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马皇后稳局面
“闹的人尽皆知,谁也别想好!”
“以后咱们家就是反面典型,成为民间百姓相传的最大的笑柄,茶余饭后消遣的谈资。”
“你都一把年纪了,还是冲动上头?固然老二却是有不对的地方,但也没有你这样解决问题的,你到底想干嘛?想让朱家今后人心惶惶?脑子呢?”
马皇后不留情面的训斥,顿时让朱元璋哑口无言,半出一句狡辩的话。
要怪就只能怪,不争气的儿子胡作非为触碰了他唯一的底线…太子朱标。
虽然都是他亲生骨肉,更是马皇后所生的嫡子,但是对儿子们投入的心血却是决然不同。
朱元璋二十五岁才成婚,到了二十七岁有了第一个孩子,在这个时代无异于老来得子。
其意义自然非凡。
而且太子出世之时,他正带兵攻打南京城,给酣畅中他带来了莫大的欣喜,从而势如破竹攻占了最关键的腹地。
也奠定了最后鲸吞天下的基础。
老朱出身卑微至极,对迷信更是深信不疑,始终认为是太子的降生,带来了无尽的福音。
故此,把全部的心血放在对继承人的培养上面,在人自立吴王之后,第一时间将其立为世子。
令当时还是个娃娃的朱标,赴临豪祭拜祖墓,借机训练他将来为人君的本领。
并且教导对方:想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的疾苦,所以在位勤俭,成为守成的好君主。
生长富贵习于安乐,外出,沿途浏览,可以知道鞍马勤劳,要好好观察百姓的生业以知衣食艰难。
体察民情的好恶以知风俗美恶,到老家后,要认真访求父老,以知创业的不易。
命中书省择官辅助,凡所过的郡县,山川之神,皆祭以少牢。
过太平,访福泽接生的陈笛家,赐白金五十两。
至临豪,告祭祖墓。
年冬,跟随朱元璋观郊坛,林左右导之农家,遍观其服食器具。
洪武元年,立为太子。
为其配备了极为豪华的班底,提前进行了部署和规划,为的就是帮朱标将来登基做好准备。
更甚至,民间总有戏言说:如若太子想要举兵造反,皇帝非但不会动怒,反而会把龙袍亲自套在太子身上。
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是也大差不差。
嗯,起码老朱先骂他一顿,而后再把龙袍给他套上。
如此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太子,如此坚如磐石稳如狗的太子之位,岂是任何人胆敢染指的?
否则,朱元璋也不会龙颜大怒。
幸好有马皇后即使来救场,带着林澈的指示稳住了他暴躁的情绪,如若不然的话,非得酿成大错不可。
沉默良久。
朱元璋有些懊恼的扯掉发冠,伸手抓了抓头皮。
即便还是有些心有不忿,但却也不得不承认,妹子说的有道理,林顾虑的也没错。
如果林澈不是先让自己知道,接下来必然会束手束脚,请了没想效果,中了更不行。
毕竟天底下谁人不知道自己惯孩子?
届时麻烦只会更多。
“行了,行了,伱也别说咱了,咱这不是生气吗?你以为咱想大动干戈啊?”
等了半话,朱元璋只好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喃喃念叨着:“这也赖不到咱啊,办错事的也不是咱,你不去骂你那倒霉儿子,总冲咱发什么火啊?”
“你以为咱想这样?”
“咱不也是没办法么?”
对于朱元璋强词夺理的狡辩,马皇后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却也实在拿他没辙了。
暗暗庆幸着林澈做事考虑周全,否则现在朱家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小的不让人省心,老的更不让人省心,真是造孽啊。
“别说那些不痛不痒的废话。”
顿了顿,马皇后大为嫌弃道:“林先生的本意,你还没看出来?”
“这是想要帮你抓住幕后蛊惑老二的奸人。”
“若非如此,谁爱管你?”
“老二突兀的性情大变,肯定你从中作祟,难道你看不出来吗?”
此言一出。
朱元璋才刚舒展的眉头,顿时再次紧蹙起来。
却见他深呼一口气,郁闷的点了点头,叹道:“妹子所言极是,咱刚才生气被冲昏了头,没想到其中的前因后果,虽说老二事事争先不弱与人,但也绝不至于对皇位动心思。”
“这是毋庸置疑的。”
“咱对儿子的管教,还是有些太少了。”
朱元璋目光微凝若有所思,有道:“老二的事先放一放从长计议,等明天亲自过去请教林先生。”
“而孩子们的管教,从此也得重视起来。”
“这样,咱给这些兔崽子们身边配一个和尚。”
“出家人慈悲为怀,能够影响到他们,让他们洁身自好,循规蹈矩,守住大明的江山,别有某些大逆不道的歹念。”
“和尚六根清净,不会争权夺利,教导诸王向善再好不过,妹子意下如何?”
……
就在朱元璋被气的昏倒,皇宫上下乱成一团的时候。
傍晚。
应天府另一隅,夫子庙府邸。
“林先生,您没开玩笑吧?”
“秦王殿下,真的有不臣之心?”
“这…”
徐妙云的精气神好了不少,虽然疼还是一样的疼,但起码脸上恢复了些许的红晕,不像之前那样惨白了。
此刻望向正在给自己换药的林澈,宴会上呢中充满了天方夜谭不敢置信。
朱标的地位无可撼动,其作为历史上最强太子,只能用坚如磐石来形容,甚至不夸大的说,即便太子造反了,皇帝都不会说什么。
与这样的太子争夺皇位,那不是老子进水了么?
对于徐妙云的瞠目结舌,林澈五克拉荷的笑了笑,倒也没有藏着掖着,一边小心翼翼的换药,一边欣然解答道。
“我方才给他们讲课时,你在这边应该也听到了。”
“说白了吗,今天朱樉那小子之所以过来请教,目的便是为了给我下了战书,嗯,他应该是受到人的蛊惑了。”
“大明朝立朝之初,能人辈出,这也是你是的重复性,倒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