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京兆大清洗

京兆。

曾经的长安西都,士族聚集地,迎来了它的新主人,可是这个新主人脾气不是很好,或者说最近几个主人的脾气都不是很好,一个比一个不讲理。

董卓、李傕、刘寒。

尤其是河间王刘寒,皇帝死了,杀李傕、郭汜不够,士族也要付出代价。

杨彪他们很识相,什么都没管,总有人要被推出来平息皇族怒火。

长安挚氏,魏晋卿族。西汉初即居长安,三辅之豪强。《路史国名纪》载:“挚畴,古之诸侯,后有挚畴氏、挚氏、畴氏。”夏奚仲之后。

毫无意外,这种地方豪强成了典韦的目标,不用多想,这些地方豪强很定是“从贼”,不然怎么还会在董卓治下活下来的?

所以,长安挚氏成了

长安宋氏,公卿各二人。因与扶风宋氏有点关系,免于惩罚,但迫于压力,依然交出属于士族手中的土地、私兵以及各种不准触碰的禁制。

身为家主的宋则,人已来长安拜见刘寒。

“若不是看在宋太后的面子上,孤势必给你宋氏送走。”

杜陵张氏,两汉三公。

高祖父张安世,汉宣帝时为大司马、卫将军,封富平侯。张放,为汉成帝侍中。放子张纯,字伯仁,京兆杜陵人也。纯少袭爵士,哀、平间为侍中,王莽时至列卿。建武二十三年,代杜林为大司空。

纯子张奋,字稚通。少好学,节俭行义,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永元六年,代刘方为司空。

这是他们的荣光,但流传至今,只是苟延残喘。

现在,随着时代一起湮灭。

杜陵廉氏,赵将廉颇之后也。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故因仕焉。

这家和泫氏陈氏一样,不是士族,只求大汉边将安宁,刘寒并不介意让他们继续恪尽职守。

杜陵萧氏,萧何之后,萧望之自兰陵迁,与兰陵、酂侯国萧氏同族。

萧育为光禄大夫、执金吾,以寿终于官。育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

他们也很不幸,成为那只被杀的鸡,剥夺属于士族的权利,去开发新地。

杜陵黄氏,公卿之族。

是这次清洗的刺头,因为他聚众造反,想割据郡县,刘寒当即命黄忠率大军围剿,最终聚众的几千人被全部打掉,黄氏也被付之一炬。

杜陵史氏,西汉外戚。凡四人侯,至卿、大夫、二千石者十余人。

上次,他们赌输了,下注下给王莽,家族损失惨重,这次又赌输了,家族这次没有上次那么幸运,这次翻不了身了。

杜陵杜氏,汉御史大夫杜延年之后。(京兆杜氏,杜畿,后为魏国尚书仆射,丰乐亭侯,畿子杜恕,魏河东太守。恕子杜预,西晋镇南大将军,咸宁五年领军灭吴,拜司隶校尉,封当阳县侯)

这家,原本以为要完蛋的士族,奇迹般活了下来,配合政策之后,杜畿竟被带到河间王那里,显然是要重用。

这不仅给了士族一个期望,那就是河间王并不会赶尽杀绝,他留给士族生路。

当然,这也是刘寒的计策,不能把所有士族都推到对面,要给他们点希望。

当然,杜畿优秀也是有目共睹,刘寒不介意放出几家。

杜陵韦氏,中古名门,公卿之族。韦著九世祖韦孟,西汉初诗人,楚元王傅。六世祖韦贤,宣帝时丞相。五世祖韦玄成,元帝时为丞相。高祖韦宽,扶阳顷侯族。族高祖韦赏,哀帝时官至大司马。叔祖韦彪,东汉大鸿胪行司徒事。

汉末有凉州牧、太仆韦端。

端子韦康,字元将,汉凉州牧,书法家。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说的是京兆韦氏与杜氏两个大家族人才鼎盛,韦、杜两家是关陇大族,韦家的宰相中,比较著名的有韦弘敏、韦承庆、韦巨源、韦安石、韦温、韦见素、韦处厚等等;杜家则有杜如晦、杜淹、杜佑、杜元颖、杜审权、杜正伦等等。

所以这两家在京兆有着极其高的威望。

收了京兆杜氏,为防止这两家联手,就像对付关东五姓七望一样,刘寒很不客气地把这两家拆了,京兆杜氏能活,那韦氏就没必要存在了。

大汉,以后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士族不可能被连根拔起,那就驯化。

所以韦氏被毫不客气地迁到北地了,能不能中兴,就看他的价值。

霸陵韩氏,家世著姓。

虽然…但是…一并抹掉,没有原因,问就是泄愤。

阳陵田氏,与长陵

现任家主名为田凤,他很懂刘寒,倾尽家资,为重建长安、重建京兆、重建三辅做贡献。

说实话,刘寒到他的诚意,很久没动的心再次躁动起来,“人家有矿啊!”

与之相反的是长陵田氏,公卿之族。看不起阳陵田氏,觉得人家一身铜臭味,可刘寒就喜欢铜臭味,所以被抹掉了。

长陵车氏,出自齐国田氏。武帝末年车千秋任丞相,封富民侯。昭帝即位,受遗诏辅政。(车胄),留用。

长陵

与之一起留用的还有长陵赵氏,沾了

剩下那些京兆小的士族,鄢氏,苌氏,介氏,但氏,劒氏,樷(散)氏(西周初有散宜生),延氏,景氏,灌氏,药氏,救氏,借氏,缑氏,寋氏,北宫氏,寿氏,隗氏,松氏,来氏,龙氏,上官氏。

除了来氏,龙氏,上官氏,其他士族豪强全部灰飞烟灭,化为历史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