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父女谈心
“臣蔡邕,拜见王妃。”
“父亲快快请起,这里没有外人,不用行礼。”
晋阳王府内,蔡琰命人将蔡邕请来。
蔡邕摇头:“礼不可废。”
蔡琰是他女儿不假,更是大汉的王妃,天地君亲师,君在亲前。
如今官渡之战结束,袁曹联军大败,天下形式已逐渐明朗,刘寒在拥有并、幽、冀、司隶和青州之后,再有一州,大汉十三州,已有半数收复。
只要继续稳扎稳打,十三州必然再次统一,而作为统一十三州的最大功臣,同时还是灵帝的亲弟弟,少帝、献帝的亲叔叔,刘寒必将登上大位。
程昱、贾诩、戏志才等人拉拢分化之策,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蔡邕忽然想到什么,有所犹豫。
自从蔡琰诞下嫡长子,蔡邕便将心思全放在外孙上,他从生下来就是自己女婿钦定的继承人,而他继承的家产可是整个大汉。
“我知父亲心善,我且问父亲一句,若大王败了,他们会如何对待大王?又如何对我们母子?”
“还有”
当然,在贸易的同时,糜氏也有自己的绝密任务,蔡琰不问。
想到这里,蔡邕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那时候,他陈留蔡氏将会出来一位皇后。
“父亲,他们既然敢犯下此等大罪,就不该为他们着想,您不为女儿想想,也要为启儿想想,女儿虽然读书少,但也知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大王身后站着太多人,踏错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当然,能把米价打下来,还得感谢士族,抄家灭族的不谈,士族交出土地和粮食,老百姓租子一年能留下八成,多的还能卖给百货,现在治下老百姓多的不说,每个月都能沾上荤腥。
最后的那个比较特殊,可以说都是刘氏产业,蔡琰也对负责人很尊重,那人是刘寒师弟孙乾。
&t;divtentadv>孙乾负责的东西非常敏感盐铁,依着刘寒的想法在幽州晒盐,经过五年的努力,刘寒治下的市面上粗盐基本没了市场,成功被孙乾的海盐取缔。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家后才知道哪哪都需要钱。
曾经听过的大部落,因这些谋士的毒计,成功分裂,草原如今每天都有部落消失,又有新部落诞生。
“父亲,是蔡氏重要,还是启儿重要?”
这也是为何这些年来北方战事不多的原因,大汉王朝控制着北方核心资源,檀石槐死后,北方没了雄主,如今已经分裂成大大小小数百个部落。
一是替自己分担压力,二是看好钱袋子。
蔡邕现在很满足,有自己热爱的事业,女儿也有好的归宿,还有个大孙子整天陪着,年纪虽然大了,但精神很好。
蔡邕坐下行礼道:“不知王妃今日唤臣前来,所为何事?”
“可是”
“当然是启儿!”
刘寒手下有三大专门负责商事的家族,一是无极甄氏,甄宓的哥哥甄俨作为甄氏家主,最主要负责买卖粮食,为治下百姓平抑粮价,虽有路途损耗,但粮价整体差距不大,加上百货商铺的大面积铺开,治下大小县城都有,百姓都能买到平价米。
“臣”
“还有呢?”
蔡邕不语,所犯乃谋逆罪。
若说遗憾,蔡邕的遗憾可能就是没有儿子,这也是为何他未与蔡氏端干净的原因。
蔡邕忽然想到什么,欲言又止,只是将眼神看向蔡琰,才发现今日的女儿和往日不一样,这股不怒自威的的气势,让蔡邕生出一股错觉,他今日面对的不是蔡琰,而是刘寒。
“是有写过”
“我”
“那大王惩罚他们,有错了?”
而且是真正的尊荣无双的皇后,以前蔡邕都不敢想,现在只需等待即可。
“王妃,臣臣只是”
蔡邕点头。
蔡邕只是想说这次刘寒下手太重了,这么搞下去颍川得血流成河,蔡邕于心不忍,才想着进言一两句。
“哈哈哈不知王妃找我何事?”
蔡琰开门见山。
去岁拿下青州,孙乾第一时间带人前去考察,准备在青州再开辟出数个盐场,孙乾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将治下盐价再降一轮。
但如果对外,比如荆州,又比如益州,甚至北方异族、高句丽、三韩地区,不好意思,海盐价格高上天。
“父亲,可是说了什么?”
糜氏与甄氏不同,甄氏负责粮食,糜氏负责与北方异族、辽东高句丽等国贸易,将他们那的东西带回大汉。
“不过是日常琐事,我跟大王说了世子能认不少字。”
“女儿今日召父亲前来,的确有一事。”
今天让他打他,明天让他打他,草原人脾气又火爆,一点就着,很多部落已经结成死仇,拓跋、慕容、宇文
“所犯何错?”
蔡琰语气不悦,带着质问,让蔡邕心中产生了疑惑,原本的笑脸也消失了。
“父亲,他们犯错了吗?”
蔡邕知道了,他为荀氏求情的事,刘寒告诉了蔡琰。
“父亲,女儿问你,你可是写了封书信给大王?”
这就是为何刘寒治下百姓如此拥护汉室的原因,以前他们在乱世吃不到食物,现在竟能吃到比盛世还廉价的米。
“内容为何?”
“既如此,为何父亲会说那些话?!”
铁更不用说,收缴了大量士族私藏的铁矿,孙乾自是将铁也抓起来。除了铸造农具,剩下全是制式武器,铁更不允许私下买卖,至于私通异族,那更是夷三族的大罪。
蔡琰从不干预政事,能让她放在心上的也就两人,一是夫君,二是孩子。因此,最多只是在刘寒外出打仗的时候,多问问沮授有没有自己这边在后勤上可以帮到他的地方。刘寒在大汉的产业可不少,以前是刘寒打理,后来交给了蔡琰,蔡琰有孩子之前也是一直盯着,现在有了孩子,蔡琰也开始带着糜贞和甄宓二人一起。
蔡邕想都不想,脱口而出。
许多产业抓在刘寒手中,其中产生的利润除每年固定开销外,全部被投入到灾后重建。
蔡琰言尽于此。
“臣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