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改进盐法,打个赌吧,父皇

朱元璋看着报纸不住点头,随后看到最后一篇文章的时候,眉头忽然扬了起来。

“这篇文章你也敢写,你这是在老虎屁股上拔毛啊?”

朱元璋惊讶。

他一开口,朱桢就知道他指的是哪篇文章,脸上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那父皇您是不给批吗?”

他就不相信,这样的事老朱能忍的住!

这周骥实在狂妄,况且报纸上也没有非常多的去指责降下后。

老朱虽然包容,但那也只对周德兴,对周骥可谓是十分看不顺眼。

“你写都写好了,明日就要发行了,咱现在不给批也不行啊,你小子,先斩后奏是吧?”

朱元璋摸了摸胡子,把报纸甩回桌子上,装作愠怒般轻轻斥责了几句。

朱桢淡笑一声,眼神会意。

老朱也就是嘴上说说,他若是真不同意,哪怕把你骨灰都给扬了,也不会让这报纸发行的。

接下来,就等着明日江夏侯的脸色了。

朱桢勾唇一笑。

“你小子打什么主意,咱动动脚指头都知道了,今日交谈没有成功,就想用这区区报纸说服他?你恐怕是太异想天开了,江夏侯此人脾气暴躁,你若是真这样做了,只会招惹来他的报复!”

朱元璋瞥了朱桢一眼,语重心长的说道。

朱桢挑眉,“父皇,儿臣自然有儿臣的法子,到时候您瞧着看就好了。”

“什么法子,都不可能不激怒他的,咱的好大儿,你这好想法是挺多,可这江夏侯的性子,还是没有咱把握的准啊,你听咱一句劝!”

朱桢忽然笑了笑,“父皇,您不相信是吗,不如咱们来打个赌吧?”

他坏坏的笑着,心里显然在打什么鬼主意。

朱元璋本来想同意,可一想到那太子上次因为一个赌约,被这老六坑的那么惨,他就收起了这幅心思。

“哼,咱可是大明的皇帝,你有什么筹码,能跟咱赌一把?”

他说这话,是想让朱桢知难而退,谁料朱桢勾唇一笑,竟然信誓旦旦的开口。

“父皇,儿臣不才,还真有一物,能跟您打个赌,就看您愿不愿意了!”

朱元璋睁着眼睛,理智告诉他绝对不能同意,不然这老六肯定有诈!

但是他又不得不心动,这小子虽然阴得很,但那脑子还真的好使,每次掏出来的东西,全都是划时代的产物,能旺大明国祚几百年的!

他忍了半天,朱桢就这样盯着他,心中默数着数。

三,二……

一个“一”憋在喉咙还没说出来,朱元璋先抢在了前头。

“你倒是说说,是何物,竟然配跟咱打赌?”

即使心中已经心动了,嘴上还不能失了气势。

朱桢自信抬头,轻轻吐出几个字。

“改进盐法。”

朱元璋瞬间两只眼睛都瞪大了好几倍。

“改进盐法?你速速说来给咱听听,你要怎么改进!”

这可是盐啊!

天底下所有人都差不了这一口盐!

各朝皇帝都知道盐的重要性,牢牢的把盐业掌控在手中。

大明的财政收入几乎一半都来源于盐业!

他这个改进盐法是何意,是能让制盐的速度更快,产量更多?还是什么!

朱元璋就好像屁股底下长了个痔疮似的,完全坐不住了,抓耳挠腮的拼命拽着朱桢询问。

朱桢心道:小样儿,把不住老朱的脉,他的兽医执照白领了!

就知道这话一出你得变猴子。

“父皇,现在都告诉您了,还怎么打赌?”

朱桢淡笑,拒绝给朱元璋止痒。

朱元璋气呼呼的瞪着他,恨不得给这个糟心老六来一耳刮子,让他知道什么叫眼冒金星!

“不赌了,你说什么便是什么,咱都信你了还不成吗,你现在把这改进盐法,给咱好好说道说道!”

朱桢再次笑着摆手,“那可不行,儿臣都说了是要打赌的,只有儿臣赌输了,才能把这法子告诉你,父皇不是认定江夏侯绝对会报复吗,那您可就赢定了,这法子也不过是晚几天告诉您罢了!”

这么快就说了,那可就不好玩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好你个臭小子,居然还给咱卖关子,你等着吧,这次打赌咱赢定了!”

朱桢眼眸一闪,勾唇一笑。

不可能的,他绝对不可能输!

“好吧,咱就跟你赌了,咱就赌这江夏侯绝对饶不了你,你倒是说说,你想要什么?”

朱桢眼珠子滴溜溜的转,明显是在打什么鬼主意,让朱元璋脖子后面汗毛直立。

“儿臣暂时还没想好,可不可以先欠着?”

“好你个老六,这不是要咱一个承诺吗,你是会做生意的!”

这一个承诺留着,日后他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掏出来,万一是让他皇帝颜面尽失的承诺,他也因为提前答应了无法毁约。

这笔账不划算啊!

“真的不划算吗,父皇您再想想,赌约天平的另一端,可是盐法哦!”

朱桢循循善诱,不住的给朱元璋脑子里开始灌水,能得到洪武大帝的一个承诺,那可太诱人了。

朱元璋果然又犹豫了,他的面子比起盐业来说,似乎又有些不值一提。

那可是盐啊!

他迟疑后,还是不情不愿的同意了。

“好吧,咱就依你所言,不过这次打赌肯定是咱赢,你个小卡拉米就走着瞧吧!”

朱元璋很是自信,不屑的看着朱桢。

朱桢大笑一声,“好,那儿臣便先告退了,一切等到明日就足以见分晓。”

……

翌日。

大明报社大清早就开始运作。

一批一批的报纸被送出应天府,往全国各地辐射般输送。

朱桢坐在府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天下之局势尽收眼底。

连朝廷各大重臣也对每一次的报纸十分上心,让自家小厮最快速度的去收一份报纸。

虽然报纸传遍大明各地需要一周左右,但应天府之内只需不到半日便足以人尽皆知。

报纸上的内容再次引起了全民狂潮。

放在报纸中间,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篇关于大明邮政和银行成果的赘述的文章,尤其是报纸中间还掺杂了几篇采访。

形式之新颖,几乎是惊艳了所有读书人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