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在基层发光发热

晋阳,关府。

少年们仍旧每日训练。

除了白天训练之外,关宁还制定了加练任务。

有时候少年们凌晨忽然被叫醒,来个奔袭五公里。

刚开始,所有人都不适应。

少女们出现呕吐、昏厥、脱水等现象。

持续了几天,她们才逐渐适应这种强度。

心疼吗?

都是自己宅子里的人,关宁自然是心疼的!

可是。

他又不能因为心疼而心生怜悯,进而让少年们停下训练的步伐。

在你休息的时候,你的对手正在奋力狂奔!

这些少年终究是要上战场的。

此刻对他们严苛一分。

未来到了战场上,少年们活下来的几率就更大一分!

李元霸完全融入了关府的环境。

他的性格大变,从孤僻变的开朗。

与宅子里所有人都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每次训练,也从不缺席偷懒。

大有唐军虎将,身先士卒的风范!

只不过,李元霸与少年们一样。

空有一身力气,却没有武艺。

“我的格斗术终究只能近身格斗,到了战场上,兵器优先,不会用兵器,会吃亏的!”

兵器乃手臂之延伸。

会用兵器,甚至和兵器融为一体。

这样的人,往往是战场杀器!

“我要给少年们找一个武艺方面的老师……”

关宁陷入沉思。

大千世界,能者辈出。

可是要在晋阳城找到这样的人,还真是不容易。

“少公子!”

吃过午饭之后,刘文安匆匆而来。

关宁喝了口茶,轻声问道:

“刘管家回来啦,我让你调查的事情,查的怎么样啦?”

“少公子,查清楚了!”

关宁让刘文安调查那日在府门前坚守到最后,迟迟不肯离开的三个读书人。

他们想要拜关宁为师。

关宁直接给他们下达了任务。

让他们做一些令自己刮目相看的事情。

刘文安微微躬身,笑着说道:

“这三个人,分别叫王元、陈申、张举之,少公子所料不错,皆出身寒门。”

“那日从关府离开后,三个人便各自归家。”

“只是少公子让他们做一些令少公子震惊的事情,三个人所选,各有不同。”

关宁诧异。

本以为那日离开之后,三个人会一起谋划。

没想到各自为战。

各自为战也好,关宁倒是想看看他们每个人都有什么想法。

“说来听听。”

关宁翘起二郎腿。

王初冬为他揉捏肩膀。

他的脑袋,则是故意向后靠去,触碰到那一片柔软。

这该死的封建生活……他居然爱上了!

“王元归家之后,沉心苦读,闭门不出,除了吃饭上厕所,每日将自己关在屋子里。”

关宁凝眉。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闭门造车。

王元虽然有毅力,但却无法从书本上明白真正的道理。

不过这份坚韧,值得令人赞颂。

“陈申受少公子影响颇深,也想写出少公子那样华美且壮烈的诗词。”

“故其在城中拜访了很多诗词大家,向他们学习韵脚、韵律、意境。”

“他似乎想要以一首诗词震撼少公子!”

想法不错。

不过。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有时候专门去写,反而写出来的都是糟粕。

“那张举之呢?”

还剩下最后一个人,关宁问道。

刘文安欲言又止。

“有难言之隐嘛?”

“那倒是没有,只不过,张举之的所作所为,令小人有些想不通。”

刘文安如此回答,倒是让关宁兴趣大增。

“他到底做了什么?”

刘文安如实说道:

“他在自己的家中,办了个学堂,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每日靠着稀薄学费度日。”

在隋唐,义务教育并不普及。

甚至很多人家中,孩子连读书识字的机会都没有。

至于学费一说,更是无稽之谈。

那些家长能给张举之学费,足以证明他们良心未泯。

“这个张举之,有点意思。”

关宁立刻在心中对三个人有了初步的判断。

三个人选择都没错,各有不同。

但他更欣赏的是张举之。

不希望做出轰轰烈烈的华美文章,而甘愿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民教师。

沉入市井,扎根基层!

有这种想法的读书人颇为难得。

“少公子,最近这个张举之,遇到麻烦了!”

“嗯?”

咋回事?难不成晋阳有人闹事?

这就是柴绍的失职!

李渊留下柴绍镇守晋阳,包括治理民生。

显然。

柴绍没做好!

“晋阳城内的一些儒生,甚至还有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先生,知道了张举之如此举动之后,纷纷上门辱骂!”

“辱骂?人家做什么,干他们屁事?”

刘文安带着几分无可奈何。

“我的想法与少公子相同,但读书人,很多都喜欢多管闲事。”

“还有些人,喜欢发表意见让周围对他们另眼相看。”

“这些人,抨击张举之胸无大志,腹有诗书,不思货卖帝王,却沉溺于市井。”

“他们还说,想要收学生也不是不行,但一定要等到自己名满天下,那样才有资格!”

简直是狗屁不通!

关宁直接一句国粹骂出口。

你大爷啊……

就是因为这种人的存在,封建社会的义务教育才迟迟不能普及,这是这个时代的通病。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句话,那群读书人也曾经说过。”

“怎么到了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却南辕北辙,做的与说的不一样呢?”

虚荣心!

关宁知道了,是虚荣心在作祟。

读书人放不下所谓的面子。

“反正闲来无事,明日你陪我走走,咱们去三个人的家中看看。”

关宁说道。

刘文安立刻点头应允。

沉默片刻。

他又问道:

“少公子,小人有一事不解,这几个读书人,您那么在乎干什么?”

关宁站起身,负手而立,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

高远的声音缓缓而出。

“百家争鸣之后,儒家一直是最强的存在,这让他们恃宠而骄。”

“读书人自认为读书便是清高,读书便能高人一定,如此看法,是错误的。”

“要让读书人知道,即便没有科举考试,读书人在很多方面也都可以有建树。”

“最主要的是,本公子要干一件大事,需要一些沉着冷静、不浮躁的读书人。”

刘文安愣住:“少公子想做什么?”

关宁道:

“写一本巨著,将天下文字囊括其中,只要百姓遇到不认识的字,翻开此书,就可知道此字的读法、含义。”

刘文安顿觉不可思议。

如果此事做成,少公子必定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