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宋盼娣一点忙都帮不上,反而姜亮还要担心她。
苏舸得知他们要搬家,让宋盼娣去自家待着,跟她一起唠家常。
盛启晖过去跟姜亮一起搬家。
卫国平得到消息,也过来帮着搬。
他还借来了三轮车,有了三轮车方便太多,姜亮和宋盼娣东西不多,两趟就搬完了。
东西都搬进了屋子里,剩下的就是收拾了。
宋盼娣挺着大肚子,谁也不放心她来干活,只让她在一旁坐着。
苏舸和樊雪勤两个帮着把屋子给收拾好。
看到这屋子的采光,樊雪勤都羡慕了。
“屋里光线真好,不像我那厢房,一到下午就没了光亮。”
苏舸道:“我家也一样,尤其冬天,下午三四点,屋里就黑的得点灯了。”
“你家虽然是厢房,可你家有三间房,我要是能住那么大的房子,暗点也乐意。”
宋盼娣抚着肚子说。
“要是什么时候,咱们都能住上采光好,面积大的房子,那可就太好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等到那一天。”
樊雪勤感慨。
“有梦想是好的,说不定哪天就实现了呢。”
苏舸说道。
樊雪勤想想自家那小房子,叹口气,“希望吧。”
苏舸没法告诉她,二十年以后华国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大家都能住上大房子,还是有装修有供暖带小区的大房子。
不过这些话她现在说出来,别人会觉得是痴人说梦。
毕竟这会儿大部分人都还苦哈哈地挤在小房子里呢。
“哎呦!”
宋盼娣突然一声痛呼,同时捧住了肚子。
“怎么了这是?”
樊雪勤被吓了一跳。
紧接着,她惊道:“怕不是要生了吧。”
她是过来人,宋盼娣的样子和她生儿子时一个样。
苏舸也觉得宋盼娣是要生了,赶忙出去找姜亮。
干了一天活,姜亮好不容易能歇下来,正蹲在屋子外面,跟盛启晖和卫国平侃大山。
乍一听媳妇要生了,姜亮撒腿就往屋里跑。
卫国平借来的三轮车派上了用场,姜亮把宋盼娣抱上三轮车,骑着就往医院去。
苏舸同盛启晖说了一声,骑上自行车带着樊雪勤,跟着去了医院。
宋盼娣生的很顺利,进去产房不到三个小时,孩子就生出来了。
听到婴儿啼哭,姜亮激动得差点想闯进产房里。
护士把孩子抱了出来,“是个女孩,六斤八两。”
姜亮看着襁褓里的闺女,终于有了成为父亲的真实感。
他想从护士手里把孩子接过去,护士赶忙收紧抱孩子的手。
“才刚出生的孩子,一个抱不好容易伤到,没有其他家属吗?”
苏舸赶紧过去,“给我吧。”
护士一看是个女同志,这回放心地把孩子交到苏舸手里。
过了一会儿,宋盼娣也从产房里出来了。
这个时候,姜家人和宋家人得到消息都赶了过来。
姜亮太紧张,忘了通知家里人,还是苏舸想起来提醒他,他才着急忙慌地通知两边的家人。
姜家人来的很齐全,姜父姜母加上姜亮的四个弟弟两个妹妹,八口人全来了。
宋家那边,除了宋父宋母外,其他人也都到了。
宋盼娣的三个姐姐,大姐宋来娣、二姐宋迎娣、三姐宋招娣赶到医院,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小妹的状况。
“怎么样?感觉还好吗?”
宋盼娣还很虚弱,轻轻点了点头。
她朝三个姐姐后面看过去,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不过很快她的眼神就黯然下去。
她三个姐姐当然知道宋盼娣在找谁,顿时都沉默了。
得知宋盼娣生孩子的消息,宋母第一句话就是,“她生的是个赔钱货,我可不去看。”
宋母不只自己不来看,还不让宋父过来,放话说啥时候宋盼娣生了儿子,再见她。
但是这些话,宋来娣、宋迎娣、宋招娣三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准备跟宋盼娣说,怕惹小妹伤心。
其实即便她们不说,宋盼娣也能猜出她妈是个什么态度。
“来,趁热把粥喝了。生孩子是耗体力的事儿,一定饿坏了。”
姜母生了七个孩子,经验十足。
她熬了红糖小米粥,里面卧了两个鸡蛋,摸摸饭盒不烫了,拿给宋盼娣。
饭盒里蒸腾的热气,熏得宋盼娣眼睛有些模糊。
她看了婆婆一眼,唤道:“妈……”
然后就有些哽咽。
姜母忙道:“你才刚生完孩子,现在开始可就在月子里了,千万不能哭,对眼睛不好,会落下病的。”
宋盼娣勉强忍住眼泪,明明知道她妈是啥样人,可在这个最虚弱的时候,她还是觉得好委屈。
姜母暗自叹口气,这么好的孩子,亲家母怎么就那么想不开,非要执着男孩女孩呢。
连闺女生孩子都不来看,这心可真硬呀。
宋盼娣和姜亮早就把孩子的名字取好了,确切地说,是宋盼娣想的名字,姜亮觉得不错,就这么定了下来。
两人的闺女大名叫姜胜楠,小名楠楠。
胜楠,取“胜男”之意。
宋盼娣和她妈别上了,她妈不是嫌弃闺女么,她非要把她家闺女培养好,将来要胜过男孩。
于是就起了这个名字。
“姜胜楠,挺好听的,小名楠楠也好听。”
苏舸觉得这个名字很好。
谁说女子不如男,将来说不定有一天,宋母会被啪啪打脸。
姜家人围在一起看着小楠楠,姜亮的弟弟妹妹都是头一次看到这么小的宝宝,觉得新奇得不行。
一个个跃跃欲试地想抱,把姜亮吓得,在旁边一步不离地看着,就怕哪个胆子大,把他闺女给伤到了。
宋盼娣住了三天院,就回了家。
出院那天,天气太冷,姜亮不知从哪儿借来一件军大衣,把宋盼娣包的严严实实。
回到家里,姜亮早就提前回来把屋子生好了火,炕上暖烘烘的,宋盼娣和孩子睡在炕头上,一点不冷。
指望宋母来照顾月子,是不可能了。
宋家三姐妹都要上班,也不能天天过来。
姜母就把照顾月子的活儿揽了下来,她每天早上过来,晚上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