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宫。
今天李承道难得空闲下来,便来到了长安宫陪郑观音一起用午膳。
只不过看着满桌子的丰盛菜食,李承道却没什么食欲,只吃了一点就没吃了。
“陛下,你怎么了?”
郑观音见到李承道心事重重的样子,不禁开口问道。
“只是在烦心朝中事务罢了,没什么的。”
李承道随意回答道。
“是因为黄河水清的事情吗?”
郑观音询问道,黄河水清、李承道下令调粮备旱一事早已经传开了,即便是她在深宫之中也有所耳闻。
李承道在朝堂上的那一番话传出去后,令朝中百官以及长安百姓们交口称赞。
宁愿耗费百万银两,也要备旱保万民平安,有几个君主有这样的魄力去做?
而李承道却敢!这样心系万民的君主,怎么能不让人崇敬。
听郑观音提起此事,李承道点了点头,道:“工部已经派人去黄河源头去查询了,今年源头上游的水量确实达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程度,今年……恐怕很大可能会有一场百年难遇的大旱,万万百姓都将受到波及。”
“朕现在怎么能吃得下饭。”
郑观音闻言不禁动容,水患旱灾,这是任何一个王朝都会感到头疼的事情。
古代是农业社会,以农耕为主,一旦发生水患旱灾这种不可抵抗的自然灾害,很容易就会让百姓们颗粒无收,若是朝廷赈灾不力的话,那么百姓大批死亡、尸横遍野是必然的事情,进而会令国家震动。
其中又以旱灾为最,发生旱灾后千里赤地,代表着百姓们将全年无收,这对于朝廷来说有巨大的压力。
“陛下你已经下令调粮备灾了,一定会没事的。”
郑观音安慰道。
李承道笑了笑,没说什么,但是心中忧虑并未减少半分。
没错,他的确是下令调粮备灾了,但今年若真的大旱,那受灾百姓将会是个庞大的数字,对朝廷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
“罢了,现在担忧也没有用,希望户部的动作能快一些,提前做好赈灾准备。”
李承道心中想到,然后收敛起这些心事,对郑观音说道:“母后,朕听闻你最近食欲不振,是身体不舒服么?还是宫里御厨做的菜食不和你的心意?”
听到李承道这番关切的话语,郑观音摇头道:“并没有,本宫只是觉得一个人有些寂寞罢了,身边也没个说话的人,倒是长孙氏时常来宫里和本宫说说话。”
“昭仪?没想到她能讨得母后喜爱,这倒是让朕挺意外的。”
李承道笑道。
然而郑观音笑着摇了摇头:“不是昭仪,而是长孙无垢,本宫喜欢诵佛经,和她趣味很是相投。”
“长孙无垢?”
李承道闻言微愣,心中有些讶然,她记得郑观音是不怎么喜欢长孙无垢的,为何现在与她这么聊得来?
看见李承道讶异的目光,郑观音往他碗里夹了一筷菜,然后很自然地说道:“这有什么,她可是本宫的未来儿媳,本宫已经跟她说了纳她入宫的事情了,陛下打算什么时候将她给正式纳入宫中?”
“什么?”
李承道吃了一惊,手中的碗都差点没拿稳,忍不住道:“朕什么时候答应要纳她入后宫了,上次不是已经说了不行吗?”
上次郑观音与他提起此事,他就很明确地拒绝了,没想到郑观音还是没有放弃,而且直接将这件事告诉了长孙无垢。
“我这是为了你好,你难道真的对她没有动心吗?”
郑观音放下筷子,看着李承道正色说道,
“为娘是看着你长大的,还是
“还有你在元夕宴上作的那一首词,‘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你这不是明摆着对她有意吗?”
郑观音的这番话,让李承道哑口无言,不知道如何反驳。
他对长孙无垢哪里有动心啊,总不能看着人家落水无动于衷吧?
而且他那首青玉案是摘来的,居然被曲解成这样了,这让他如何解释。
见到李承道一脸懵逼模样,郑观音认为他这是无法反驳了。
伸手帮他理了理发鬓,笑道:“为娘知道你因为她的身份而抹不开面子,但是你乃大唐皇帝,这一点身份算什么阻碍,而且人家都已经同意了,你现在拒绝的话,那让人姑娘家的颜面往哪里搁?”
“听为娘的,你就将她收入后宫,在娘看来这长孙氏贤良淑德,又十分成熟,颇有皇后风范,娘的眼光是不会错的。”
“你现在一个子嗣也无,娘真是操心坏了。”
李承道眉头紧皱,他本想再次拒绝的,但是郑观音说长孙无垢已经答应了,这就让他有些踟躇了。
就在李承道犹豫之际,一道悦耳的声音忽然在他的脑海之中响起。
“叮!恭喜宿主成功触发任务选项!”
“选择一:收长孙无垢入后宫,立为皇后,奖励土豆、玉米、番薯等抗旱作物种子各一千斤!”
“选择二:收长孙无垢入后宫立为嫔妃,奖励20万重装铁骑!”