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尚书带来的其他士兵将姚姝和沈南山解救下来,随后将在场的其他人抓捕。
姚姝揉了揉手腕上的红色印记,看向面前的刑部尚书。
“多谢大人,若今天不是大人出手解围,恐怕还不知道如今会发生什么事情。”姚姝说完,拉着身旁的沈南山认真的行了个礼。
刑部尚书轻轻摇头:“此事本就不是你的问题,若不是他们故意找事,你们沈家也不会遭此大劫。眼看着沈家酒楼就这样被烧毁,实在是不知该如何弥补。请沈老板和沈夫人放心,我定然会严肃对待此事。”
听到这话,姚姝轻轻摇头:“今日大人能够出手解围,我们本就十分庆幸。至于酒楼的事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沈夫人和沈老板能有这般豁达的心理,我实在是钦佩不已。日后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二位尽管开口。”刑部尚书说完,便离开准备处理将领的事情。
两个人本就是冤枉的,如今更是不用再出示任何口供。
眼看着一群人就这样离开,沈南山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件事情本就和我们相关,但如今听他的意思似乎是不用再让我们承担任何事情了?”
姚姝轻笑:“我们本就不用承担任何事情,这次我们也是受害者,只是酒楼的事情确实无法讨个说辞。日后说起来,他们也只是说这火是已经死去的朝廷要犯放的。”
沈南山气恼不已:“真是不知是吏部都是在干些什么?”
“此话就不是我们这些人可以议论的了,日后还不知道这个朝堂会变成什么模样。但是无论如何都有皇上自己的想法,我们无权干涉。只是日后我们的酒楼修复起来,自然需要一些时间。”说完,姚姝便开始思考,他们下一步该做些什么。
思来想去,一时间没有更好的办法。
他们走在回去的路上,听着百姓们商讨这两日所发生的要事,互相对视一眼。
作为事情的当事人,他们自然明白百姓口中所谓的真相到底有多么离谱。
只是他们此刻无意去向大家炫耀到底经历了何事,满脑子都是想着该如何修复酒楼。
正如姚姝所说,这件事情朝廷并没有任何的说辞,对外也只是说明此事全都是朝廷要犯一人所为。
沈北说起那日宁远侯和靖王爷的事情滔滔不绝。
“若不是宁远侯主动前去寻找靖王爷,现在我自然是不知道该如何解救爹娘。不过靖王爷和宁远侯似乎有些过节,也因为这次的事情得以缓和。”沈北说着,又突然想起什么一般,“我与靖王爷也商讨了一番,王爷表示我若是想要从商,不妨去西北看一看。”
“西北?”
姚姝皱起眉头,开始想起自己之前的念头。
自己之前便商量着是否可以连接丝绸之路,若是能将西域的货物运入中原地区,自己恐怕定然会赚的盆满钵满。
只是这地域辽阔,再加上途中需要经过匈奴所在的区域,自然是一时半会儿难以连接。
她突然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马上看向沈北:“不知道靖王爷还说了些什么话?”
“王者倒是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让我叮嘱一句,若是娘有什么想法可以随时去找他。”沈北忘了最重要的一点,连忙开口说道。
姚姝一愣,她没有想到靖王爷连自己的喜好都能摸透。
姚姝沉思片刻,决定于次日一大早便前去拜访这位传说中的靖王爷。
在自己的认知里面,似乎很少听到他的事情。
为数不多的便是靖王爷年轻之时征战沙场,但丝毫未提及王爷之前是否经商。
想起这件事情,姚姝便觉得十分奇怪。
次日一早,她便带着些奇珍异宝和沈南山一同前往靖王府。
先不说她想向靖王爷请教经商的事情,就说王爷此番为了帮助沈家而特地寻来朝中亲友,也需要他们认认真真的前来道谢。
当两个人被请进王府的时候,便看到靖王爷站在花园之中,静静的欣赏着面前的曼陀罗。
姚姝率先行了个礼,开口说道:“参见王爷,前些日子多谢王爷出手相助,我们两个人才得以从白人手中脱离。”
“不必多虑,我不只是为了帮你们,也是为了宁远侯那个老东西。此番因为你们二人的事情而促进我们两个人感情恢复如常,这也是一大喜事。”靖王爷缓缓转过身来,看着面前的姚姝。
姚姝也看向晋王爷,只觉得这人十分眼熟,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里看到过。
她整理好自己的表情,对着靖王爷轻轻行了个礼,开口说道:“王爷不必如此言语,该答谢的还是要认真答谢。这些是我们沈家的一点心意,上不了台面,还希望王爷不要见怪。”
“若是沈夫人送来的东西都上不得台面,这世间便没有人能够送上些,上得了台面的东西了。”靖王爷之前也听说姚姝手中有许多奇珍异宝,手榴弹和烟雾弹的事情更是让他惊讶非常。
如今,真真切切的看到姚姝站在自己的面前,他难免感到十分好奇。
姚姝也轻轻的摇了摇头,开口说道:“王爷实在是太高估我们了。”
“你们今日前来定然不只是为了答谢吧,是不是想要向我商讨经商一事?”靖王爷说完,还未等姚姝回答,便指了指面前的曼陀罗,“你看这花长的也实在是奇特,在中原地区竟很少看到这般。”
“这曼陀罗花确实稀有,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应该在西域比较盛行。”
姚姝只是看了一眼,便了解这花的品种。
没有想到,靖王爷之前竟然在西域收集了许多奇珍异宝。
姚姝心中越发兴奋,觉得靖王爷定然是可以帮助她建立丝绸之路。
“没想到你竟然认识这花?”靖王爷有几分诧异,他虽然知道姚姝见多识广,与普通女子完全不同,但也没有想到,她竟然能这般聪慧。
“只是略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