以军户为主?”周世丰问道最后一事。

军户招工已经不像最开始那么简单了。

从军户贫困户,到后来北平全卫所的直招,如果明年继续大招工,恐怕会有些麻烦。

“北平二十三卫,军户近十三万户,除去正丁,余丁,理应可以提供十三万名工人。”

“不过考虑农田也需要壮劳力,但数万人还是能提供的,所以明年的招工,仍然以军户为主。”

朱高炽坚定的说道。

根据后世农史专家的观点,在战国时期,一个劳动力耕作能力在11.9亩。

与《淮南子》所说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差不多。

根据明亡后,隐居家乡,讲授理学并兼务农业,世称“杨园先生的著作《补农书》所言,“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

综合诸多记载,与近代耕种情况,可以得出一个壮年劳动力,种植水田,一年可以种最多十亩,到十二亩田。

北方水田亩产平均一年两石,风调雨顺的年景,一年的产量是二十石。

军户的正丁,余丁,加上妇孺老弱,一年可以耕种至少三十亩的田地。

所以最好的情况,是一户九口之家,老中幼三代,有三十亩的田,减去征税役税等,以及家中口粮,粮种,可以获得十几两银子。

十几两银子,用来购买柴布油盐酱醋茶,以及其余的农具,锅碗瓢盆等,进入小康水平线。

但这是理想水平,保持了农业互助,和性价比最高的农业模式。

朱元璋下的旨意,规定农民有田五至十亩的,必须栽种桑、、麻各半亩,有田十亩以上者加倍种植。

在北方,一户十五亩,是多数的情况,处于温饱线上,小康水平以下。

十五亩的劳作力度,加上耕牛,只需要一对夫妻就能合作完成,可以进入小康水平。

如果是两兄弟,各自成家,加上老人,一户三家人,则维持在温饱线上。

所以朱高炽要做的是,抽出其中的一户人家,投入到工业之中,用工业品来换粮食。

提升了经济水平,让一户三家人,同时进入小康水平。

但是传统农业面朝黄土地朝天,哪怕是同样的所得,工人也是令农民羡慕的。

而且工人的收入,本就远高于农户,可以换到更多的工业商品,从而拉开了距离。

这其中需要培育市场。

只发展生产力,需要百年的时间来完成市场,但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学习后世分配社会分工,优化生产关系,则只需要一代人。

朱高炽得出了结论,向周世丰强调道:“北平有十三万军户,可以提供十三万工人,中华重工的目标就是这十三万人。”

“至于民户,则由补充经济组织,例如煤矿区,蜂窝煤作坊,成衣作坊等来吸收。”

如此分配生产关系,不是朱高炽不在乎百姓,也不完全是靖难之役的原因。

军户苦啊。

又要重地还要打仗,连老百姓都鄙视军户的环境,不愿意把自己的闺女嫁给军户,生怕自家被牵连转为军籍。

所以目前的分配,朱高炽必须要优先军户。

“前面所言组织构架的三级关系,对于用工问题,中华重工同样要采取三级模式。”

“中华重工从军户招工,提高军户军户的财富,吸引民户加入军户,从而提高军户的社会地位,高于平均线。”

闻言,周世丰明白了朱高炽的意思,不再提出疑问。

朱高炽后面的话没有说。

当中华重工吸纳了十三万工人,那说明北平的工业模式已经完成,接下来不过是技术的递进,以及向外的辐射。

当周世丰离开了办公室,文书房的文书,去等待室叫张辅和马林,两人跟着文书,进入办公室。

在他们等待的功夫,又有几个人进去等待室。

朱高炽听完文书的话,放弃了下午返回世子府的打算,中华重工的事务,不是轻易可以解决完的。

耐着性子,听完两人在大宁的事宜,其中有个关键人物。

“刘真。”

朱高炽喃喃道。

这个人名有些熟悉,但一下子想不起来。

因为坐久了,感觉有些麻木,朱高炽站起身挥动了下胳膊,活跃了下血管。

张辅和马林见状,连忙跟着站了起来。

“你们坐下,这是咱的习惯,与伱们不相干。”朱高炽摆了摆手。

两人犹豫了下,重新坐了回去,身体拘谨,面色有些紧张和严肃,仿佛面对什么大事一样。

朱高炽走了两圈,想起了刘真是谁。

此人态度倾向朝廷,但也不敢直面朱棣,不是此人不能打仗,但是政治态度不坚定,所以给了朱棣打败他的机会。

想起了刘真,朱高炽又想到了一事。

“大宁都指挥佥事卜万你们见过没有?”朱高炽返回自己的位置坐下,问到办公桌对面的两人。

张辅摇了摇头,说道:“没有见到,但是听葛长史说,他在大宁时,见过一回,没有拒绝合作的事情。”

“有些奇怪啊。”朱高炽纳闷了。

根据历史表现,此人才是最坚定的朝廷忠义之士,陈亨后来都受制于人。

后来是朱棣用计策,哄骗了人们,以为卜万是他的人,被大宁官员把此人下狱,才让陈亨顺利掌控了诸卫,最后配合朱棣掌握了大宁。

想不通,朱高炽先按下此事,问道:“你们觉得该怎么办?”

张辅早就想过应对方法,建议的说:“可以先从其他的卫所入手,暂时略过刘真。”

“军户经济合作社对卫所有利,提升军户们的收入,到了收获的时候,该着急的就是刘真。”

“别的卫所都获得了好处,只有他那里保持现状,卫所

“面对这种压力,由不得他不低头。”

比上面的压力更能发挥作用。

“可以,就按照你说的办。”朱高炽同意,“马林的长处不在这方面,与卫所的交道,你全权负责,马林仍然负责军户经济合作社的日常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