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论明朝对木的执着

第374章论明朝对木的执着

明朝。

原本听虞美人今天要讲元朝,并且还是讲元顺帝,朱元璋那一直绷着的脸,现在绷不下去了。

此时此刻,他的表情微微有点裂开。

天幕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知不知道你随口几句话,到底给他带来了多么大的伤害!

这是可以随便举例的吗,把他儿子跟他曾经的对手放在一起天幕你亏不亏心!!!

朱棣却在一旁悄咪咪探头探脑,觉得的非常有道理。

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嘛,也不知道老爹什么爱好,居然把他的儿子一个不差的,名字里全都带着木。

一眼看过去,那不就是一排的木头人。

朱元璋一看朱棣的表情,就知道他心中绝对没憋好屁。

他朱元璋这么起名,还能有什么原因呢,不是想木头多了连成林,彼此守护,明朝也能千秋万代吗?

结果现在,彼此守护,没看着千秋万代,也没看着就看到了一群叉烧,你朱棣算一个,那个朱祁镇也算一个。

一群叉烧,朱元璋心里骂骂咧咧,什么悲伤害什么沉重,什么难过,全不见了,只剩下想要劈了叉烧儿子的心。

……

看着明朝皇宫中,因为自己一句话又开始鸡飞狗跳的场景,虞美人默默的移开视线,假装自己什么也没看到。

毕竟这么多次了,早就习惯了。

[好,我们废话不多说,直接言归正传。

说说我个人在查元顺帝资料之前,对他的印象吧,说实在的,并不算是很多,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对元朝的历史很多时候的印象都是短暂,且陌生。

可能还有那么一点点神秘。

我一开始对元顺帝的印象也是基于此,并不是很知道他都做了什么,但一说起他,第一想法不用多说,就是“铁锅”,第二个就是他逃往草原时的背影。

第三印象也不算跟他有直接关系吧,就是朱棣的五征漠北封狼居胥。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然后,等我查了才知道,好家伙,他居然还是设计小天才。

额,好吧,这也许对你们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

元顺帝也算是年少登基,即位时的他,只有十三岁。

且当时时局混乱,调整势力错综复杂。

就这样说吧,大家自己算一算时间,元顺帝十三岁登基,他出生那年,正值元仁宗驾崩之年。

此后至天历元年(1328年),元朝皇位不断更迭、内乱不断,先后经历了元英宗、泰定帝、天顺帝三位皇帝,皇位又落入了武宗一系的手里。

也就是和世?之弟图帖睦尔后来的元文宗手中。

提示,这位元文宗,其实是妥懽帖睦尔的叔叔。]

各朝代众人觉得自己听得头都要大了。

他们总算明白那一句,天幕的那句,他们的名字实在是太烫嘴,所以我不太想讲元朝是什么意思了。

他们听到现在,都有些恍恍惚惚了,天幕现在是才讲几句是吧,你确定不是已经讲了长篇大论了吗。

不然天幕到底是怎么做到才讲几句,就把他们给绕懵逼了的。救命,这些人到底是谁跟谁啊。

他们觉得八卦都不快乐了

众人努力睁着自己迷茫的大眼睛,继续往下听,想着怎么着好歹得理出个大概来。

勇敢牛牛,绝不放弃。

……

[图帖睦尔,也就是元顺帝的叔叔,在掌权后并没有想着自己长久登基,而是宣称将皇位禅让于自己的哥哥和世?。

大家肯定在想啊,诶,这弟弟看起来不是挺好的,这不得颁发个世界最好弟弟奖。

毕竟这可是手可得的皇位啊,就这么让我们给了自己的哥哥。

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我就问大家一个问题,他都已经把皇位让出去了,这位元文宗是怎么在位五年的。

总不能是在阴间做皇帝吧。

咳,这个问题我们等会儿解答,我们接着往下讲。

和世?是在天历二年也就是公元1329年即位于漠北,是为元明宗。

而这位元明宗呢,就是我们今天主角元顺帝的亲爹。

说到这里,你就能想到当时到底有多波云诡谲了吧。

重新介绍一下我们的元顺帝,元明宗长子,元宁宗长兄。生母是迈来迪。

元明宗,我们之前也说过,在位不到八个月的时间。

他公元1329年正月至八月在位,随后被毒死,被谁毒死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就是他的好弟弟图帖睦尔一伙毒死于王忽察都。

图帖睦尔再次登基,是为元文宗。

然后呢,作为元明宗的孩子,这元顺帝不就很尴尬了吗。

总而言之,当上皇帝之前,铁锅过的日子,不是流放就是监禁。

然后呢,元顺帝能够成为皇帝,故事在整个权谋史上,其实是有那么一点点荒诞在的。

原来,文宗驱逐妥懽帖睦尔以后,便于至顺元年,也就是公元1330年十二月,立了自己的儿子阿剌忒纳答剌为皇太子。

然后,太子在一个月以后,就死了。

元文宗夫妇似乎是信仰藏传佛教、相信因果报应,这对他们来说,似乎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因此,尽管他们还有一个儿子燕帖古思,文宗驾崩时的遗言仍是,“昔者晃忽叉(即王忽察都,“乃明宗皇帝从北方来饮毒而崩之地”)之事,为朕平生大错,朕尝中夜思之,悔之无及。

燕帖古思虽为朕子,朕固爱之,然今大位,乃明宗之大位也。

汝辈如爱朕,愿召明宗子妥懽帖木儿来,登兹大位。

如是,朕虽见明宗于地下,亦可以有所措词而塞责耳!”

一句话,我之前犯错了,愧对我哥,所以皇位还是传给他儿子吧,让明宗子妥懽帖木儿来登基吧。

在我们的想象中,一般人都应该像是宋仁宗一样,想方设法有个儿子,然后让自己的亲子登基,为此不惜使劲折腾那个宗室里来的孩子。

这一看,显得元文宗这操作……

有点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