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挖沟渠引水下山
姜晓晓看了几眼便收回视线,心情莫名有些沉重。
她心里明白,在这个时代一旦出现旱灾,村民们别无他法,只有将希望寄托在求神拜佛上,不像她以前生活的现代世界,即使出现重大旱情,也有现代的人工降雨技术可以解决。
姜未走到一旁的里正身边,悄声说了几句话。
姜晓晓站在边上,明显看见里正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随即就朝她走来,惊讶地道:“晓晓,你娘说你在山上发现了水源?!”
姜晓晓:“……”
她娘咋把啥好处都往她身上推呢?
“嗯,是的,里正大伯,是我和我娘在山上挖野菜的时候发现的!”
“那、那快带我去看看!”里正眼里浮现出希望的光芒,连说话的声音都在颤抖。
他带上两个儿子一起跟着上山。
几人一听有水,也是个个激动的不得了,急匆匆往山上赶。
他们脚长腿长,走路飞快,姜晓晓没走一会儿就跟不上几人的步伐,姜未刚要弯腰抱她,不妨留大刚直接一把将她抱起扛在自己肩上,喜不自胜地道:“晓晓,你找到了水,你可真是我们村的福星啊!”
姜晓晓被他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脸红着垂下头,却只能看到几个人的头顶。
自从穿越到这具五岁的身体里,她已经很久没有体验过如此高的视线了,不禁有些新奇地到处望了望。
她甚至还能伸手摘到树上垂下的树叶,揪了几片下来顶在脑袋上,还能遮阳。
姜未见她玩得开心,索性也就放任她去了。
刘大刚身高体壮,一米七八的大高个,轻轻松松地扛着姜晓晓在肩上,一路上山脸不红、气不喘的。
到了目的地,姜晓晓指着她家娘做下的标记道:“大刚哥,就是那处地下有水,你放我下来吧!”
姜未走上前,搬开石头,一大股泉水涌了出来。
“水!真是山泉水啊!”里正忙不迭走上前,让泉水尽数喷溅在自己脸上,他伸出双手,面容虔诚地捧着水喝下一大口,喃喃道:“有救了,村里人有救了!”
刘大刚放下姜晓晓,也走上前跪在坑前,用手捧着喝了几大口,发出满足的喟叹:“这些山泉水还怪甜的,有了这些山泉水,大家就不用犯愁了!”
说完,他就要下山叫人来接水。
“等一下,大刚。”姜未却开口叫住了他。
她从袖子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草纸,然后从腰包里摸出一小块木炭,就在草纸上画了起来。
里正也好奇,便围过来看。
“刘叔儿,我在附近观察过了,这山里贮藏的泉水非常多,如果我们村里安排人手从这里挖一条沟渠下去,连通村里的田地,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把泉水引到田里,地里的庄稼就有救了……”
姜未一边说,一边在草纸上画出这座山上的水源地和山下田地的最短路径。
最后,生怕里正看不懂,姜未还拿着地图比照着山路解释了一通。
里正对照着地图看了看,又望了望山下的田地,眼睛逐渐亮了起来。
这处水源距离山下的田地并不算远,如果真的人工挖沟渠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爹,我看晓晓娘的方法可行!”刘大刚在边上听着,十分赞同地点头道:“我们村里这么多人,只要齐心合力,这沟渠三四天就能挖出来!”
“行,那我这就下山召集人手!”里正要来姜未画的地图,如视珍宝地卷好放进怀里,又道:“晓晓,你和娘都是大功臣!走,我们一起下山去,我要把这事告诉全村的人!”
于是,晓晓又再次被刘大刚扛在肩上,几人一路下山。
回到村里的时候,大伙还聚在祠堂那里。
里正趁着人多,便高声道:“大家都静一静,我有大事宣布!”
原本正在磕头求雨的人们纷纷停下手下的动作,听听里正要说什么。
里正清了清嗓子道:“大伙儿别弄这些了,赶紧收拾一下带工具上山,晓晓和她娘在山里发现了水源,咱们全村人一起努力挖个沟渠,把水引下来,咱们田里的庄稼就有救了!”
此话一出,村里人沸腾了。
“啥?在山上发现了水源!!?”
“这大山里面竟然还有水?这是咋发现的?运气也太好了吧?”
“这山上全是石头树木,还要挖沟渠,这行得通吗?”
里正便掏出姜未画的地图,对着众人解释了一通后,又道:“我们下山的时候一路看过了,这条路附近周围都没有山石草木,大家放心,这法子行得通!”
但仍有人发出质疑的声音:“我看行不通,这挖沟渠可不容易啊,费时又费力的,万一出了别的问题,岂不是白挖了!”
“就是就是,姜氏一个妇道人家,懂些什么,乱出馊主意,让我们挖沟渠,她咋不去挖?”
姜晓晓在边上听得皱起了眉头。
这些人宁愿把心思力气花在求雨拜神上,也不愿意出力挖沟渠引水下山浇灌田地,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里正瞥了说话的那几人一眼,冷冷道:“你们不挖沟渠,那你家的田就没水浇,我看你们今年冬天吃啥!”
言罢,他又高声朝人群道:“村里每家每户至少出一个男人,大家团结一些,三四天就能挖好沟渠了!”
他招手挥来刘大刚,让他去家里取来纸和笔,分别记下愿意参与挖沟渠的人家,“不愿意挖的人我也不强求,到时候泉水引下山你家别用就行!”
他这话刚说完,就有人站出来报名:“里正,我愿意参加挖沟渠!”
“好样的赵有才,大刚,把名字记下来!”里正吩咐自家儿子道。
被里正当着这么多人面夸奖,赵有才有些不好意思地抓了抓头:“反正这几天天气干旱,田里的庄稼都要***了,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找点活计干,我看挖沟渠引水这事成!”
姜晓晓闻言,也朝赵有才投去赞许的目光。
就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